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眼|山东顶格部署“县域经济”,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

2024-10-01 07:39   大众新闻

  9月30日,国庆假期前一天,山东召开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直接开到各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塑造了一系列新优势,区域发展相对均衡。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县(市、区)GDP过千亿元的有26个,过700亿元的43个,超过全省经济总量50%。2023年全省10个县(市)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县域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开发区、功能区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达到2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3个。

  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县域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如果把整个国家经济比作人体,县域经济无疑是这个有机体的“腰部”。“腰部”各组成单元强起来,“东方不亮西方亮”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顶格部署“县域经济”,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又有哪些重要部署,《时政眼》为你解读。

  (一)

  打好优势特色产业牌

  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此前受访指出,我国城镇化的上半场主要靠大城市推动,现在这些发动机动力减弱了,需要以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来接续。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山东的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有着较好的基础,近年来涌现出胶州、龙口、荣成、邹城、寿光等经济总量超千亿的经济强县。

  也应客观看到,山东县域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显示,山东共有百强县13个,江苏、浙江分别是23个、16个。

  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近年不断发力。去年底,山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今年,山东正式出台试点方案,选出40个县域,分引领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三类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

  县域经济如何强起来?关键是靠特色优势产业支撑。县域如果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就有更强的定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山东县域经济版图上,龙口在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上表现十分耀眼。龙口市委书记李万平说,龙口把握“强链条”与“聚集群”两个关键,绘制产业图谱,优先保障土地、资金、算力等要素,锻精拉长产业链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形成1个千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正因此,龙口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第8位。

  除了聚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会议还提出聚力突破招商引资、聚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聚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聚力深化改革创新、聚力守牢安全底线等要求,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打破县域发展“马太效应”

  有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叫“马太效应”,描述的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种现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薄弱领域要素持续流出,区域分化、城乡分化加剧,成为弱县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对山东来说,县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的情况一直存在。目前全省还有5个县(市、区)GDP低于200亿元、总量不到前5名的1/10。如何打破“马太效应”,促进部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薄弱的县域实现跨越发展,让区域发展更协调?

  这次会议印发了《关于支持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推动跨越提升的若干措施》,由经济强县与GDP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进行结对,重点开展产业帮扶。

  简单说,经济强县要发挥优势产业链带动作用,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梯度转移,构建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被帮扶县要抢抓机遇、深入谋划、主动作为,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求实效,努力争先进位、实现跨越赶超。

  携手发展,也有很好的案例。2016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先后与菏泽定陶区协作帮扶,与济南明水、聊城高唐开发区合作共建,优势互补、互惠互荣,推动产业协作走在前列。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说,新区不断发挥国家级新区战略平台叠加优势,搭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共建高质量合作园区,推动被帮扶县(市、区)产业集群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三)

  一场会议,两个关键词

  山东的这场会议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城乡融合,二是县域经济。

  这两关键词,为何要放在一起说?这是因为县域是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好了,就能更好发挥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形象地说,县域既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也是缓解“大城市病”、吸纳农民进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

  当前,山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5%。同时,我国城市化率相比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空间,这是大势所趋。当然,不管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哪一步,农村都不会消亡,城与乡双向奔赴只会更加热烈。因此,推进城乡融合,不能忘记一点:农村的改革,要有利于农民;城镇化改革,也要坚持有利于进城的农民工和低收入的人群。

  此次会议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以片区为主要着力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全面拓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

  近年来,山东探索实践了“以片区为基本单元,因村因地而宜,连片规划、连片建设,五大振兴全要素推进”的新路子,省市县梯次建设,打造出了一个个小微样板。

  此次会议有这样一个新颖的提法: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是山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创造。山东各地正以片区化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富民新产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加快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说,山东统筹片区布局,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排好队、分好类,先易后难、逐步延伸,强化引领带动,探索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持续的样板体系,让资源禀赋好的村和条件一般的村都能找到振兴路径。

  (大众新闻记者 于新悦 策划 赵洪杰)

责编:杨童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