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中国丨泰沂山脉深处护林人:把青春献给大山,如今大山还我们幸福生活
2024-12-11 17:04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吕雯雯 王雁彬 泰安报道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延伸到其他人身上,就成了一种大爱。春节,是家家户户的团圆节,当家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和你那些叔叔们正坚守在各个山头,站在瞭望台上,看着万家灯火、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这些大老爷们不知道多少次落泪……”
这是李钦顺在2019年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洋洋洒洒几千字,饱含深情地回顾了自己扎根林场20多年来亲眼见证的巨大变化。
李钦顺与林场职工一起工作和休息(受访者供图)
李钦顺自1997年起担任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场长兼党委书记,现已退休。在林场工作的26年间,他心怀青山,守望林场,带领护林人靠着实干、拼搏、奉献和坚守,让太平山林场有了崭新的面貌。
谈及此信件,李钦顺表示这是一封迟到已久的家书,“因为忙于林场的工作,一直没有时间给孩子写信,但信里写的内容却是我构思了20多年的。”
迎难而上 带着父亲的期待上岗
1997年,李钦顺被调任至太平山林场担任场长兼党委书记。在接到调令后,李钦顺一度情绪消极。“我父亲是老林业人了,干了一辈子林业工作,他吃过的苦、受过的难,我都很清楚。”李钦顺回忆说。
难也要硬着头皮上!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敢于啃最硬的骨头、炸最顽固的碉堡、攻最难的山头。在父亲李锦祥的鼓励下,李钦顺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带领林场一班人迎难而上,修路、建水库、绿化荒山。
李钦顺回忆起离开家去林场工作时,他的父亲李锦祥拉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辈子植树造林,现在让你们看好守好这片林子,必须尽职尽责,要不就对不起我们种树人,如果出了问题,就是对我最大的不孝。”这句话激励着李钦顺克服重重困难与压力、不断前行。在这封家书里,李钦顺也不止一次用亲身经历向儿子传达着踏实肯干、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能吃苦不叫苦 林场有了崭新的面貌
李钦顺向记者介绍他初到太平山林场任职的情况,他打趣道:“20多年前,林场的工人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过去一看是林场瞭望所和检查站的。”他将当时太平山林场的环境总结为“护林靠走、防火靠吼、照明靠油”。据回忆,当时的林场经济困难,职工住房破烂不堪,道路坎坷不平,水源匮乏,生产生活设施滞后,基本功能不健全。
看山是个苦差事,李钦顺和一班护林人能吃苦不叫苦。早先巡山主要是靠双脚走,李钦顺一年要磨烂十几双鞋,妻子常说他“吃”鞋。林场防火瞭望台和检查站都在山顶,李钦顺上山时,一头挑着煎饼、咸菜、水,一头挑着几十斤炭,一待七天不下山,闷了自己和自己说说话,饿了解开包袱吃煎饼就咸菜,渴了找个泉子喝山水。
李钦顺和职工进行雨季造林(受访者供图)
2004年,李钦顺开始带领职工搞修路大会战,修路没有钱,李钦顺就向市里争取、向兄弟单位求助,“十万块不嫌多,一百块不嫌少”,哪怕支援几袋子水泥李钦顺也要扛回来。职工们自己打石头、捞沙、垫路基,凡是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用了半年时间,李钦顺他们终于打通了两公里的进山路,通车的时候,很多老职工都流下热泪。
这些年来,李钦顺带领一班又一班护林人守护了一片片绿水青山,在无数护林人的努力下,太平山林场从曾经的“护林靠走、防火靠吼、照明靠油”发展到如今的“有山有树、有林有路、有站有水”。
太平山林场检查站(受访者供图)
林场盘山路(部分)(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李钦顺他们投入1200多万元,修了35公里防火路,新修电力线路26公里,建了54处水库、塘坝、集雨窑和3栋职工楼,新建防火检查站11处、防火瞭望台4处、智能卡口30个、防火指挥中心3200平米,植树造林4000多亩,森林抚育14000多亩。现在林场有山就有树,有林就有路,有路就有电,有站就有水,林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太平山林场成了全省的典型。
太平山林场小流域治理景点(受访者供图)
一封家书,既承载着护林人的深情,又传递着殷殷嘱托。“人生是一场持久的赛跑,而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信心。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衷心期望儿子能够具备自律和坚韧的品格,坚持从小事做起,不懈地为目标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李钦顺说。这封家书,李钦顺构思了20多年,他以亲身经历向儿子传递着踏实肯干、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诠释着一位基层护林员守望青山的“大爱”。
现在的太平山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92.6%,林场中山连着山、岭连着岭,植被丰茂,林木葱郁,是国家级重点防护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新泰南部边界线上的一道绿色屏障。就像李钦顺在家书中说的那样:“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大山,现在大山也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