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创新“1234”工作机制,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09-30 14:29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钟耀萱 通讯员 孙云龙 潍坊报道

  近年来,潍坊诸城市南湖区坚持生态优先,注重规划先行,创新“1234”工作机制,以美化农村环境打底、乡村振兴共建助推,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呈现在眼前。

  一网通管,注入乡村治理“内动力”。研究推出“1+16+54+N”工作机制。即成立一个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工作;16名社区书记、54名网格负责人统筹协调辖区内人员力量,将任务层层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N是全面号召街巷长、网格员、保洁员、后备干部等群体参与环境整治活动,疏通环境管理“末梢”和“微循环”。

  两项机制,确保整治效果“全覆盖”。健全责任机制强落实。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同推进,用好“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探索“积分制+积分超市”赋能人居环境整治,确保整治行动标本兼治、整治成果见实见效,高质量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健全督导考核机制见实效。定期组织网格之间观摩学习,比思路、比力度、比效果、比机制,以先进带后进,让样板村“小美”成就辖区“全美”。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年底考核,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实行常态化“点穴式”督导检查。

  三方融合,夯实乡村产业“强基础”。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擦亮“高颜值”。以薄弱村整治为重点集中攻坚,用“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倒逼环境整治,对标工作标准,全面摸排清理村庄街巷及连村路、田间地头等各类露天积存堆放垃圾,真正做到“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与产业发展结合寻找“增收点”。结合村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依托常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培育了东方田园、苹果乐园、永辉乡间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瓜果采摘业等产业集群,擦亮共建共富“大招牌”。与文旅结合打造“网红点”。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相结合,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社会资本投入,带动了周边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农耕实践等业态发展,联农带农效应不断显现。在蔡家沟艺术试验场,把整个村的公共空间都打造成一个和美乡村展览馆,包括每家每户都成为展览馆的一部分,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乡村,参与艺术创作、农耕采摘,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四轮驱动,构筑生态宜居“新风尚”。压实作风“惠民生”。结合“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派驻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与街巷长逐户走访,收集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查找工作短板,变民意诉求“被动听”到民情呼声“主动找”,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与环境整治“双促并进”。广泛宣传“营氛围”。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三级联动入户分发倡议书和宣传册,切实引导群众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在辖区内共悬挂横幅20余条,印制分发倡议书和宣传册1000余份,让保持庭院美丽、街道整洁等意识潜移默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真正改变“干部埋头干、群众背手看”的局面。村民共治“促成效”。秉承干部带头就是最好的“宣传”,制定贴近生活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员“联邻帮户”制度作用,依托农村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连片居住,就近联系左邻右舍的优势,由党员做好联系户卫生监督及劝导工作,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工作合力。乡风文明“促发展”。按照“边整治、边宣传”工作思路,用精神文明建设指引方向,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增强群众保护环境的荣誉感和主动性,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逐步构建积极乐观、文明健康的“软环境”。

责编:李晓芹
审签:于明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