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深读|绿色低碳转型“必答题”有更多新解法

2025-01-24 21:08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获批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成绩名列前茅……2024年,山东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亮。

  新的一年,山东如何为“必答题”探索更多新解法?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抓好黄河大保护、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话题。

  万里黄河流经山东9市25个县(市、区)后注入渤海,勾勒出一幅壮美的黄河风情画。泰安生态区位重要,是我省唯一一个黄河流域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市,占全省黄河流域总面积的47.5%,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潜力较大。

  报告提出实施环泰山区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这能有效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黄河下游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筑牢鲁中南生态安全屏障。”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代表认为,实施好示范项目,推进区域合作十分关键,“要深化济泰一体化战略协作,加强区域生态共建,协同推进泰山、黄河、大汶河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动项目资源共通、人力共享、技术共用,夯实黄河下游生态本底。”

  水是黄河的命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开源和节流文章,关乎黄河流域“四水四定”的全方位推进。报告提出“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实行黄河供水区强制用水定额管理、综合水价改革”等具体举措。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赵银亮委员认为,这需要持续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推进水资源监测信息化,严格黄河供水区强制用水定额管理,合理划定用水上限。“在此基础上,还要统筹全河水资源,实施多目标、精细化水量调度,重点抓好城乡居民生活和引黄春灌供水,实施生态补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赵银亮说。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报告指出,突出抓好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力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增2000万千瓦,令山东高速集团能源环境部副部长周鹏飞感到振奋。“在交通领域开展新能源建设,既不额外占用土地要素资源,又能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周鹏飞介绍,自2017年建成首个匝道圈光伏项目以来,山东高速集团发布了全国首个边坡光伏地方标准,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和全国首条零碳高速。目前,山东高速集团路域光伏装机容量达689万千瓦,年可发电7.6亿度,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1月14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儿在嬉戏觅食。(□记者 任小杰 报道)

  “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深挖路域土地要素资源,探索路域新能源建设新模式、新场景,全面推进零碳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提升路域光伏规模。同时深度参与省内风、光、地热、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开发,拓展新能源产业板块,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注入绿色动能。”周鹏飞说。

  绿色低碳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绿色建筑、内河新能源船舶等新增长点。“当前,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山东抢抓机遇,加快布局,正当其时。”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董事长张广宇代表认为,发展新能源船舶产业,可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降本降污增效。依托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和内河航运全产业链系统优势,济宁已建成投产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正在研发LNG、电、氢、甲醇、氦等新能源动力船。

  抓住风口,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亟待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对此,张广宇建议,将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大新能源船舶运费补贴、优先过闸、免费过闸、优先停靠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LNG动力船、电船等特培船员队伍培养力度,满足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刚性需求,以政策支撑培育内河船舶新质生产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经济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报告对突出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出了部署。环翠区是威海的主城区,近年来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打造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美丽海湾7处,擦亮了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多块金字招牌。生态环境已成为威海最亮丽的名片。

  环翠区区长于晓东代表表示,抓好环境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需要拿出硬碰硬的决心和实打实的措施,环翠区要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的同时,推动生态“点绿成金”,持续抓好无废城市建设,常态化推进河、湖、湾“清四乱”,积极争创国家级美丽海湾、省级示范河湖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努力在绿色低碳转型、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上作出贡献。

  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代表注意到,报告提出打造2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村树木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村子饱受泥沙侵袭。正是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北市村及周边1000多亩坡耕地被改造成良田,山坡上整齐的梯田层层叠叠,茂密的植被错落有致,生态环境彻底好转。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之变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凭借独具特色的樱花节,北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和利用。”史兴顺认为,一方面要持续开展农村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抓好绿化、美化等提升工程;同时要注重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创新打造一批新场景、新业态,催动生态“好颜值”向经济“好价值”转化,让更多百姓共享生态治理红利。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张文婷 常青 刘兵 许光宇 董赫然)

  

责编:陈凤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