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评论员 王卫
非遗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淬炼而成的。它既记录着历史、反映着社会生活,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民俗文化和老手工艺传承了下来,而有些,可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再也看不见。因此,“老手艺”想要更好地传承,不但要把老故事讲好,还要把新生活讲出新意义,唯有紧贴市场需求、创新求变,才能焕发出“新活力”。
老传统要玩出“新花样”。非遗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传承人,也需要年轻人参与其中,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走进群众,才能更好活化并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传承非遗老手艺需要不断探索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数字化等多元化传播方式,在讲好传统中国故事之余,大力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多样性的现代文创产品,提升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将非遗文化打造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老手艺要创造“新价值”。最好的保护就是用起来,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传统手工艺要有意识地不断优化自己的生产要素,提升生产力,在效率、产品质量,以及产品个性化、特色化方面,要竞争得过工业化产品。此外,老手艺人也要提升文化更新能力,文化更新能力就是创新意识、引领时代风尚的意识,对于手工艺行业而言,尤其需要创造新的生活美学。
老工艺要引领“新生活”。传统文化的传承,最优的路径就是进入市场、融入生活。对老工艺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和当下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这些老工艺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让“非遗”活在当下。面对具体的生产性方式保护的非遗产品,需要对其进行个性化和民族化的包装,突出其文化特质;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转换其功能,适应当代人的需求。只有“一手坚守传统,一手握住现代”,才能让这些产品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更好地传承、传播非遗。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非遗老手艺要想散发出精妙的光芒,不能只连接着过去,还应当以既传统又时尚、既古老又新鲜的面貌参与日常生活中,进而影响到当下和未来。“非遗+乡村振兴”,是保护和传承,为传统文化“开枝散叶”;也是产业的振兴,为百姓筑起致富道路。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农民的生活定会越来越红火,中国的好故事定会越来越多,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