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1-08 18:26 大众网
编者按:“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不仅强调发展的特殊性、自主性,也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近年来,济南各个区县(功能区)纷纷立足各自实际积极实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11月5日,省委书记林武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高新区调研,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透视济南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答卷,在第25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们播发特稿《济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济南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鼓与呼。
11月5日,省委书记林武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高新区调研。图片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大众网记者 吴磊 魏俊怡 济南报道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里,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全力推进,一条百兆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线将在这里建成;高新区里,未来产业联盟成立,聚焦量子信息科技、空天信息、基因与细胞技术等产业方向,助力未来产业“布点、成链、集群”式发展;历下区里,济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行,获评山东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区;商河县里,力诺药用包材、产发健康医药谷等项目加速建设,多肽和酶制剂等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积极引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济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了遵循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深化了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认识。近年来,济南把握“全局”与“局部”、兼顾“当前”与“长远”、穿透“立”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把握“全局”与“局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既要做到大处着眼、面向全国、把握共性,又要做到局部谋划、立足实际、深挖个性。
莱芜区里,投资37亿元的泰钢精品钢绿色转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泰钢老厂将整体搬迁、设备更新。投产后可生产300系、400系全系列不锈钢产品,产品附加值提高1.5倍、吨钢成本降低10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100亿元。
近年来,济南经济“持续向好、量质齐升”。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967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形成了总规模突破1.6万亿元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支柱产业。
着眼“全局”,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60%,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在历下区优越营商环境赋能下,我们集团旗下的品牌已遍布全国23个省区市,门店超过800家”“全市女企商会注册会员中,有178家企业落户历下区,占到了会员总数的36.5%”……
今年6月,一场以“海右名士历山论商”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历下区举行,来自省市青企协会、各地商会的优秀企业人才们畅谈在这片沃土扎根逐梦的感受。
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领域,可以培优增效。近年来,历下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保障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聚焦全省金融中心集聚优势,历下区重点培育引进外资银行等金融总部和新金融、类金融机构,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业态齐全、良性互动的金融生态圈;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全过程梯次培育体系,在科技创新、产业金融两端发力,促进高端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要素串联成线。
文化产业领域,济南依托“二安”等优秀传统文化IP,以及独特的山、泉、湖、河、城等天然文化IP,深入挖掘和展示,通过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利用新技术等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活起来”,融入城市和市民生活。大力培育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兼顾“当前”与“长远”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既要有“时间不等人”的胆识,又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起步区,未来产业园,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
一台由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心理筛查机器人将被打包发往济宁一家医院。这台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智能化人机对话,还可以基于面部特征和数据模型开展心理评估。据研究院产业化中心主任苏桂锋介绍,未来将研究推出多模态心理测评机器人,加入声音、眼动、步态等信息捕捉分析,让测评数据更加精准。
记者了解到,在这所规划用地5200亩的未来产业园,除了拥有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崔寨产业园等项目和载体,还可实现项目“拎包入住”的代建载体,以及可作为战略留白随时启用的未利用工业用地。
根据11月7日公布的前三季度区县经济数据,起步区GDP增速位列全市第一,达到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增速列全市第一。通过加快未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从长远来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分关键。今年3月,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明确:济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瞄准三个方向——“数字、绿色、生物医药”。这是济南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也是基于禀赋优势的因地制宜之举。
原料称量、料液配制、灌装、包装……在高新区的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透明工厂”内,4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年产喷雾5000万瓶。“我们通过绿色建筑设计、产线数字化升级、清洁能源引进等绿色化改造项目,系统推进企业绿色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通过建设全域数据中台、一物一码系统、物料防差错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了生产的全流程监控,关键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100%,成为行业领先的绿色工厂、智能工厂。
根据公开信息,高新区聚集了全市85%以上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在医药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极具代表性。
穿透“立”与“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立后破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更为强调“先立”,即以发展的思路先“立”,进而破解前进的困难和挑战;二是特别强调“后破”,即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使其站稳脚跟,再逐步削减相对落后的生产力。
11月,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在《新型工业化》刊文表示,济南将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目标要求,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创新提级、结构提升、链群提效,努力塑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数字场景创新领域,济南面向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重点领域,积极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先后开展了2批“数据要素×”案例征集,累计征集案例和场景近400个。今年9月,济南发布了空天信息领域50个数字场景,聚焦卫星与火箭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空配套、低空经济四大领域,包括38个场景能力清单、4个政府场景机会清单、8个企业场景机会清单。
10月15日,天桥区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岩做客《济南镇街高质量发展——书记观察》节目,谈起北园的发展“综合卷”:围绕北湖财富中心、白金广场项目等载体开展前置招商,着力打造百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聚集地。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电商产业园优势,引导服装、家居、通讯等行业拓展电商市场,走出一条商贸转型的北园模式。
由此可见,济南坚持“先立”的决心与态度——一方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后破”就是追求稳健,在“立”之前稳住传统增长引擎,从而守住经济基本盘。
走进位于章丘区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装出料机穿梭其间,一个个烧红的胚体经过反复加工,实现“72变”,作为核心零部件,支撑着盾构机、核电站、海上钻井等大国重器的设计制造。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投资10亿元实施新一轮技改项目,引进22米超级轧环机、2.2万吨全球最大自由锻液压机、21米超大直径重型立车等设备群,预计2025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将再次打破制造极限。
以设备更新带动发展“突围”,伊莱特并非个例。今年1-8月份,济南市章丘区累计实施技改项目310个,完成技改投资51.4亿元,总量占济南市技改投资总量的16.2%,在各区县(功能区)中排名第一位。通过设备更新、生产扩线、机器“换人”,章丘区带动产业整体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以更新换代有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如今,一幅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蓝图正在济南这片创业的沃土上铺展开来。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5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17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8000家以上,居全省首位。
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以“泉城”著称,拥有1209处泉水,如今这座千年古城,生机勃发,石板缝里都在涌动着创新的力量,新技术、新材料、新算法、新装备、新能源犹如一股股泉水,喷薄而出,滋润着济南拔节生长,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