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观潮丨枣庄非遗文化的绵延传承与时代新生
2024-10-31 17:00 海报新闻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韩宝凯
非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中留下的灿烂瑰宝,如同一条流动的时间长河,承载着先辈智慧与传统技艺,滋养着当代生活的文化根脉。
枣庄,这座位于山东南部的历史古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柳琴戏的唱腔韵律、鲁班锁的巧思智慧和皮影戏的光影魅力等,像时间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从保护传承到创新发展,枣庄正在深入践行文化“两创”,坚持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播非遗文化的永恒魅力和传承者的执着精神。
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模式。为打造枣庄非遗时代“金名片”,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山东手造·匠心枣庄”推进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组织评选枣庄市市级非遗工坊。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民就地就近就业。枣庄峄城区阴平镇小石泉村依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平石泉粉皮建设了非遗工坊,开展非遗技能培训300余场次,让村民掌握了一门吃饭的手艺,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
推动非遗旅游融合新发展。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枣庄市积极推动非遗资源的旅游化转化,入选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17条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13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踏上台儿庄古城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去感受传承百年的手工蚕丝制作技艺、亲身体验制作手工蚕丝制品。非遗文旅的深度融合让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的传统古村落——石嘴子村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按照“村企合作、非遗为题、村民参与、市场运营”的方式,盘活利用36处传统民居,共建成金石传拓、孔子学堂等17处传习小院,演绎民俗民风,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展现鲁南地区风土人情、体现枣庄非遗传承。
开创非遗产业格局新突破。近日,以“枣相见·榴美好”为主题的枣庄市“秋季黄河大集·非遗手造集市”活动周在山东省文化馆开幕,石榴盆景、石榴木雕制作技艺、榴芽茶制作技艺、石榴酵素发酵煎饼、石榴鲜榨汁等非遗项目产品亮相。枣庄依托石榴非遗技艺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推动当地文化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在非遗产业化方面,枣庄市不断创新探索,通过建立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档案,开发非遗文化衍生品,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枣庄市实现了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市场化发展。例如,鲁班锁从传统的木质玩具发展到现代的金属工艺品,皮影戏也推出了与现代AR技术结合的光影秀和动漫作品。枣庄市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让非遗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定位和价值,也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枣庄市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片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非遗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