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寄情,观照人生丨“繁花——刘明波作品展”将于11月2日在上海开幕
2024-10-31 10:32 文化视界
展览名称|ExhibitionName
繁花——刘明波作品展
出品人|Producer
汪智杰
策展人|Curator
马菁汝
学术主持 | Academic moderator
尚辉
展览时间|Dates
2024.11.2-2024.12.8
11:00—19:00(周一闭馆)
主办单位|Organizer
采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Venue
上海市静安区浙江北路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慎余里2幢
在这万山红遍、千树凝霜的晚秋,一场由采艺术中心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菁汝策展的“繁花——刘明波作品展”即将在11月2日于上海采艺术中心盛大开幕。本次艺术展将呈现以探索文人精神与人类存在为作品特色的当代艺术家刘明波的20幅作品。
刘明波笔下的繁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让我们在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受中思考处世的立场和存在的意义。在这虚实相生的笔触中,繁花展露出优柔雅致的韵味,揭示了现实生活和心理的表象,引领我们探寻体物观世的边界,感知心与物交织的古典意味。走进“繁花——刘明波作品展”,在刘明波笔下生动摇曳着的牡丹中,体悟这份微茫邈远而又神妙超然之感。
前言
花,作为大自然多彩的造物,自古便是人类生活及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而牡丹以其绚烂与浓郁,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题材。其雍容华贵和生机盎然也担负着自古至今的文化愿景,承载着不可遗忘的精神寄托。
《文心雕龙·明诗》中写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的七情六欲随着外物产生,因而吟咏志向、创生艺术。“物”也正是刘明波水墨画的锚点,他往往托物言志、以花寄情,来观照人生的状态。有关牡丹的实践创作总在对母题的循环回溯中向外探求,“繁花”往往花团锦簇、热闹非凡,但刘明波追求的无疑是一种高雅和脱俗的表达,在他笔下无论花卉还是山水,都清丽秀美,如烟似雾,他着力描绘的并不是确切的形体,而是物象中蕴藏的精神,而对精神的观看和迷恋始终凝聚在画幅中,反复提示观者对存在的反思,进而引发微弱的痛感。生命流逝与静止的激烈冲突、实体的花与虚空画境的反差产生非真实的意趣,古典的雅致与当代的思索皆在其中生成,以婉约节制的语言轻声叙说,不绝如缕、绵绵延延。
不同于现代艺术对表象和形式问题的探求,刘明波更关注对人类精神与存在的内部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古典文人画的意趣,也是他一贯的艺术语言和当代性。外物之爱最终回归到自我之爱,二者皆在画中,达物我两忘之境,得离形去知、超脱世外之感,也揭示了画家对人生的探索,让“繁花”在空无一物中沾染上心迹的尘埃。
(文/马菁汝,策展人,2024年10月28日)
在审视刘明波教授的绢本水墨创作时,一股深邃而雅致的氛围自画面悠然散发,此乃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心追求并深植于精神世界的笔墨技巧与审美意趣之体现。刘明波教授笔下的牡丹,以其独特的虚和韵味、生动意趣及摇曳之姿,精妙地捕捉并传达了这一文化符号的深远意境与丰富内涵,使之与观者之间构建起一种紧密关联、主客交融、心物相契的深刻共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并非仅限于再现眼前这株牡丹的具象之美,而是意在通过对一枝牡丹的描绘,跨越时空界限,追溯并展现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与情感承载。在此过程中,那些曾在牡丹丛中驻足、沉醉的观者们的复杂情感与心绪,随着画面上粉、黄、紫等各色花朵的细腻描绘,逐一浮现,花朵的内在情致、韵味与风情被淋漓尽致地展现。画面中,艺术家每一笔的皴擦点染,皆蕴含着中国传统笔墨艺术的深厚积淀与悠久传承。其笔触的节奏感、轻重变化与虚实相生,均与中国古典绘画中特有的韵律与节奏相契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这不仅是中国古典文人绘画在当代的生动回响,更是古典美学精神在现代艺术实践中的绵延与传承。
刘明波教授历经数十载的笔墨锤炼,其艺术造诣已臻化境,超越了对技法与程序的刻意追求与技巧展示。他秉持着以心驭气、以气导身、以身运笔的自然法则,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其意笔之作,不仅是传统技法的传承与美学范式的再现,更是通过手这一媒介,将毛笔视为神经末梢的延伸,跨越时空界限,流淌于纸面之上。同时,他以身体的律动,在不息的时光之流中,为中国文化这一绵延不绝的根脉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验证了笔与纸相遇那瞬间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此外,刘明波教授笔下的文人画,更是展现出多元而深邃的韵致。在造像之中,他赋予作品以法华庄严之姿,静谧纯净,禅意盎然,透露出意笔绵延中的灵动与永恒之变。这一成就,既源自艺术家高超的驾驭能力,更根植于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充实与澎湃的创造力。刘明波教授以独到的匠心精心布置物象,巧妙地将自然的牡丹与富含人工痕迹的制品并置,却又将它们置于一个超越现实逻辑的情境之中。这种刻意营造的、看似不合逻辑且超越日常经验与常识认知的语境,竟能引领观者步入一种心灵层面的极端真实感受。画面中,牡丹与深刻反映艺术家内心世界、触动当代生活情感的符号相互对话,所展现的冲突感,并非仅限于视觉层面的表面矛盾,而是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状态中的迷茫与无奈。
中国当代艺术,经由传统艺术的蜕变,在呈现痛苦与撕裂的情感时,展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美学韵味。其震撼力并非源于直接的感官刺激或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是深植于内在,触动人心,激发深思,并促使痛感体验深化。在刘明波教授的画作中,美感与痛感的交织被赋予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节制与自然,这种微妙的平衡如同轻烟缭绕,缠绵悱恻,令人回味无穷。他运用独特的调和手法,将这一切巧妙地融入虚实相间的艺术空间之中,自如穿梭于古今之间,沟通天人之境,在虚实交映的画面中,展现了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而又超越时代的当代意蕴。刘明波教授的绢本水墨作品,为艺术揭示与表现当代议题提供了新颖的可能性。同时传递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开辟了一条描绘当代生活与情感体验的新路径。他以传统文人的风骨,直接捕捉并传达了当代社会的精髓与时代气息。
作品欣赏
《今夕何夕》
165cm×80cm
绢本设色
2023年
空白图.png
《何必中年》
165cm×80cm
绢本设色
2023年
空白图.png
《春色岂知心》
134cm×69cm
绢本设色
2021年
空白图.png
《今日花间天色明》
170cm×75cm
绢本设色
2023年
空白图.png
《细叠霓裳》
134cm×69cm
纸本设色
2021年
空白图.png
《今夕何夕》
55cm×10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空白图.png
《天香染衣》
55cm×10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空白图.png
(来源:UArt Center采艺术中心)
策展人简介
名额仅限16位哦!
马菁汝,艺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学研究会社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艺术总顾问,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故宫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专家委员会指导专家,博鳌亚洲论坛文化圆桌、女性圆桌代表。
在学术上一直致力于社会美术教育、西方美术教育史、中西美术教育比较、博物馆与公共美术教育、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等研究。提出建构跨学科融合的社会美术教育学科体系,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曾主持教育部、文旅部多项重大国家课题,出版专著、译著《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告诫》《艺术教育哲学》等十余册,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点项目《世界美术教育经典译丛》,教育部《全国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主干课程教材(美术批评与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你好,博物馆》等系列丛书、教材,并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装饰》等CSSCI核心期刊与权威媒体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
学术支持简介
尚辉|当代视觉特征的宏大叙事——十年美术在凸显人民性创作中探寻的现代道路
尚辉,现任中国美协理事、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首都师大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和澳门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等。
艺术家简介
“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系列展丨刘明波参展“高峰之路——2024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通站)”
刘明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