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单”悄然兴起 一次能省一半钱?专家:新型消费方式虽划算却有风险

2024-10-10 16:29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原价50元的电影票19.9元到手,快餐热门“三件套”代下单五折,平台价1478元一间一晚的五星级酒店客房以1100元的价格拿下……如今,这种可以省钱且被称为“代下单”的消费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和代购不同,“代下单”一般指顾客挑好商品,远程联系中间商下单购买,购买成功后顾客再到店里领取使用。在淘宝、闲鱼等平台搜索“代下单”发现,从麦当劳、必胜客等餐饮连锁,到取快递、看电影等生活服务,都可进行代买操作。但是,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代下单”也不免让人心生疑虑:“这种差价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是否存在消费风险?”

  用一半的价格买同样的产品

  打开手机,在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代下单”,再筛选商家,选择价格为21.5元的一份披萨。付款后,客服就将取餐码发给了连女士。

  “一份必胜客9寸的意式肉酱披萨原价为39元,而在这里下单便宜了17.5元,几乎是用一半的价格买同款产品。”连女士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一年前,她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代下单”这种操作方式,“从多次购物体验来看确实便宜,操作流程也不复杂。”

  “在一些购物平台或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代下单’购物链接,拍下之后,卖家会给一个二维码,直接凭码到店核销就行。”连女士感慨,不仅是点餐,能省的不只是“吃”, 如今万物皆可“代下单”。“每次消费之前,我都会提前搜索‘代下单’服务,能省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代下单购买的披萨价格

  随后,海报新闻记者进行了体验。记者采用“代下单”的方式订购了某快餐品牌的套餐,并选择了门店地址,到店后,按客服要求付款。一分钟后,对方发来一条附有取餐码的链接。同一时刻,门店内的取餐屏上出现了该取餐码。在取餐时,记者发现下单小票和正常下单没有任何区别,而通过对比,此次订餐大约比直接到店购买便宜12.2元。

在门店购买同款披萨的价格

  代买服务的差价是如何实现的?

  在淘宝上搜索排名前列的“代下单”店铺,许多销量已超100万。这些商家有自建的“代下单”网址链接,服务流程更自动化,顾客几乎在一秒之内就会收到回复。同时,他们的折扣力度也更大,许多商品折扣接近5折。

  通过对比,在淘宝平台常见的餐饮连锁品牌中,麦某劳与肯某基的折扣力度遥遥领先——分别平均比原价便宜了49%和43%。

  不少人产生疑问,这种接近“骨折”的代买服务究竟是靠什么获利的?

  “一般是利用各种信息差和优惠券。”曾从事过“代下单”业务的晶晶(化名)向海报新闻记者透露:“支付宝或者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会在固定时间发放某些餐饮品牌的优惠券,基本上很少有人去抢。另外,一般我们有会员,以必胜客为例,一年一百多元的会员费,主食半价,免外卖费,每月还有两次惊喜,免费送甜品。”

  由此可见,“代下单”之所以更优惠,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搜罗各类消费者未留意的优惠信息,例如银行卡活动等,进而售卖“信息差”;二是凭借会员服务、员工折扣等获利。

  晶晶表示,对于像她这样小规模的卖家而言,挣得其实有限,一个月也就接几十单。“规模化经营的大店系统更加封闭,优惠来源也更加神秘,但我不太清楚。”

在某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

  “一笔三赢”背后的风险谁担?

  “代下单”看起来是“一笔三赢”: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商品,代下单者从中赚到了差价,服务提供方也迎来了顾客。但是,消费者使用“代下单”就真的安全吗?

  寇先生向海报新闻记者吐槽:“我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找了个必胜客的‘代下单’店铺,因为需要配送,卖家要了我的手机号和地址,但是他随后就把我拉黑了,不仅白付了钱,我还怀疑卖家会倒卖我的个人信息。”

  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有多条类似的消费投诉。不少网友表示,他们在某平台“代下单”购买某品牌汉堡套餐,最终套餐没吃上,也联系不到商家。

  记者搜索发现,从使用方式来看,大部分卖家通过平台聊天界面提供券码给买家核销,有些则要求添加买家个人微信后提供相应的核销信息,而多个“代下单”的介绍页面中也标明,该服务“不退”“不换”。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麦当劳、肯德基等店家的官方客服,他们均表示,第三方平台未经官方授权,顾客应谨慎选择,若交易中出现任何问题,将无法为顾客负责。

点餐后不退不补

  专家提醒:消费者应慎重选择代下单模式

  “代下单者相当于中间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由于“代下单”的下单主体与实际使用主体不同,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售后服务问题,还要通过代下单者来维权,维权会更加困难。

  “代下单”虽然能为消费者省钱,但风险较大,商家在其中的让步也较大。陈音江指出:“一旦价格低于商家实际经营成本,‘代下单’模式就不可持续,商家可能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存在质量隐患的商品来冒充销售。同时,消费者如果向代下单者授权个人账号,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陈音江建议,消费者应谨慎对待打折力度过大的商品。除非消费者对下单商家和所购买产品的品质有所把握,否则还是应该慎重选择“代下单”模式。

责编:邓玉莉
审签:高 娜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