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表+路线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行动指南来了!

2025-01-22 19:53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1月22日,农历小年这天,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外公布,站在新起点上,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

  明确时间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了阶段性重点任务,明确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年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强调“全面”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当前,乡村振兴刚刚破题,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还在后面,决不能松劲歇脚,更不能换频道,仍然要全面推进“五个振兴”。《规划》强调,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强调精准、因地制宜,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

  守好“三农”压舱石

  提升粮食产能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规划》提出,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4万亿斤台阶。尽管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并稳定在1.4万亿斤水平上,还需要持续发力。《规划》明确,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规划》进一步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缺乏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完善相关社会救助政策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规划》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因此,要完善产业链利益链联结机制,推动增值收益分配向农户倾斜。

  推进“融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2035年之前,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要把该打开的“城门”打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含金量”,让有条件进城的农民进得顺心安心,支持他们在城市真正扎下根、融进去。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规划》提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同时,明确要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将加快形成。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王凯博)

  

责编:高雪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