职业野猪猎人月入过万上热搜 当事人:不认可“赏金猎人”的称呼,网传收入有误
2024-12-19 06:26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邹阿江 图据受访者
近日,一则捕猎野猪“职业猎人”月薪过万的短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一张来自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的捕猎者们牵着猎犬的合影,看上去霸气十足。
不少网友评论,“捕野猪真的可以月薪过万吗?”“野猪泛滥成灾了,是该管管了!”“捕野猪怎么不用枪?”“这是现实版的‘赏金猎人’吗?”
带着诸多问题,12月18日下午,封面新闻对话四川甘孜丹巴县公益护农队队长刘旺、队员吴浩,回应了网友关心的热点。
野猪泛滥成灾
全国各地都在成立护农狩猎队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国野生动物数量逐渐恢复,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地区野生动物与人类冲突的加剧。特别是野猪这一物种,其种群规模迅速膨胀,已对多个省份居民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23年6月,我国正式将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调出。
截至2024年10月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野猪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0万头,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今年以来,野猪伤人事件频上热搜。
为了阻止野猪的泛滥生长,四川甘孜丹巴县公益护农队队长刘旺介绍,团队拿下了丹巴县野猪防控试点项目,任务是计划猎捕300头野猪,每猎捕一头可获补贴2000元。
团队合影
刘旺透露,进入9月、10月农作物丰收之际,也正是野猪频繁出现的季节,这时公益护农队还会聘用人员加入这支“野猪猎捕队”,队伍则从平日里的六七人扩大至40名“猎手”和60多只猎犬。
公益护农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人练过拳击,也有人做着小生意,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我们捕猎野猪不能使用猎枪,通常是携带猎犬和铁器,还有无人机等工具。”刘旺谈道,山里地势复杂,光靠人去找野猪很困难,现代设备的辅助必不可少。
背着野猪下山
护农队:不认可“赏金猎人”的称呼
没有网传的“月入过万”
30岁的吴浩,是丹巴县公益护农队成员之一,今年8月来到丹巴,和团队成员居住在一起。在凉山州长大的他,打小就喜欢追着猎狗在山上跑。平日里他有自己的工作,但闲暇之余也会参与捕野猪行动,为当地百姓服务。
近日,捕猎野猪“职业猎人”月薪过万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说他们是“赏金猎人”,吴浩坦言:“我并不认可这个评价。”他义正词严道:“什么是‘赏金猎人’?我们做这个事根本赚不到钱。”
捕获野猪
吴浩介绍,按照规定,必须要成功捕到野猪才会有2000元的补贴,有时候一周可能一头也捕不到,这具有不固定性。此外,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只猎犬的成本在3000元至30000元不等,基地里几十条猎犬都需要请人喂养,猎犬若被野猪咬断腿,还带它们去成都医治。此外购买的无人机也花费了近10万元。“根本不是网上说的那样,这些都是成本呀,能覆盖大家的吃住就不错了。”
什么情况下可以“月入过万”呢?吴浩解释,这是非常理想乐观的状态下才可能做到的。比如一团队6人,一个月内每天都上山,且次次有收获,才有可能做到。“但这非常辛苦,1000个人里不一定有1个人能做得到。”
行走在川西高原的悬崖峭壁
打击野猪泛滥 守护村民安宁
既然赚不到钱,为何还要坚持呢?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农民出身,有这份热情,想为百姓做点事。”吴浩讲述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在川西高海拔地区,一位年近七十的农民伯伯种了一两亩玉米,眼看着即将迎来丰收,却在一夜间全被野猪糟蹋。“他的辛酸,令人心疼。”
然而,捕猎野猪并非易事。当村民告知丹巴县公益护农队有野猪出现的线索后,他们便会前去分析其行踪,早上5点出门、晚上8点后下山是常态。吴浩介绍,除了背上干粮和约50斤重的猎网,最难的是每人要牵着2-3只猎狗在陡峭的悬崖边行走。
丹巴县境内峡谷深邃、沟壑众多,全县最低海拔为1700米,最高海拔为5820米,相对高差达4000多米,是全国猎捕野猪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猎狗一上山就兴奋,带着你往前奔,冬天下了雪,山路还很滑,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失足和猎狗一起坠崖。”吴浩介绍,在一次追捕中,就有4只猎犬坠崖遇难。
夜晚捕获
但当热心村民为护农队送上热水热饭时,吴浩心中暖暖的,认为捕野猪的辛劳付出都是值得的。“村民也知道我们辛苦,他们不善言辞,就通过给我们做上一口热菜热饭来表达感谢。”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5日,丹巴县已上报完成226头野猪猎捕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与野猪的较量中,还不能忽视“保护”。在护农队中,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不能使用枪支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工具和方法;必须靠近野猪时才能解开猎狗的绳索,避免它们伤害沿途其它保护动植物;若在上山发现有历史遗留的猎套要及时清理。吴浩骄傲地强调:“我们是公益护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