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一年②|2024,菏泽人的“高光时刻”

2024-12-13 16:01   大众网

  编者按: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回首过去一年的日日夜夜,菏泽奋斗与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大众网特别推出年终特别策划《回首2024•菏泽这一年》,让我们回眸追光,重温这一年城市的重要时刻、难忘瞬间,一起拥抱奋力前行、温暖可爱的菏泽。

  大众网记者 王佳 菏泽报道

  凡人微光,集火成炬。2024年的菏泽,有人出征太空,“一飞冲天”;有人出席跨国峰会,为菏泽代言;有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有人征战巴黎奥运会,斩获冠军;有人因扎根西部,在全网走红;有人勤学励志,圆梦清华……

  这些菏泽人的“高光时刻”,源自每一个的坚守付出,他们心怀梦想、努力奋斗、实干笃行、勤奋好学的身姿令人动容,更启示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各自的领域里,每个人都会有荣光闪耀的时刻。

  今年,“90后”菏泽籍航天员宋令东出征太空“一飞冲天”

  2024年10月30日,搭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将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的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也是我国首个飞天的“90后”男航天员。

  从“农村娃”成长为万众瞩目的航天英雄,宋令东有着怎样的经历?从捍卫祖国长空到为国出征太空,宋令东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21年前,13岁的宋令东和同学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无比神往,飞天梦想的种子就此萌发。高中毕业后,他选择离太空更近的天空,成为一名飞行员。2018年,当正在执行任务的宋令东接到单位通知,可以参加航天员选拔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经过初选、定选和复选的层层考核和选拔,2020年9月,宋令东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做最好的男子汉去飞行,为祖国出征,飞出新高度,看不一样的风景……宋令东的梦想一直如此。当飞行员时,他渴望飞先进战机,为祖国和平而战;成为航天员后,他渴望迅速锻造磨砺,早日为祖国出征太空。

  宋令东的微信名叫“守望者”,因为这是他的一个梦想,“我觉得这是在为人类的未来做探索,也是在守望未来”。作为一名“90后”航天员,能执行本次飞行任务,宋令东深感荣幸与自豪,他将展示好“90后”的形象,将祖国荣耀再次写满太空。

  从孜孜求学的乡村少年,到奋飞海天的飞行员,再到逐梦太空的航天员,宋令东调侃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他用奋斗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写下鲜活注解。

  今年,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李湘平在跨国峰会上为菏泽代言

  8月28日,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开幕。37个国家和地区的451家跨国公司领导人,140家世界500强企业、311家行业领军企业,99家跨国公司首次参会。次日,菏泽市组织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菏泽与跨国公司经贸合作恳谈会召开。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出席恳谈会在致辞中为菏泽代言,并向广大跨国公司领导人、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

  “菏泽,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生机勃勃,正在成为投资热土、财富之源。”在致辞中,李湘平作为菏泽本土企业家,向与会的众多跨国公司领导人、企业家推介菏泽。

  李湘平表示,菏泽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高度重视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家高素质培育,不仅坚持全方位、无条件地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给予支持,更全力为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提供最优服务、打造最优环境、营造最优氛围。

  正是得益于菏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系列优势的支撑下,本土企业东明石化也在这片充满魅力、活力和潜力的土地上稳健运行、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过千万吨,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利税过两百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成功研发出了鲁昌2.0高效汽柴油,较国标油每升可增加1.9公里,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成功开发了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总体水平国际领先,专有催化剂填补了世界空白;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共同开发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工业化应用,解决光伏胶膜等卡脖子难题,产品填补世界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高端聚酰亚胺特种功能材料及下游制品,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面向功能性应用场景定制生产,投产后将解决高端产品限售问题。

  恳谈会上,李湘平向广大跨国公司领导人、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热情期盼诸位企业家给予菏泽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利用菏泽的高端技术优势和化学原料资源优势,在军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工程材料、日用家电、农资等领域赢得更大商机、实现更好发展。东明石化必将以最真的热情、最大的诚意、最优的资源,与各位企业家共享发展机遇,共襄发展盛举,共赢美好未来。”

  今年,定陶姑娘崔哲圆梦巴黎,五度征战残奥会终获金牌

  2024年巴黎残奥会于8月28日至9月8日举行,其中,在巴黎残奥会举重女子41公斤级比赛中,定陶姑娘崔哲以119公斤的成绩打破残奥会纪录,夺得女子41公斤级金牌。这是崔哲第五次参加残奥会,此前已收获4枚残奥会银牌,这一次,她终于圆梦巴黎!

  9月5日,菏泽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发出贺电,代表千万菏泽人民,祝贺菏泽运动员崔哲在第17届夏季残奥会举重女子41公斤级决赛中顽强拼搏、荣摘桂冠,获得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举重项目的首枚金牌,展现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风采,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家乡增添了光彩。

  今年38岁的崔哲出生在菏泽市定陶区南王店镇郭庄村,2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腿部残疾。2002年,定陶区残联成立了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来到崔哲所在的初中招收运动员,再三思量后,崔哲报了名,运动员生涯自此开启。2003年,她首次参加省级大赛——山东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举重女子40公斤级比赛,一举夺得金牌。如今,她已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40余场,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参与体育、发掘潜能,超越自己、找到信心,是崔哲在残疾人竞技体育中经过的身体考验与心路历程。对她来说,参与体育竞技,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康复,更是展示自强不息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载体。残疾人的体育竞技之路,让“羽翼”折断的崔哲,冲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束缚拥抱世界。她永不言弃的精神影响了一大批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向光而行,追逐未来。

  今年,菏泽籍运动员杨文璐摘得巴黎奥运会女子拳击项目银牌

  北京时间8月7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60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队选手杨文璐以1:4负于爱尔兰队选手哈灵顿,获得银牌。这是中国拳击队在本届奥运会收获的首枚奖牌。

  “从新出发”,是杨文璐抖音账号的名字。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是“重新出发”而是“从新出发”呢?其实,33岁的杨文璐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巴黎对于她来说完全是一场全新的旅程。

  杨文璐走上拳击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曾坦言:“是很偶然的机会,之前读书成绩不好,读完初一以后就被父母送到宋江武校进行训练。”在刚开始接触拳击的时候,因为杨文璐起步晚,能力也不算突出,时常让她感到迷茫。

  经过几年的沉淀,那个“抗揍”但动作笨拙的女孩,在技术上终于也有了新的突破,逐渐开始在大赛崭露头角。从2011年的俄罗斯国际石油邀请赛上初露锋芒,到2017年的全运会卫冕成功,再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站上亚洲之巅,新的奥运周期杨文璐不断蜕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杭州亚运会金牌让她终于获得了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从此,杨文璐有了更高的目标,既然要站上奥运舞台,她就要做最好的那一个。奥运会前她接受采访时谈道:“我从事拳击运动13年,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拿到奥运会金牌。”这是杨文璐许下的豪言壮语,她为这个梦想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

  尽管此次巴黎奥运会,杨文璐遗憾未能获得金牌,但银牌是她的荣光,金牌更是她的目标。“大器晚成”的杨文璐,33岁才第一次踏上奥运会赛场,她很享受拳击比赛过程中的每一个回合,相信下一次比赛中,杨文璐会“拳”力书写新的奥运传奇。

  今年,菏泽两名退役军人郭良营、赵玉铭获评全国模范

  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7月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397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100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80名模范个人,其中,菏泽退役军人郭良营、赵玉铭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郭良营出生于1959年,是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牡丹区大队的一名退休交警。他从军19年,从警22年,参加过国庆大阅兵、对越自卫还击侦察作战、长江抗洪抢险等。1997年,郭良营从部队转业,退伍后成为一名交警并继续为人民服务。“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这个精神一直影响着我。”郭良营说,在他从业22年的交警生涯中,常发现一些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大的交通事故悲剧,因此,他觉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非常有必要。如今,退休后的他又成立了“郭良营志愿服务队”,成为了文明交通的倡导者,设置120余个退役军人助学岗,协助交警和学校开展“护学”活动,累计护送师生近千万人次。

  65岁的赵玉铭,参过军,打过硬仗。2002年6月,成为山东御思酿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党支部书记。同年,他被选为定陶区企业家协会会长和定陶区企业志愿服务队长。在奋力扭转企业困境的同时,赵玉铭常年坚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参加“陪伴老人”“救助留守、困境儿童”“我为陶城添光彩”等多项公益活动。10年来,他与团区委、区人大、区教体局等部门联合,出资37万元帮扶了186名大学生,使他们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博大胸怀。当谈及二十年如一日倾心公益事业的目的时,赵玉铭指着挂满墙的奖匾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奉献社会,无怨无悔。”

  菏泽退役军人亮点频出,背后是扎实的全市退役军人工作。近年来,菏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用好专项基金开展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帮扶,持续开展教育培训,开展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加大创业指导和扶持力度,把暖心工程做实、做细、做好,让退役军人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郭良营、赵玉铭只是菏泽退役军人中的一个缩影,脱下军装后,众多退役军人变身“兵支书”、志愿者、创业者等,在菏泽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甘于奉献、砥砺奋进,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今年,跨越3600多公里、扎根西部20年的牛学金被央视报道

  2005年,牛学金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家乡跨越3600多公里,来到新疆吉木乃县成了当地第一位医疗志愿者,如今他已成为新疆吉木乃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20年来,牛学金下乡镇、进牧区,医疗服务超过400次,将事业发展的根深深扎在了这座边境小城,与西部百姓缔结了深厚的情谊。2024年10月28日,牛学金的事迹在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报道宣传。

  今年是牛学金扎根西部的第20年,当年青涩稚嫩的志愿者小牛,如今已是哈萨克族百姓竖起大拇指夸赞的牛医生。在这个边境小城,牛学金也找到了志同道合、同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爱人,两人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经营着温馨幸福的四口之家。

  “我们当时拿着旗帜宣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生活这么多年,我们也和当地患者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们。基层是最能锻炼人、历练人的地方,坚守我们的初心,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去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就像牛学金所说的,他已经深深融入了西部,守护好当地百姓的生命健康是他最初的选择,也是他前行的动力。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1周年。21年来,5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他们接续奋斗,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建设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扎根西部20年来,牛学金在医疗一线挥洒汗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最需要的地方,在祖国的边陲大地上书写青春赞歌。

  今年,师生携手培育“两花”新品种,芍药品种获国际登录认证

  2017年,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康晓飞与学生赵春雷一拍即合,决定结合各自前期育种经验,在菏泽村檑园艺有限公司基地开展牡丹芍药的定向育种。2022年,他们成功培育“蓝熙”“樱色”和“凝夜紫”3个牡丹新品种,又成功培育出2个中国芍药种群的芍药品种,2024年4月份成功在美国牡丹芍药协会(APS)获得国际登录认证。

  博士康晓飞是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牡丹(芍药)育种团队的研发主力。康晓飞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非常丰富,攻读硕士期间,她就跟随山东农业大学的郭先锋教授进行芍药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后来赴日本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康晓飞回到菏泽学院,在学校“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号召下,她一边教学,一边在基地开展牡丹芍药的杂交育种实验。

  赵春雷出生于菏泽一个花农家庭,2012年菏泽学院园林工程系本科毕业后,他在潍坊寿光学习了3年的先进花卉种植管理,后回菏自主创业,成立菏泽村檑园艺有限公司,开展精品观赏牡丹种植、培育、销售业务,立志发扬壮大牡丹芍药产业。

  康晓飞是赵春雷的老师,两人对家乡的牡丹、芍药有着共同的情怀。于是,师生携手培育牡丹芍药新品种,与母校菏泽学院联合开展牡丹远缘杂交新品种的培育课题研究。康晓飞和赵春雷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培育出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F1后代,这些杂交后代不仅花色艳丽、花枝直立硬挺、长势强健、花型饱满,而且适应性广泛,可用于大田栽培、盆栽观赏和切花等多种用途。

  康晓飞表示,育种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从杂交组合的选定开始,顺利的话至少也要6—7年的时间,育种与育人一样,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未来,康晓飞会继续努力培育更多菏泽本地的牡丹芍药新品种。

  今年,用望远镜看黑板的菏泽男孩张艺瑄以688分考上清华

  2024年8月15日,张艺瑄佩戴着清华大学校徽,手里拿着一枚小小的望远镜,出现在2024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现场。身穿清华大学致理书院绿色上衣的他,成为清华大学3800余名本科新生中的一员。

  张艺瑄来自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患有先天性白化病,不仅皮肤对阳光十分敏感、容易晒伤,视力也被严重损伤,仅有0.01,但这丝毫不妨碍张艺瑄和其他孩子一样探索世界。他性格阳光开朗,被称为“会发光的大男孩”。今年高考,他以688分的成绩,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致理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对于未来4年的本科时间,张艺瑄有更详细的规划:打好专业基础,完善知识体系,取得突破、做出成果,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尝试将数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推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张艺瑄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坚持和努力的励志典范,更是对所有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人们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愿他始终保持热爱,用坚毅与自信,奔赴下一场山海,少年,加油!

  今年,救人后拥抱妻子的“菏泽大哥”感动无数网友

  今年,一段监控录像中的暖心一幕感动了众多网友。视频中的男子成功营救落水者上岸后,冲回家与妻子紧紧相拥。这位见义勇为的“山东大哥”,名叫徐标,是菏泽单县人。

  6月9日下午,徐标在公园游玩时突然听到呼救声,看到有人溺水,有游泳基础的他来不及细想,当即跳入水中。徐标一边拖着落水者,一边朝岸边奋力游去,由于体力不支,他中途呛了四五口水,最终才把落水者成功救上岸。回到家看到妻子,徐标感到一阵后怕。

  “看见我媳妇了,我才想起来我也有一家人,当时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家里有妻子、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徐标也是家庭的顶梁柱。但危险来临时,责任盖过了恐惧。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骨子里的血性让徐标先想到了救人。这不是徐标第一次下水救人,3年前,他也在湖边救过一位孩子。徐标说,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过去。

  事后,徐标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特别奖,正如颁奖词中所说:湖中少年一声呼救,热心大哥跳水施救。再次救人,救后他仍匆匆离开。劫后重生,回到家的他急忙一把抱住妻子。英雄果断勇敢,但侠骨也柔情。奋力拽人游上岸的他,拯救的是一位少年,也是护住了背后的家庭,更是传播了这人世间难能可贵的英勇大爱。追赶生命之速,他用义举再次诠释生命至上的崇高之义。

  今年,曹州武校足球小将贾伟伟助山东男足夺冠

  近日,在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足球比赛半决赛上,由菏泽市曹州武术学校输送至山东队的足球队员贾伟伟凭借行云流水的操作,连续突破对方多名防守球员,最后以一记精准的抽射,为山东队贡献了决定性的进球,帮助球队晋级决赛。在随后的决赛中,山东男足以1:0的比分力克对手,成功夺冠。

  来自农村家庭的贾伟伟,是曹州武校“功夫足球队”中的一员,这支足球队很特殊,队员全部由武校优秀武术生组成。他们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拥有强劲的耐力、充沛的体力、良好的柔韧性、爆发力以及灵活性。此外,他们还展现出坚韧的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强烈的纪律意识,这些特质为他们练习足球打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近年来,菏泽市高度重视校园足球,深化“体教融合”,120多所特色学校质量得到提升,青少年足球成绩斐然。绿茵场上,贾伟伟每一次疾驰突破和精准传球,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展现出精湛的足球技能和出众的竞技水平,这正是菏泽市积极探索“武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跨项融合,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生动体现。

  “武术+”跨项人才培养模式是菏泽市为解决传统体育项目单一、运动员出路狭窄的问题而推出的创新举措。它打破了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框架,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自2015年起,曹州武校便创新实施武术与足球相结合的“5+2”教学模式,每周5天足球训练和2天武术课程,辅以科学化、专业化的足球训练体系,曹州武校的“功夫足球队”迅速崭露头角,成为竞技体育领域的一支新势力。

  近年来,以“武术+”跨项选材为引领,菏泽市竞技体育事业接连实现六大突破,走出了一条菏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之路。“武术+”模式即菏泽市立足全国“武术之乡”地域人才优势,创新开展“武术+”跨项选材模式,“功夫足球”闪耀全国舞台,曹州武校足球队荣获2020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U14)季军,并与北京体育大学达成协议共建精英足球队,顺利完成赴阿根廷参加2个月足球集训任务。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在批示中高度肯定菏泽市体教融合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相关经验做法登上由国家足球专班办公室编发的简报。

  以武为媒,菏泽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之路。

  高光,不止在此刻……愿每个人成为光,汇聚起牡丹之都的耀眼星河。透过这束光,从个体到群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温暖的菏泽、拼搏的菏泽、奋进的菏泽、发展的菏泽。

责编:刘亚
审签:刘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