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察丨山东大集的变与不变
2025-01-07 19:24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张大卫 赵鹏程 姜心源 聊城报道
要论山东人在冬日里的“顶流”生活方式,非赶大集莫属。在乡村,大集不仅仅是一个集聚卖和买的市场,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符号,是乡亲们的社会交流必需品。
2022年,山东大集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黄河大集。黄河大集按照一年四季主题化打造,设冬季“年货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分别对应突出年节年俗、生态旅游、手造贸易、农民丰收节等主题。黄河大集也是给2022年初创建的“山东手造”“好品山东”搭建平台。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如今,山东大集又迎来新升级。用聊城市民老刘的话来说:“咱的大集也上档次了!”
2025年1月7日,腊八节,山东在全省协同推进的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让“草根”出身的大集焕然一新。在保持热闹民俗传统的同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载体,与此同时衍生出新的“大集”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赶集。
腊八节早上6点,临清龙灯传承人侯少坤带着20多名龙灯队员来到聊城临清市东宛园景区,他们要在运河大集上为群众献上精彩的龙灯表演。大集上,人潮涌动,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八岁的龙灯队员,耍起五六十斤的龙身虎虎生风。
“现在的大集跟我童年的记忆不一样了。”侯少坤回忆说:“小时候大集比较单一,就是卖吃的和日用品,现在大集上还融合了运河文化和非遗文化,给了传统文化展示的机会,让千年历史传承的临清龙灯在大集上有了新的更大舞台。”
在大集非遗展区,体验了面塑和剪纸等手工艺项目的高二学生张钰尧一脸兴奋:“非常有意思!这次体验让我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加入运河文化的传播中,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了解我的家乡临清。”
运河大集上,特色项目应接不暇。有临清驾鼓、冯圈竹马、廖庄花鼓等非遗表演,运河秧歌、临清龙灯、新华渔跷会、狮王争霸等群体表演,还有什香面、烧麦、捶鸡面、托盘豆腐、临清砂锅等经典运河美食,更有贡砖、面塑、葫芦雕刻、竹器、刻瓷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山东好品,让大集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用最鲜活的方式,守护着齐鲁大地的文化瑰宝,让历史文脉在烟火升腾中代代延续、生生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三场大集各有特色。黄河大集以黄河文化为根基,通过展示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传统;运河大集依托运河文化,利用运河的便捷条件,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商业环境,彰显出水乡的独特风情;海洋大集以海洋文化为灵魂,将海洋元素贯穿于集市的各个方面,从海产品交易到文化展示,展现出浓郁的海洋气息。三场大集相互呼应,形成互补之势,共同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经济交流平台。
大集之变,变的是品类、是项目、是规模、是形态;不变的,是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是接地气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