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南湖区深度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10-30 08:36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孙云龙 姜启贵 潍坊报道
近年来,潍坊诸城市南湖区以常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为引领,围绕“产业强区、文旅兴区、品质优区”战略,聚焦“示范性”“精品性”,深挖资源禀赋,全力推动示范片区整体提档升级,擎画出业兴、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延链强链,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牢牢抓住产业振兴“主心骨”,依托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辐射带动,年培育优质苗木2000万株,成为全省最大的矮化果树组培育苗基地。种植各类果品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6000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维纳斯黄金生产基地,常山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开展果园技术全托管,实现果园物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100%全覆盖。建成4个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可储存果品2.4万吨,分选包装各类果品4万吨。成立技术服务型等多种合作社6家,提供田间管理、分拣包装等农业服务,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成常山片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开展党组织引领合作社“网红产品”线上销售活动,逐步实现“苗木繁育+果品种植+技术服务+仓储物流+定制销售+直播推广”的现代果业全产业链条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深挖潜力,文旅融合多点开花。统筹常山示范片区党委力量,成立富众文旅合作社,将散落的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常山文博苑、常山金查理、永辉生态农场等文旅项目串珠成线,探索建设“村房短住”,拓展餐饮民宿、研学休闲等产业链条,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100万余人次,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文旅优势”。以全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蔡家沟为主导,建设12处艺术家工作室、15处商业运营门店以及美术馆等10余处文化机构,潍坊市首个村级文联、音协等3个实践创作基地在此成立挂牌,创新举办蔡家沟首届乡村文化节,开展周六文化大集26期,举办音乐会16场,组织农民画交流展4期,开发研学线路3条,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借东坡文化节东风,融合常山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挖掘“东坡宴”、修缮雩泉亭、提升黄茅冈、新建明月亭,打造“跟着苏轼游密州”特色文化体验场,将示范片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旅融合新高地。
内外兼修,和美乡村蝶变焕新。推动建成党群和游客服务中心4个,打造“党建+服务+旅游”阵地。同步推进“孝善文化堂”建设,定期为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免费孝亲敬老宴。紧扣“三清一改二提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沿线19个网格路灯、路面、绿化改造提升,3个自然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11个自然村获评省级卫生村。通过省级奖补+多方自筹,建设主干道11条23公里,“常山雩泉”旅游风景道入选省旅游风景道。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思路,依托“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连片打造东皇庄国学、蔡家沟艺术、东山坡餐饮、西山坡康养、沈家沟民宿等5个特色村,建设常山片区乡村振兴赋能基地、农民画创意示范基地、“田园沈家”苹果三产融合等3个特色项目,实现“艺术赋能+历史文化+乡村体验”联动发展,进一步推动示范片区强片拓面。
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活力满满。建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树立起以南湖党委为核心,3个环常山社区党委为主体,19个环常山网格党支部为一体的党建一体化格局,19个网格党支部书记开展集体经济“揭榜挂帅”行动。成立中国农业大学—诸城市教授工作站,打造乡村振兴大讲堂,年培训职业农民3万多人次,5名农业带头人获评省级乡村之星。创新建立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委员会、村居网格慈善基金会、丧事管理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增强。实施“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一网统管”全覆盖,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