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土特产”出圈出彩, “振兴路”越走越宽

2025-01-19 17:09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1月18日,“潍有尚品 昌城寻味”——“邑起向未来”昌邑优鲜农品北京推介会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潍坊昌邑市50个企业的200余个农产品参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优鲜农产品,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近年来,潍坊昌邑市依托本地特色农业资源,让一方乡土孕育一方特色、品牌建设凝聚产业合力、产业链条延伸融合效益,做好“土特产”文章,越来越多“土特产”金字招牌走向祖国各地,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因地制宜,一方乡土孕育一方特色

  走进山东潍坊昌邑的石埠前村大姜交易市场,种植户、经纪人、采购商围着生姜团团转,把一万多平方米的交易大厅挤得满满当当,随着交易的进行,一会儿的功夫姜农手中“黄澄澄”的生姜就变成了“红彤彤”的钞票。

  石埠前村于2009年成立石埠蔬菜农民合作社,积极发展产业化种植基地,并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起了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前村大姜交易市场,年可实现交易额5.8亿元、利润500万元。

  选对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我们还以交易市场为依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社员3000多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石埠前村党支部书记翟庆普说。

  产业发展核心在特色,关键也在特色。如何将“好品种”“好品质”转换为“好产品”,凸显地域特点?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昌邑市把加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村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既立足于各村禀赋特征,又确保实现区域整体性覆盖。石埠前村带动蔬菜产业,奎聚街道的黄辛村带动中草药产业……”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文志说,目前昌邑已谋划打造了十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村庄走出深闺,把地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变独特风景成致富“钱景”。目前昌邑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9家、乡土产业名品村达到38个。

  土中钻出“金疙瘩”,山上长成“摇钱树”。2024年,昌邑市蔬菜播种面积16万亩、总产量77万吨。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0.99万亩、产量53.74万吨。昌邑大姜、斜子萝卜、青山有机蔬菜、山阳大梨、利渔小米……越来越多的昌邑“土特产”,犹如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唱响乡村产业“振兴曲”,推动昌邑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攥指成拳,品牌建设凝聚产业合力

  在昌邑市饮马镇山阳村,占地1000多亩的古梨园是山东省内树龄长、规模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梨树群,园中梨树多在百年以上,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达5000多棵。

  “从2010年开始,我们以‘梨花搭台、产业唱戏’为核心,开始在‘梨’上做文章,通过引水上山、植树造林、打造景区、举办‘梨花节’等系列举措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山阳大梨’特色品牌。”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说,2023年9月“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山阳大梨产量连年增长,现年产量达2500吨左右,梨果销售产值达1200万元。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一个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言,无异于一块金字招牌。

  昌邑市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引导果蔬种植主体创建本土品牌,让更多的昌邑优鲜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都昌街道西永安村种植莲藕5000余亩,种植大棚西红柿300余亩,葡萄种植大棚350多个,依托党支部领办的蓉岸人家生态专业合作社,申请了“永安洼”商标;围子街道南朱家寨村申请“南寨果蔬”商标,300亩蔬菜种植大棚全部发展订单农业;北孟镇的赋誉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皓韵牌”有机苹果、石埠经济发展区青山家庭农场的“青山红岫”有机果蔬、饮马天福园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乐邦天福园”阳光玫瑰葡萄……创建品牌、推广品牌、呵护品牌,众多充满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本土农产品被人们熟知。

  2024年昌邑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个,其中绿色食品证书4个、有机农产品证书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1个、全国农耕农品记忆名录农产品证书2个。昌邑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133个,其中“三品一标”农产品个数12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个数2个,全国农耕农品记忆名录产品个数3个。

  当一个个地名与一种种产品形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一桩桩响当当的支柱产业便在广袤乡村激发出无穷活力。

  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的“鲁昌宏大”生姜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2农产品品牌目录;琨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南逄”大姜入选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产品名录,连续三届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山阳大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有大众品牌的“遍地开花”,又有大咖品牌带来的“顶级流量”,昌邑的土特产告别“灰头土脸”,走出乡村,走进大中城市,直至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在“土特产”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同时,“小品牌”也变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大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昌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2元、增长6.6%。

  上云出海,产业链条延出融合效益

  “咱村的永安洼牌西红柿皮薄、沙瓤、香甜、口味独特,生长在弱盐碱、沙土土壤,种植过程使用有机肥、土杂肥,健康、无公害,产品供不应求,欢迎大家来品尝、采摘!”昌邑市西永安村党支部书记马增亮正在大棚内面对镜头介绍村里的西红柿产品。

  “慧”种更要“慧”销。手机“新农具”,直播“新农活”,流量“新农资”,打通农产品“出村路”。直播带货已不是网红、年轻人的专利,更多的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纷纷加入网络直播的大军,地方的优势农产品由原来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昌邑市积极组织企业、商户、农户参加电商培训,提升他们的电商运营能力。通过山东电商云课堂、潍坊新媒体运营技能培训等活动,赋能农副产品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原有业态的不断融合升级,2024年昌邑市电商网络零售额已达20.2亿元。

  “上云”的同时还要“出海”。

  走进潍坊丸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清洗后的生姜或被切成片或被切成丝,经过浸泡、调味,然后装袋装箱,在这里华丽变身为深受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客商青睐的出口商品。

  “2024年的昌邑大姜比往年的品质好,因此我们的产品价格也更高。”企业生产经理姜云辉说,在高效监管和贴心服务帮助下,企业年加工生姜产品1万吨,产值5000余万元,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

  让特色“菜篮子”“果盘子”打包出海抢占“国际餐桌”。“2024年1-10月,昌邑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5亿元。我们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对昌邑30强外贸企业做好点对点调研指导,组织好企业参加广交会及‘千企百展’等境内外展会,助力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扩份额,让昌邑‘土特产’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昌邑市商务局副局长陈铭对产品未来的出海前景信心满满。

  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正成长为一个个大产业。2024年前三季度昌邑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6%,一幅业丰民富的活力画卷正在广袤乡村徐徐展开。

  

责编:潘 婷
审签:于明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