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乾坤 · 诗书画印之道——叶军艺术展”将于11月21日在北京开幕
2024-11-18 15:42 文化视界
叶军题字
学术顾问王晓辉/陈明/高文峰
学术支持
湖北美院中国画学院
武汉壹社懿空间
策展人
王一迪
策展助理
庹馨予
法律顾问
北京暻灏律师事务所
主办单位
北京方阵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好图堂文化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方阵艺术馆
展览日期
2024/11/21~29
开幕沙龙
2024/11/21 15:30
展览地点
北京方阵艺术馆
在水墨交织的奇妙世界里,北京方阵艺术馆迎来了“水墨乾坤·诗书画印之道——叶军艺术展”。叶军教授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为我们开启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水墨,蕴含着无尽的乾坤奥秘。诗、书、画、印,在叶军的艺术世界里,交织成独特的艺术之道。叶军教授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在宣纸之上挥洒出乾坤万象。此次叶军个展,宛如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引领我们走进那充满诗意与才情的水墨世界。在这里每一笔线条、每一抹色彩、每一个印记,都诉说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追求。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水墨乾坤之中,领略叶军诗书画印的独特魅力。
诗书画印,乃中华艺术之精髓。叶军教授深谙此道,将诗的意境、书的韵律、画的美感、印的古朴融为一体,交织成独特的艺术之道。他的作品中,每一笔都蕴含着诗意的表达,每一处墨色都流淌着书法的韵味,每一幅画面都展现出绘画的魅力,每一枚印章都诉说着历史的沉淀。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如灵动的音符,为画面增添意境。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仿佛能透过画面感受到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书,似舞动的旋律,与画面相得益彰。“笔走龙蛇书意气,墨染山河绘春秋。”书法的线条在画面中流淌,展现出独特的韵律之美。
画,是心灵的映照,捕捉生活的瞬间。“丹青绘就山河秀,妙笔生花意韵长。”叶军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人物的神韵与自然的魅力。
印,如点睛之笔,深化作品内涵。以印代笔,营造奇妙意境。
让我们一同沉浸在叶军教授的水墨乾坤之中,领略诗书画印之道的无穷魅力,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愿这个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领略叶军诗书画印的独特魅力。
王一迪
策展人
北京方阵艺术馆馆长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艺术顾问
叶军 畅怀 34x68cm
叶军 闻香 69x34cm
“艺术家说”——我的画作我用了四十年的时间,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并一直思考着中国画的承继与出新,曾以《当代文化心理下的艺术图式—我的创作思路》为题在《江苏画刊》发表推介,重点介绍了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的四十年创作历程和理念。
四十年大致分别为:1、传统继承与工笔方式表达(1984年—1994年), 2、现代图式与重彩方式表现(1994年—2004年), 3、回归传统与水墨方式重构(2004年—2014年), 4、诗书画印与主题创作并行(2014年—2024年)。
四十年来,第一个十年的代表作《芦苇花》就是以工笔画进行创作的,第二个十年的代表作《繁花》则是用中西融合的重彩进行表达的,第三个十年的代表作《当代淑女》是用水墨写意方法进行表现的,第四个十年的代表作《荆楚遗韵》是用诗书画印的思路进行创作的。
由此可见,我的创作轨迹是由传统继承到融合创新,最后回归中国画传统的一个艺术经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思索的心路历程。而最终回到中国画传统的艺术道路本体之上,则以诗书画印之道为艺术创作理念,成为自己最后的守望。
(文/叶军)
叶军 行吟 69x34cm
叶军 听风 69x34cm诗化境界——谈叶军写意人物小品画在中国画领域,写意人物小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既能够体现出画家的笔墨能力、艺术素养,也是画家才情、胸怀、意趣、品格的综合体现。当今的国画界,擅作写意人物小品的画家众多,但作品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形神兼备并且具有清晰的个人艺术面貌却也并不容易。在这些水墨名家中,湖北籍人物画画家叶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叶军就已经广受好评,他在湖北美术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张振铎、邵声朗、乐建文等知名大家的重视与提携,其当时的国画作品在具备扎实深厚的笔墨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美学观念方面的因素,呈现出坚守传统却又不拘泥于法度的崭新意味。
叶军 感怀 69x69cm
叶军 听风图 69x69cm
叶军 新岁吟 69x69cm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之后的数十年间,叶军一面向内继续深入挖掘,重视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汲取核心的民族艺术素养,一面强调“走出去“吸收更为广泛的美学理念和创作元素,创作出一批既符合时代审美需要又能够体现中国书画本体的艺术作品。1989年,他创作的《芦苇花》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1994年,叶军的《家谱》荣获了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其后,叶军又相继创作了《黑边人》《新驿》《今人》《旧诗残像》《古人》《行路人》《戏剧人物》等具有独特艺术面貌的作品系列。叶军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道,尝试探索更具有表现力的构图方式和绘画语言,以不受羁绊的想象力大胆地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解构、变化融合,致力于从形式、构成、主题、技法、意境等方面拓宽加深中国画作品的精神内涵,在他的工笔重彩、水墨实验、主题创作等领域,这种美学观念均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艺术主张也表现在他的写意人物小品画中,作品所呈现出的静穆深远的高雅格调和蕴藏其中的文人精神,让观者驻足其中,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叶军 秋诵 69x69cm应该说,叶军的写意人物小品画作品风格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积淀梳理和内外探索,其基本面貌大约在2010年之后逐渐确立起来。他这方面的作品主要以高士人物为主,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或高古,或简约,或逸格超群,或安恬闲淡,让人能够感受到的是,叶军重视表现人物“神韵“的同时也努力追求其内在精神世界的“诗意化“表达,这使得作品的内涵属性得到了更大维度的延伸。对于画面的背景如花鸟草木、山水亭台等,叶军则多强调其与作品的和谐统一而有意淡化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最近几年的人物小品创作中,叶军有意重视水墨韵味、线面穿插等“基本“艺术元素的画面作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极具现代感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和笔墨节奏韵律耐人寻味。
叶军 春时 69x69cm
叶军 春浓 69x69cm欣赏叶军的写意人物小品,我们可以从构图造型、笔墨技法、文人素养等方面逐一解读。构图是画家体现个人理念和审美思想的重要部分,也通常被看作是绘画艺术的第一视觉印象,即所谓的“远看其势”。同大多数国画家一样,叶军写意人物小品的构图方式也并不复杂,画面中可能只有一两个隐士、三四枝枯藤杂以略带装饰性的绿叶红花,但却总能让人感觉到各种形象各得其所、互为揖让,共同构造了意味悠长的作品意境。
叶军 临风图 69x69cm从学术角度来看,叶军作品中的疏密对比、起承转合、计白当黑等似乎借鉴了中国篆刻的章法理念,而点线面的穿插和黑白灰的关系处理又隐含着一些当代西方美学中构成的因素。叶军的这些审美理念,很明显有别于一般文人画的构图方式,颇具个性特征。作为学院派的画家,叶军有着扎实的人物造型功底和敏锐的美学感知能力,他很善于在以传统笔墨技法为根本的前提下吸收融合西方绘画技法观念中有益于中国人物画造型的部分。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既有着素描意义上的形象准确、结构严谨,也充满了东方绘画所特有的气韵生动、胸有丘壑的韵致风度。
叶军 听风图 69x34cm
叶军 闻远笛 69x34cm叶军小品人物画中的笔墨技法可以分为笔法和墨法两个方面:在用笔上,他一直践行黄宾虹的“平、圆、留、重、变“的笔法思想,行笔时不会故作逸笔草草、激荡飞扬状,而多强调骨法用笔、积点成线,于法度中体现出闲适雍容、自具神韵的创作状态;在墨法运用上,叶军具备收放自如的驾驭能力,这可能源自南方画家天生具备的绘画能力和悟性,也可以看作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创作实践的必然结果。他在绘画过程中,行笔或疾或徐,用墨亦浓亦淡,加以简单的撞水破墨或者以线立骨,画面立刻能呈现出来空灵澄澈、意味悠长的诗化境界,让人叹为观止。
叶军 伯牙抚琴 138x69cm
叶军 隐士 138x69cm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深厚的综合素养是叶军写意人物小品画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以固有观念来看,小品人物画具有抒情、随意、简洁的特点,好像不容易在艺术宽度和学术深度上形成突破,很难创造出内容丰富、意蕴无穷的画面境界。而叶军的写意人物画则没有这方面的不足,即使是一幅小小的扇面也极具耐读性,呈现的都是缤纷灿烂的视觉盛宴,应该说这是与其画面的多维度深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分不开的。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在具备高超的绘画能力的同时,大都具有诗文、书法、篆刻等其他门类的艺术功底,画家们深入传统、浸淫国学,给绘画以滋养并融会贯通,这才有可能成为传统文人艺术的集大成者。
叶军 静思 69x138cm
叶军 高秋 69x138cm叶军在国画创作实践之外,也广泛涉猎其他艺术门类,并且均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水准。他有着数十年的诗词创作习惯,每有所见,必有所思,每有所思,必有所写。所作诗词格调高古,文风俊爽,很有晚唐小李杜的温雅绮丽的格调,也能够见到北宋词派婉约一路的缜密含蓄、意味悠长的艺术特点。在大学时期,叶军就已经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法篆刻,对各种经典碑帖精研细读,于篆隶书体用功尤多。篆刻方面,叶军有“日均一印“的学习习惯,他的篆刻创作取法秦玺,也受到近现代黄牧甫、吴昌硕、邓散木等印学名家的影响,所做印章结体古拙、笔意率真。
叶军 秋梦 69x138cm
叶军 新风吟 69x138cm20世纪末,叶军赴中国美术学院深入研习交流,学术境界更为高深广阔,个人的书学、印学面貌也逐渐形成。从小品人物画的落款钤印上,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叶军在这些方面的素养之高。叶军的画作很少落穷款,而多以略带魏碑气息的小楷书风书写自作诗文,再补以时节心绪,洋洋洒洒,自有气魄,具备着书法美感的同时也与画中人物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叶军的钤印极为讲究,用印都是自制印章,在强调名章闲章和朱文白文的相互谐调之外,也会追求印文的内容风格与作品审美格调的和谐统一,不做随意的增减错置。
叶军 西域思 69x139cm
叶军 梦回江南 69x138cm叶军经常说:“小品人物画的绘画过程可以有逸笔草草的创作状态,但画面的最终呈现一定得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这是对艺术的尊重。”通过这些细节,叶军对国画艺术虔诚的学术态度和他过人的艺术才华可见一斑。艺术作品能够引人瞩目,能够使观者感受到视觉的愉悦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则作品必须具备自然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意象特征明显的中国写意画艺术尤其如此。
叶军 临春风 69x34cm
叶军 静思 69x34cm叶军游历广泛,他多次去欧美国家交流学习,有机会接触研究其他国家当代的审美形态和学术思潮,视野的开阔引起了他对国画本体的思索,也更加坚定了他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民族性”。我们在赏读他的写意人物小品的时候,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恪守与传承,无论是画面中贤人高士的坐立行走,还是花木枯藤的点缀衬托,或者是诗书画印的相得益彰,都能够体味到宁静高雅的文人风度,走入谈诗论道、古风盎然的清新境界。从作品的审美属性来看,这是叶军对于书画本体的寻根溯源,也可以看作是他对写意人物小品画的民族特征、文人特征的深入探求。叶军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画家,在艺术创作中注重以古为师,也深知法无常形,他的写意人物小品画正是这种意识状态的真实的客观反映。在文化交流频繁、信息融合日增的当代,这样的师古融今的创作观念无疑是顺应艺术发展潮流方向的,我们也期待叶军会创作出更多的个人风格鲜明并能为美术史所铭记的艺术作品。
(文/迟星飞,山东潍坊学院教授)
叶军 秋思 69x34cm
叶军 秋吟 69x34cm
叶军 听风 69x34cm
重构文人意趣——叶军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路径分析众所周知,水墨人物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并由此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逻辑。近年来,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不但推动了我国水墨的现代化转向,还提升了当代水墨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审美特质的艺术形态在当下艺术中的地位。可以说,当代水墨人物画为构建本民族的审美话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之中,叶军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兼具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基本特点,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为我们审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演变及其创作趋向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当代水墨人物画兴起、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演进逻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画家的创作路径。我们知道,当代水墨兴起于20世纪末,借鉴和吸收了传统水墨、现代水墨和西方艺术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手法,尤其是当代水墨人物画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现代水墨强烈的实验色彩,转而强调对笔墨语言的独立性与物象表达之间关系的探讨。同样,叶军人物画的创作也遵循了这种路径,不但注重笔墨语言和审美趣味,还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并围绕着二者展开创作实践。换句话说,笔墨语言的形式美与物象的表达是叶军水墨写意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探讨对象,直接影响了他对题材、主题以及形式语言等方面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叶军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展开了颇有成效的思考,并且从传统笔墨中找寻能够用以创新的笔墨语言。
(文/朱华)
叶军 春语 69x69cm
叶军 青绿 69x69cm
叶军 感怀 69x69cm
叶军 新绿 69x69cm
叶军 新春吟 69x69cm
叶军 静思 69x69cm
叶军 秋吟 69x69cm
叶军 静思 69x69cm
叶军 春之声 69x69cm
叶军 新春 69x69cm
叶军 秋意浓 69x69cm
叶军 春消息 69x69cm
叶军 独吟 69x69cm
叶军 江夏好138x69cm
叶军 荆楚忆 138x69cm
(来源:方阵文化)
策展人简介
王一迪
曾用名:王韵儒
北京方阵艺术馆馆长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艺术顾问
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导师易英先生
画家简介
留白与欲言又止的抽象美
叶军,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湖北美院中国画系主任,湖北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湖北美院研究生处处长;泰国格乐大学博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
作品参加了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第八届全国美展。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湖北第七届美展银奖、湖北第八届美展铜奖、湖北第九届美展优秀作品奖、湖北第十届美展佳作奖、作品还参加了法国巴黎2001《第55届五月沙龙展》(春季沙龙),法国巴黎2015《秋季沙龙艺术展》。
出版有《叶军写意人物》《中国画创作工坊·叶军》等50余部画册和书籍。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武汉汤湖美术馆、深圳博雅艺术公司、香港文汇报等美术馆和机构以及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