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故事|寻找静波桥

2024-11-20 16:03   

  2005年,我在调查淄川古桥,编辑《般阳桥记》一书时,从清代《淄川县志·重续桥梁》中查到“静波桥,县城东北二十五里漫泗河”,但桥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是拱桥还是板桥?多长多宽?有几孔?总想将静波桥弄个明白。

  漫泗河在淄川区的北部,由东向西流过。我拜托好友漫泗河南岸聂村的杨文友打听静波桥的消息。聂村与漫泗河北岸的大旦村、小旦村、前南定村、后南定村、漫泗河村隔河相望,有路相通。当时杨文友在村里任书记,与这几个村的人有交往。杨文友通过熟人,几经打听,得知,岁月沧桑,静波桥已淤没河床底下。一座清代古桥,仅知道桥的名字和大体的位置,其余什么也不清楚,所以没被辑入《般阳桥记》,总觉得十分遗憾。

  2024年6月10日,渭头河村的张健用微信传给我一段“南定盛氏静波古桥”的视频。河道清淤挖出了静波桥,看后非常惊喜,二十年前就曾千方百计寻找未果的静波古桥终于现身了。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真是机缘,人缘,桥缘!

  2023年前南定村在漫泗河河堤加固、清淤工程时将静波桥挖出。因此桥是南定清代盛源汾做善事独资修建,村党支部、村委会同盛氏族人将桥移到岸上,并立“南定静波桥遗址”碑,背面镌刻建桥的简介,以彰前贤功德,启迪教育后人。

  据《南定盛氏世谱》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始祖自济南府淄川县仙人乡二里一甲迁居淄邑城北沣泉乡后南定庄。”

  据《淄博市地名志》载:相传,段、陈、许三姓于明初迁来立村。地形复杂,村址难定,故以难定二字的同音得名南定。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县志》有南定的记载。以后为与后南定相区别,改为前南定。

  1955年3月建立淄博市,辖博山、张店、周村、洪山、黑山、昆仑、杨寨七个区。前南定划归张店区。

  1956年2月,撤销昆仑、黑山、杨寨三个区,建立淄川区。由张店区划入沣水、南定……十五个乡。前南定划归淄川区。

  1963年3月3日,将淄川区沣水人民公社的田家、大旦、小旦、前南定、后南定、漫泗河……十三个村划归张店区。前南定村又回归了张店区。

  “南定盛氏静波古桥”视频里只是说前南定村划出场地摆放古桥并立碑,但具体位置没讲。由于修路,暂时过不去,又急于想看到桥的样貌和碑文的内容,于是,就托罗村镇聂村的杨文友、西官庄的吴传林、小陈家的孙翠花老师、瓦村的王汉东帮助打听存放静波桥的具体位置。因为聂村、西关庄、小陈家、瓦村都濒临漫泗河,距前南定村较近。大家都热心支持,费心找熟人,托朋友打听消息,很快都有了反馈。吴传林在南定煤矿工作,宿舍离前南定村较近,拜托他帮助打听消息后,非常负责,千方百计打听到了存放静波桥的具体位置,并克服了修路交通不便的困难,冒酷暑前往实地,拍了古桥和碑文,用微信传给了我,使我未到现场,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古桥的样貌和碑文的内容。吴传林对朋友热情诚恳,办事认真负责,我很感激,就邀请他,天凉快了等路修好了,让他当向导带我去考察静波桥。

  2024年10月24日,两位好友吴传林、张笃平当向导,领我到前南定村南漫泗河北岸,找到了静波古桥遗址碑和挖出来的一段古桥。

  遗址碑西侧是挖出来的一段古桥,我们对古桥进行了考察研究。此桥是一座石墩台、石板漫水桥。河水小时从桥下孔中流过,水大时漫过桥面流过,故名漫水桥。

桥墩迎水面的分水

  这次没全部把古桥挖出来,只挖出了桥台和桥的三孔桥墩、桥面。漫泗河由东向西流,桥墩迎水面的分水应该在桥的东面,以此判断,挖出来的这一段是桥北首的一段。三孔桥长4、95米,桥面宽1、7米,桥面上有明显的车辙印。桥高0、75米。三孔均高0、4米,但跨径不一,从北向南第一孔跨径0、7米,第二孔跨径1、1米,第三孔跨径1、4米。越向河中心桥孔的跨径越大。桥台是一块长2、15米,宽0、68米,厚0、28米的石灰石板。石板对接在桥面石板顶端,作为岸上的石台。石台石板朝向岸边的一侧两端各有一个直径6公分,深7公分的圆孔。这两个圆孔是用来插上一根铁棍连接另一块桥台石的。是为了加固桥台石不被水冲走。据此推断,桥台应该还有一块石板。

桥台石及两端的孔

  如果桥台只有这一块石板,两端有孔的一面应该反过来对接在桥面两侧的桥墩上,与桥墩上的孔串在一起。桥面宽1、71米,由三行0、30米厚的石板铺成。第一孔桥面三块石板各长1、45米,右侧石板宽0、53米;中间石板宽0、72米;左侧石板宽0、46米;第二孔桥面三块石板各长1、6米,中间石板宽0、65米;左、右两侧石板各宽0、53米,第三孔桥面三块石板各长1、9米,中间石板宽0、65米,左、右两侧石板各宽0、53米。桥墩用两块各长1、2米,高0、75米,厚0、5米的石灰石支撑。桥礅石迎水面为三角形,两条边线各0、4米,底线0、5米。三角形叫分水,水流下来有一定的冲击力,将水分开,从桥孔中流过,减少水对桥墩的冲击。两块桥墩石对接成2、4米的顶面上,中间下挖0、3米深、同桥面1、71米宽的凹槽。凹型槽中部,两块桥墩石对接的石缝上,挖有两条长32公分、宽5公分、深3公分的石槽,两端各在两块桥墩石上挖一个直径3公分,深2公分的圆形孔。在两条石槽里面砸上两个铁耙子,扣住两端的孔,把两边的桥墩石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凹型槽两端朝向桥的一面挖有两个直径6公分,深7公分的洞。桥面石板在桥墩上的一端,各朝向嵌在凹形槽两侧竖面有孔的地方,挖一个直径6公分,深7公分的孔。桥面石板安装时,先按两侧的石板。用一根长14公分,粗6公分的铁棍,一端穿进桥墩的孔中,一端穿进桥面石板的孔中,把两侧桥面石板推向两侧,靠在凹型槽两侧的竖面上,再按上中间的桥面石板。这样桥面石板就嵌在桥墩的凹槽里。

桥墩石上的凹槽、桥面石板上的车辙印

  桥面石板在桥墩上一端的顶面,外侧和中间的石板缝上各有一道长20公分,宽5公分,深3公分的石槽,两端在桥面石板顶端各有一个直径3公分,深2公分的圆形孔,在石槽里砸上一个铁耙子,耙住两端的石孔,就把左右两侧的桥面石板和中间的桥面石板连接在一起。中间石板在桥墩石上顶端的一面中间挖一圆形直径3公分,深5公分的孔,下一孔桥面中间石板顶端也挖一个相同的孔,安装时将两孔用3公分粗,10公分长的铁棍穿起来。整座桥面的石板就全部连接成一体。镶嵌在桥墩凹槽里,桥面石板、桥墩都连接在一起,更加坚固,有效地抗击水的冲击。

桥墩石顶面、桥面板顶端的钯槽孔

  经调查淄川区境内的古桥大多是采用桥面石板卡在桥墩石的凹槽里,用燕尾形铁耙子将桥面石板纵横耙在一起,以此加固桥梁。静波桥采取桥台石相连,又连接桥墩石,桥墩石相连,桥面的所有石板横竖相连,卡在桥墩石的凹槽里,且桥面石板两侧和桥墩石相连,使整个桥连为一体。就像木工用榫卯结构一样把桥台、桥墩、桥面整座桥紧紧地扣在一起。这样使桥梁更加坚固,大大提高了桥梁抗洪水冲击的能力。一段古桥彰显古老的建桥技术,是前人的聪明和智慧,在战胜沟壑河水,发展交通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的建桥技术。这是目前淄川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座。

桥墩石凹槽竖面固定桥面石板的孔

  遗址碑在桥的东侧,正面大字:南定静波桥遗址。落款小字:中共前南定村党支部、村委会、南定盛氏族人。二〇二四年六月 谷旦

  碑背面阴刻碑文为“淄川城东北二十五里,有南定村。南定村东枕卧龙山,南襟漫泗河,环山抱水,阡陌交横,人杰地灵,物阜民康。

  旧有官道穿村而过,北连惠民,南接博莱,是物资交易要道,车马商旅纷纭。彼时漫泗河上无桥,行至此喘牛汗马,踟蹰难渡。又及农人过河耕耘,或垫石或架木代桥,水毁泥淹无恒形。值盛源汾公游学归乡,睹民渡河之艰涩,即生善愿于此筑桥。遂倾家财以筹材费,鬻粱

  粟以补不足。乡人闻之无不相应,青壮出工庀材,妇弱箪食壶浆。众皆同心勠力,历两寒暑告竣,自此蜀道变康庄。公博学多闻,俭素行洁,怜贫恤苦,自幼即闻达乡里。清同治年间因功授顶戴五品,议序淄川知县。据《南定盛氏世谱》记载,桥为三孔,长三十米,宽三米。《淄川县志汇编》记有:城东北二十五里南定村南漫泗河上有三孔石桥,桥名静波,桥首有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漫泗河上架起更多新式桥梁,加之河道抬升,静波桥功能渐失,终隐于淤泥中。桥首碑亦无存。 公元2023年春,借河道清淤,河堤加固之机,前南定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村中年长者记忆寻获该桥。出青石桥面、桥墩等构件近二十件。洗去蒙尘仍坚固如初,桥面辙痕清晰可辨。桥立河上百余年,经风沐雨,劈波抵浪,险阻变坦途,方便商旅,惠泽乡人。筑桥修路善莫大焉。今前南定村划出场地,并会同南定盛氏族人将构件陈列并立碑记之,以铭彰前贤之功德,树吾辈后昆之表率。

  盛源汾是南定盛世第十世。据《南定盛氏世谱》载:高祖源汾(1837—1915)又名汝南,字恢唐、子澜,号蓺兰。清同治年间蒙奖河功五品顶戴、议叙淄川区候选知县。高祖博学向善,德才双馨……高祖源汾注重门风,积德为善,立“诗书济世,仁义传家”家训,言传身教,誉满乡里……昔日南定与小董村之间有一南北大道,是周边村民赶集上店,出坡劳作的要道;又是广饶、博兴等地百姓南去罗村买煤、送货的必经之路,但漫泗河自东向西流经此处,行人或赤脚涉水或点石为桥,十分不便。光绪六(1880)年冬月,为方便车马商客通行,高祖源汾倾全家多年积蓄在河上建桥,众族人和乡邻助力,历时两载修建的石桥落成通行,桥为三孔石桥,长三十米,宽四米,桥面用青石板铺就,架于南定村(今前南定村)南漫泗河上。十里乡人广为赞扬,并在桥首立石碑,碑正面铭刻“静波桥”以志纪念。此桥历经百年沧桑,现淤埋于河下,碑也不存。

  前南定村和盛氏族人将古桥挖出置于岸上,并立碑记之,以铭彰前贤之功德,树吾辈后昆之表率。办了一件大好事,向世人展示了古桥的风貌和古老的建桥技术,为研究古桥提供了实物资料。宣传了盛源汾的善行,成为教育后人关爱公益事业,济世利民,奉献社会的好教材。

  (作者/李先进)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