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东平湖畔,渔民新生
2024-12-25 09:17 新华网
“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东平湖上,渔民的划桨声,随着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古诗响了千年。如今,桨声依旧,奏出的是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曲。
以湖为生,何以新生?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境内,素有“小洞庭”的美誉,面积626平方公里,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湖泊,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还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对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东平湖 新华网发(张瑞泉 摄)
东平湖荷香鱼肥,湖畔居民百姓“靠水吃水”。古人田园诗一般的生活带给人无限遐想,让东平县赢得了“千年古县、江北水乡”的美誉。然而,东平湖一度被滥捕滥捞、乱圈乱占、乱采乱挖等问题困扰。
“由于历史、技术、经济等原因,曾经以渔为生的渔民有5万多人,大家都采用粗放的水产养殖方式,每年投入湖中的饵料就达1万多吨。”东平湖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张松介绍,到2017年左右,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网箱网围面积一度占到55%,过度投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环境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那时候东平湖上有句俗语:“东平湖上竿连竿,只见箱围不见湖”。渔民饱受水环境污染之苦。“湖面上的网箱越来越多,鱼却越来越少,大量投放饵料,湖水变成酱油色。风一吹,臭腥味熏得人头疼。”有渔民回忆道。
此外,全县最多时有200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工作,这些船24小时不间断采砂,让东平湖成了“不夜城”;湖中有21艘餐船、湖边有79家餐饮企业,餐余垃圾、旱厕直排入湖……各种污染导致湖区湿地面积日渐萎缩,局部水域水质恶化为劣V类,浮游生物和野生鱼类锐减。
东平湖,何以新生?成为了摆在政府与渔民面前的必答题。
渔民上岸,致富路更宽
“舍弃一时利益,换来鸥翔水美”成为东平湖畔的发展思路。2017年以来,东平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东平湖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安排,将发展立足于“一湖碧水”,瞄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这一目标,以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拉开了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
综合整治期间,清除网箱网围12.6万亩,清理“三无”船只2105艘、清退渔船3616艘。世代以湖为生、以渔为业,“上岸”后的顾春雷舍不得渔民身份,在政策扶持下承包了位于东平县州城街道的原东平县第二淡水养殖场,成立了汶河湾渔业有限公司,走上了生态渔业的发展之路。
汶河湾渔业航拍 新华网发(瞿一帆 摄)
“我们用上了智能化养殖系统,装上了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监测传感器,实现24小时监测,鱼的品质极大提升,亩产增加了50%,单价提升了1.5倍,人工成本下降了30%,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说起养鱼的故事,顾春雷如数家珍。
近年来,东平县锚定“富民强县”目标,充分依托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等优势,统筹湖内25万亩、湖外5万亩水面,深入实施30万亩生态渔业工程。生态渔业养殖在东平遍地开花,州城街道黄河鲤精养、东平街道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新湖镇藕虾混养、商老庄乡稻虾套养等模式激活了发展一池“春水”,“一镇一业一品”生态渔业发展格局日趋成熟。目前,该县养殖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业户56家,实现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35家。
生态蝶变,全域旅游新模式
“这就是当年被清退的渔船,谁曾想,今天又‘下水’营业了。”老湖镇王李屯村渔民李后坤,现今的工作是手划木船载着游客游览湿地,“现在我每个月能挣4000元左右,看着环境越来越好,听着游客对美景赞不绝口,心里很舒坦。”
为了解决渔民的生活问题,东平县大力发展以东平湖为品牌的文旅产业,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提升,大量渔民转产旅游业。东平湖湿地公园、大宋不夜城、黄河文化广场、状元湖·中国第一垂钓小镇……以东平湖为中心,东平县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解庆丽(右一)在湖边直播 新华网发(陈阳 摄)
站在东平县黄河文化广场观景平台向西远眺,不远处便是东平湖水与黄河水交汇的地方。在晴天光线好的情况下,“青黄”两种水脉相交,景观壮美,吸引不少来自济南、聊城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这是刚刚建成的黄河文化广场,你们能想象到,这里过去是一座废弃的矿坑吗?”渔家姑娘解庆丽转行开网店、做直播,她的镜头里除了渔民生活,还有多彩东平。如今,她的网店每天出单200多箱鱼和其他湖产品,每月营业额达10万元。
现在,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Ⅲ类水以上,针鱼、银鱼等稀有鱼种,青头潜鸭、小天鹅等珍稀鸟类日渐增多。在东平,“以湖养湖、以湖兴产、以湖生财、以湖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宽。
今年以来,东平县水产品产量已达7.12万吨,全县渔业总产值达20.71亿元。东平湖10个水产品获有机认证,东平湖大青虾、东平湖鲤鱼成功转化为地理标志产品。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沿湖风光,当地积极推进渔旅互融产业发展,擦亮渔乡底色,湖畔居民吃上“生态旅游饭”,今年1-11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135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25.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