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专题报道之三:不负重托,精致医院2.0这样炼成
2024-12-24 10:38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宋阳 丛溦 威海报道
医者,仁术也。建院120年以来,以患者为中心,对医术精益求精,用平生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几代威海市立医院人未曾改变过的初心。初心不改,进入新时代,市立医院人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人本文化为灵魂,将“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着力打造精致医院,开始向从诊断治疗为主向全周期健康管理、从规模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内涵提升、从设备投入等重资产积累向互联网﹢健康医疗等轻资产业态发展的模式转变。从粗放增长到精致发展,从“大而全”到“专而精”,医者们用生生之德的爱与信念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找寻诊治“最优解” “硬核”技术破难关
2019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启“精致医院”建设。“精致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重要标志就是全面实施精准医学计划,让医学更加专业,技术更加精准。”市立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医学的核心在于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个性施策,也就是针对每位患者的疾病类型、基因组学等特征,实施不同的最佳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为了实现精准诊断,市立医院紧盯学科前沿建设了省内首家智慧实验室,成为威海卫生健康系统首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成为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中心区域分中心、国家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临床合作基地,建成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老年消化道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等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成为山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和区域性精准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单位,在影像诊断等领域引进AI辅助技术,为精准诊断提供了坚实基础。
如果没有精准的治疗,那精准的诊断将毫无意义。近日,来自荣成的张大姨与子女来到神经外科王亮主任门诊就诊。经过询问,王亮得知,患者于5月前曾于某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拟行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栓塞术,但因腹主动及弓上血管迂曲,导管无法到位,最终手术无法完成,该医院和家属沟通病情建议保守治疗。但家属仍担心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慕名找到王亮寻求帮助。经王亮团队综合评估后,建议应用杂交手术。杂交手术充分结合了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减少或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使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或单纯介入手术无法解决问题的患者,能通过手术获益。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王亮团队通过杂交手术顺利解除了患者脑部的“不定时炸弹”。3天后,患者出院。近年来,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已经完成多例疑难病例救治。能够在难度大、要求高的神经外科领域屡屡取得突破,得益于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已建立起完善的脑血管病团队,尤其在处理复杂动脉瘤、拉栓取栓、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及静脉窦血栓等复杂脑血管病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手握“硬核”技术,才敢攻克疑难杂症。为此,医院紧盯前沿进展以及群众需求,不断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国家心脏康复中心等20余个国家级学术平台,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烧伤科、急诊科、临床护理、临床检验等数十个省、市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精品特色专科和临床研究中心,并先后与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结成专科联盟,每年开展填补全省、全市区域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学科越分越细有利于技术的提高,但患者生病不是对照学科长的,要关注群众看病就医不便利的问题”,在一次一次的调研中,院党委一班人换个角度看问题,以换位思考的态度决定再改革、再发力。在各学科内部钻研持续进行的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合攻坚也在不断突破。在医院的统筹布局下,市立医院陆续构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1+N”多学科诊疗新模式,高效为患者寻找到诊疗的“最优解”。
位于临港院区的市立医院乳腺医学中心集合乳腺外科、放化疗科、病理科、超声科、影像科、临床药学等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团队。前不久,68岁的高女士确诊了乳腺癌,且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乳腺医学中心迅速组织MDT会诊并为其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达到了既治疗了癌症,又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好效果。“在乳腺中心可以‘一站式’完成乳腺外科和肿瘤科门诊,并且检查也很方便,相比之前整个门诊楼上楼下的来回跑,这样的就医体验真不错”,前来复诊的患者黄女士给乳腺医学中心新模式点赞。如今,乳腺医学中、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中心、口腔医学中心等多个“1+N”多学科诊疗新模式次第落地,大部分常用诊疗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完成。
“塔尖”人才齐聚院内 传帮带教薪火相传
人才是第一资源,精致医学的广泛应用同样离不开高端的人才队伍支撑。市立医院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科主任博士化,护士长硕士化”为目标,市立医院先后与山东大学、延边大学签订协议,并与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和交流,派送临床骨干到美国埃默里大学、肯塔基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进修学习,创新培养教育平台,广泛开展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试验对接,培养医学领域“塔尖”人才。80后的苏超,是市立医院胃肠外专业团队目前首位腹腔镜外科专业医学博士。从医17年,苏超在所从事的胃肠外专业领域如鱼得水,在胃肠道肿瘤、疝、肛周、阑尾、代谢减重手术的外科治疗和研究方面也成果丰硕,并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SCI论文1篇,参编国内医学论著5部,拥有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近10项。
除了发挥所长治病救人,苏超在不断学习新本领、探索业务新途径等方面表现十分亮眼。2017年,苏超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多伦多Shouldice医院学习交流,期间,她用心学习腹壁疝手术新技术,学成归来后为我市腹壁疝病人实施手术增加了新的选择。2018年,苏超又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科室首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外科专家。现在,像苏超这样的“博士医生”在市立医院越来越多。目前,市立医院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等高层次人才600余人,成为威海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占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半数以上。同时,医院还积极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相继聘请了樊代明、葛均波、于金明、吴以岭等院士和姜格宁、赵伟、景汇泉、张斌、张红雨等专家为客座教授兼博士后合作导师,成立“张海波院士创新工作室”,着力打造“智汇威海”医学高端智慧聚集地,为“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凝聚行业前端智慧。不仅如此,市立医院还注重加强传帮带教,全面提升上档升级医教研能力。
消化内科苏秀峰是住培医师韩瑜的带教老师。临床带教工作中,苏秀峰鼓励学员敢于表达观点和动手操作,注重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熟。“苏老师给予我很多实践机会,让我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也总是耐心答疑解惑,给我鼓励和支持,让我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韩瑜表示。师带徒,传帮教。这不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也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市立医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建设精致医院、实施精致医疗奠定了基础。
学科建设势头强劲 医疗研究成果丰硕
10月19日,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学术年会上,市立医院药剂科侯佳所作课题获得青年项目立项;10月14日至17日,第23次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召开,正畸科王晓雅博士牵头完成的临床研究成果入选壁报展示;10月14日,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中心区域分中心暨院士创新工作室在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揭牌……仅仅2024年10月份,市立医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便不胜枚举。
回顾过去一年,市立医院在优势学科建设方面势头强劲。“我们大力实施学科建设‘555工程’,将医疗技术提升作为患者权益最有效保障。”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市立医院先后成为威海市首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微创介入(肺癌方向)建设中心和创面修复学科能力建设培育单位、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国家高级认知中心建设单位以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普建设工程项目”成员单位。目前,市立医院国家级学科建设平台20余个,建成省级序列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10余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核心成员)9个,省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8个,市级序列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40余个。
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优势学科建设为动力,近几年来,市立医院在医疗和学术领域都成果丰硕——创伤中心成功进行全球首例长时间离体大段骨移植保踝手术以及多例“浮膝损伤”“浮髋损伤”等高难度手术;肿瘤医学中心成功完成威海首例FFF精准放射治疗,肺癌临床团队原创性研究成果在《JAMA Network Open》在线发表;普外、胸外、消化、神外等微创手术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秉持仁心不改,手持仁术钻研。在威海市立医院,治病救人的医者们“化身”敢于创新的“发明家”,用新设备、新系统、新技术,探索精致医疗的无限可能,把医学创新的成果变为挽救患者的生机,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诠释着“胞与情怀 至爱人生”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