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东郭镇:抓牢项目做强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11-18 17:02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李全基 通讯员 王介文 枣庄报道
今年以来,东郭镇锚定“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和工业倍增任务目标,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1-10月,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9777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61.58亿元,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1亿元、增长11.22%。
聚力抓好项目招引新建。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树牢“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发展理念,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推动新上项目合作落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效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招引签约落地过亿元项目6个,跟踪在谈重大项目线索5个。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达46.6亿元,其中,2个项目纳入省高质量发展项目,1个项目纳入枣庄市重点,7个项目纳入滕州市重点。目前,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分布式燃机、40万立方水泥制品、济枣高铁拌合站等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达产。
年产45万吨玉米系列产品建设项目:该项目是2023年省优选项目、2024年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由山东恒仁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68亿元,占地7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主要建设功能性系列糖生产线3条,年产能30万吨。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6月份正式生产运营,年产值新增约5亿元。二期主要建设麦芽糊精塔2座,用于烘干加工固体糖、蛋白等,年产能10万吨,目前正抓紧设计规划,预计年底前开挖地基。三期主要做糖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的延链加工,年产能5万吨。一是工艺技术先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农科院、江南大学合作,采用现代生物法工程技术,实现了食品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二是高附加值提升。依托原材料淀粉的生产优势,直接把淀粉乳输送到生产车间,可年产低DE值葡萄糖浆8万吨,F55果糖12万吨,液体麦芽糊精10万吨,固体麦芽糊精10万吨,乳酸、聚乳酸、丙交酯等5万吨,提升玉米淀粉的高附加值。三是市场前景广阔。功能性系列糖是能够代替蔗糖的甜味剂,广泛用于食品、糖果、高档饮料等行业,市场需求大,消费领域广。四是综合效益明显。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聚力做强三大地标产业。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树牢“服务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深入开展“一企一策”培育帮促,精准扶持连云山集团、恒仁工贸、辛化硅胶三大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做大做优绿色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胶新材料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条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
粉磨系统优化升级暨智能化联合储库配套项目:该项目由滕州市东郭水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06亿元,占地60余亩,通过对原有水泥粉磨生产线技术改造,实施“一扩两新”行动,实现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目前,1号磨机已建成投产,2号磨机设备已订购,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一是技术领先。购置国际先进的辊压机、组合式选粉机、在线粒度分析仪等设备156台套,采用行业内最领先的“辊压机+球磨”联合粉磨系统,做工效率可提高30%左右,产品质量、节能环保等技术指标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智能应用。新建一座5800平方米原辅材料智能化联合储库,配置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应用输送上料系统、磨机专家优化系统,根据生产数据实时精准调整并优化工艺操作参数,达到优质高产、节能降耗的目的。三是绿色发展。作为全市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始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采用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超薄衬板磨机、永磁电机等节能环保设备,年可节省用电500万度,年可增加固废处置量20万吨,并实现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万吨,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聚力培育特色潜力产业。坚持高点规划,统筹功能布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和美乡村一体规划、整体提升,聘请浙江乡立方等专业机构,结合北部国家3A级莲青山风景区、户主水库等生态资源优势,启动了滕州市“莲青乡语”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深度谋划、整合资源,精心打造集中药材产业、观光旅游、运动康养、非遗展示、餐饮民宿于一体的医体赋能宜居宜养的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形成示范带全域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努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东郭镇“莲青乡语”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该示范区位于东郭镇北部,片区紧紧围绕全市“一山一水一城一园”的文旅发展格局,立足北部莲青山风景区、户主水库、莲微绿道及3.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等优质山水生态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中药材产业为主的业态布局,通过混合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和多元化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立足产业推动规模化种植。以小党山、北夏庄等核心种植区为主,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的模式,推行农作物与中药材套种种植,一期套种高粱、丹参、射干、金银花、赤芍等3000余亩。二期计划再流转土地3000余亩,力争5年内建成万亩中药材套种种植基地。二是延伸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亳州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育苗繁育基地200亩,计划再建烘干、切片车间3000平米,开发丹参茶、丹参蜜等降血压、降血脂保健产品,全力打造集培育、种植、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三是创新业态深度融合农文旅。与市财贸医院进行合作,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新建中医文化主题广场、中药材展示馆、中医膳食馆等场所,大力发展“中药材+旅游”“中药材+康养”等产业,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