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间|时间能看清一个人,岁月能洞察一颗心 (建林箴言)
2024-11-16 09:07 烟雨任平生
周末时间|时间能看清一个人,岁月能洞察一颗心 (建林箴言)
作者 任建林
推荐 崔洪国
1.
我们经常说的有两个词叫“书海”、“书山”,就说明书像大海一样的浩瀚无垠,像高耸入云的知识巅峰。沉下心来一想,世界上的书何其多,就是国内古今的书也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书,我看了多少呢?我没有统计过,也无法计算,板起指头来数,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吧。一谈到读过的书,很多读书人都会讲起中外名著或四书五经,都会炫耀他读的书有多少,有的是珍藏本,还有的是孤本。世界上那么多作家那么多著作,我们读过的书少之又少,是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还是千万分之一呢?有个作家说,我看的书只是一本书的一页。以我来说,我就只能说,一本大部头的书我只看过一行字或者几个字。那是什么字呢?那是不是就“人世间”三个字呀。从《悲惨世界》到《平凡的世界》,从四大名著到当代作家名著,从《二十五史》到易中天的历史著作,从我最新接触的《家春秋》《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到红色经典,那些耳熟能详的书目,在我看来已经是读了不少书,知道了不少作家了。但往往经某个作家的一场讲座,就把我又打回了原点和盲点,没有读过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不要说世上有多少书了,也不要说世面上有多少书店的书了,也不要说藏书楼图书馆和大学里的书了,仅我接触过的一些藏书家里的书,就让我相形见绌,高山仰止,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些发黄的线装书,那些成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那些熟悉的或未知的大作家大文豪的书,甚或是签名本,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在惊呼大开眼界之后,也更知自己的狭隘和无知了。我凭什么有什么底气,说我读了多少本书,还谈什么读后感呢?我的读后感,感从何来?说到这里,再看看我家的书橱。贴着一面墙的四个上下两层还有抽屉书柜的大书橱,散发着书香的书房里,它显得特别耀眼。我曾为我有这个书房有这个书橱有这个藏书而骄傲而得意,甚至还为我有这么多的书而与朋友炫耀。每每有文友上门,都要领他们来看书橱里的书,也常得到他们的啧啧称赞,得到了一种受人尊重的满足。可是又一想,我的几百本藏书,也只不过是书海中的一粟而已。再说,就这些书,看过的有多少呢?有人说,他只看了一半或三分之一。我看看,有的书买回来,不要说看,还没拆封呢。满打满算,充其量也不过十分之一吧。说实话,有的文友出书,我拿到签名本后就放在书橱里了,书橱有前后两排,往往这些书就“躲藏”在后排,一直束之高阁,也被遗忘了。这书橱里的书,这好不容易淘来的书,这畅销书,至今翻也未翻,这一大堆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呀?说实话,我还是有个读书的好习惯的。更有购书、评书、晒书、惜书、爱书等等与书的情缘与过往一一办了张市图书馆借书卡,管理员常常把新进的书给我留着;上街,我很多时候都是到书店买书或到书摊上淘书;在家休息,常捧书阅读,沙发、茶几、案头或床边总是放着一本书;有文友出书,常常会写个书评,有的还发到报刊发表或在网站平台上推送:搬家时,最多最重最麻烦的就是书,老伴常说,孔夫子搬家尽是书!仿佛书从不离身,我也仿佛离不开书。我的大多时光总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仿佛我的爱好就是读书。特别是从图书馆或从别人借来的书,三两天就看完了一本书。尤其是是朋友推荐的书,我马上就会买回来阅读。有时还做个读书计划,这个月要看完哪几本书。有时还做个读书笔记,还把笔记整理成一篇书评。我还为我这种坚持读书的执着和勤奋,还有点自我感动。是啊,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感悟了人生,认识了世界。读书也让我喜爱上写作。读书使人进步,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古今读书人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明清的朱舜水说:“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明代的倪元璐说:“当以读书通世事。”清代的袁枚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曾国藩说:“读书可变化气质。”如此说来,读书的道理不言自明了。
2.
人生路上,不管是谁,无论啥事,都得经过一段悠长的时光去沉淀,让岁月去打磨,这样真相才会渐渐浮出水面。俗话说得好,时间能看清一个人,岁月能洞察一颗心。对于那些初识的朋友,别怕,时间自然会帮你慢慢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让你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真正理解。生活,就是边走边看,边经历边领悟。等到你真正了解一个人后,再经过岁月的考验,你就能分辨出哪些人是真心相待,哪些人只是过客。人海茫茫,人来人往,有的人来了又走,那是因为在相处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彼此并不适合在对方的生命里常驻。而有的人,一旦相遇,便知是难得的缘分,值得长久珍惜。时间,它就像一把筛子,不停地筛选着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最终留下的,都是与我们有缘的,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的。所以,对于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无论是好是坏,都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与人相处,全凭自己的感觉。有些人,或许曾经让我们不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不愉快都会成为过往云烟。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握现在,对身边的人和事尽心尽力,不留遗憾。生活,既要有所选择,又要顺其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总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时间会告诉我们谁值得留下,岁月会让我们看清谁的心最真。所以,别怕失去,也别怕得到。上天总是公平的,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即使有时候我们想要的没得到,不想要的却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为了更好的拥有。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对待人生,那么时间一定会教会我们如何识人,岁月也会让我们识得真心。到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人际关系并不复杂,只要找到那些真正值得交往的人,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简单。
3.
有句话说得很好,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合掌,不是双手作秀,而是敬畏万物。焚香,不是追求个性,而是安神养心。布施,不是花钱邀功,而是舍弃贪欲。不给别人带来烦恼,是慈悲;不给自己带来烦恼,是智慧。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有人曾说:“有的人去庙里拜菩萨,回去却照样发脾气。信仰好似一杯水,喝了也不一定能解渴。你想,合掌时双手捏得再紧,心里还是在琢磨着怎么讨好别人,怎么在职场上出人头地,真心又能如何?再看看闲逛于各大庙宇的人,耳边传来声声诵经。有人或许竖起耳朵,心中默念,最后却只念出了“保我平安”。我问你们,这平安真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吗?难道不应该是更丰富的内心,还是说我们只在意那些表面的功名利禄?为什么如此空洞,其实是因为我们依赖形式,忽略了实质。就好比有人信了佛,就开始在自己身上打上“我懂了,我高人一等”的标签,内心深处的傲慢却干扰了所有善意和深刻。思而行,行而思,关键在于这“思”字。我们能否在心里真正“放下傲慢”,才能谈得上对自己与他人责任的理解。大家常说“心正则行正”,可是什么才算心正?人们往往在这个问题上颇费思量,发现凡事的首要出发点竟然是自己。把魂儿放在修行的表面,岂不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认同这个信仰的内涵。坐在你面前的这位“修行者”是否真的在心中重塑了价值,是否能够把烦恼拋开,把善良放下,再不为那小小的欲求所困。试想,把这些哲理用在生活中,或许能改观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们在修行时不应该把目光焦点放在外在,他人,而是看看自己能带给这个世界什么,想想我是不是在为他人拖后腿,更应该反思我是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但有多少人真正地用心活过这一生?究竟修行是什么?是将心中的贪念轻轻放下,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而不是让那些表面的动作遮住了内心的真实。
4.
人的一生,一路跌跌撞撞,坎坎坷坷走过来,经历了一些是是非非,得到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人生总是不会完全尽心如意,总有一些得与失,得到的时候,我们会满怀喜悦,失去的时候黯然伤神。有时得到自己喜爱的工作,甚至找到了理想的伴侣,然而上天也许没有给予一个好的身体。有的人或许有一个好的身体,唯独身旁还是孤身一个人,一直无法找到满意的那一半。生活就是这样,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很多东西都是福祸相依,得到一样东西,必将失去另一样东西。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归舟,都有各自的渡口,前行的路上,都有各自所要经历的事情,没有得到也不要抱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一句话说“你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归。”人生当中,有时路上堵车了,工作失意了,爱情没了,他人的离开,前途一片暗淡无光,此时千万不要颓废不堪,一蹶不振。也许生活把你打入到最低谷的时候,你一定懂得只要熬住眼前的困境,守心自暖,一切都会变好的。得此失彼,得与失不过都是在交替之中。人的一生,我们的手掌就那么大,能够握住的东西就那么多,握不住的沙子不如扬了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总有一些遗憾,总有一些伤感,那些遗憾或许曾经就是为了保护你,使得你逃脱一劫。就如泰戈尔说的:“你要相信,最美的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人的一生,不要因为短暂的失去,又急又闹,最后让自己身心俱疲。你也要相信,世间所有的安排都是有他的理由,一切的经历,都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前行的方向,都有此生渡口,一路上的经历,都是人生当中的阅历。
5.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与给予,这是一种深刻而又富有智慧的理解。很多人追求的是个人的成功、财富和认可,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与他人的连接与关怀。我们常常会问自己:我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两点?付出与给予的力量:付出是内心的丰盈。付出意味着关心他人,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情感上的支持。这样的付出,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会让你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心理学研究表明,施予的快乐感往往超过接受的快乐。当我们倾听朋友的烦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那种内心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给予是一种爱的传递。给予是爱的表达。无论是对家人的关爱、朋友的支持,还是对陌生人的善意,都是在传递一种情感。这样的给予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还能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温暖的氛围。每一次的善行都像是在播种,最终都会在不经意间收获丰硕的果实。尽管付出与给予的理念看似简单,却有很多人难以做到,原因可能包括:自我中心:许多人过于关注自身的需求,常常忽略了周围人的感受与需要。缺乏时间: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关心他人或参与公益活动。情绪影响:情绪低落或压力重重时,人们往往会更加自我保护,难以主动付出。反思自己,你是否在生活中积极付出与给予?在工作中,是否能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资源,帮助同事成长?生命的意义往往在于这些微小而美好的瞬间。当你用爱与善意去对待他人,生命也将会因此变得更加丰盈。也许在这条路上并不容易,但每一次的付出和给予,都会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平和。因此,问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如果还没有,或许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每一次付出,都是向生命的深刻理解迈进的一步。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