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囤后付”的“春节版”酒店预售火爆背后:低价“囤房”双赢or博弈?

2025-01-22 09:25   舜网-济南日报

  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平台和商家、高评分文创空间“囤房”。

  消费者通过房券预约“囤房”,平台显示“预约火爆”。

  游客服务中心能及时受理消费者的投诉、提议和咨询。

  临近春节,很多人都在为假期出游预订酒店,一种新型预售模式“先囤后付”引发广泛关注。这种模式以其无需立即付款、先享后付、过期自动取消、核销后产生账单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在看似诱人的畅销模式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不但降低了消费者对低价“囤房”的热情,还产生了“囤房还是囤陷阱”的消费质疑。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消费者:

  “囤房”后入住,如同“闯关卡”

  “元旦期间特地为此次春节前的出游‘囤’了房,价格优惠很多。”这几日,济南市民张女士已出发抵达外省的旅游城市。趁着春节期间优惠多多,她特地在节前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

  到达目的地之前,她“囤”了1月15日至20日的多家酒店套餐。之所以能如此“奢侈”地“囤房”,张女士告知,“‘囤房’的预售模式可以让消费者先不用交钱,核销后再付款。所以我先计划了出行时间和目的地,如果到时去不了,取消预约就可以,不核销就不产生费用,能帮助我避免临时更改行程带来的损失。”

  但近几日的消费体验却让张女士大失所望,她通过这种模式预“囤”酒店后,原本以为可以随时入住,但等到实际预约兑现时,却发现存在各种限制条件。

  “比如,昨晚囤的这间三楼的标准间,没有窗户。前天晚上的那间提前囤的房,楼下就是KTV,很吵,后半夜才入睡。”张女士很疑惑,原来所谓的“囤房”是“囤”的“瑕疵房”?

  记者通过线上投诉平台发现,有关“囤房”的投诉并不少见。市民的投诉点多集中在——

  节假日期间预约不畅,即使能预约也需加价,而加价之后则跟正常价格相差不大,有的甚至比临时购买的价格还高;

  不少“先囤后付”套餐的宣传页面标注“有效期至年底”,消费者以为在年底前任何时间都能使用。但当消费者近期准备预约入住时却被告知“该套餐在周末及节假日不可用,需提前至少7天预约”;

  还有一些“囤房”,需要消费者退订后再重新高价购买;

  一位消费者在使用一家酒店的“先囤后付”套餐后,因行程变动需要部分退款。但他发现,酒店退款规则非常模糊,只简单说明“退款需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没有明确具体的退款流程和时间。他多次联系酒店和平台客服,都未能得到满意答复,退款事宜一拖再拖……

  商家:

  淡季“救命稻草”还是“饥饿营销”?

  “囤酒店”这一趋势是否可以作为酒店产品营销的一个发力点?记者从从业者的描述中找到了不同的观点。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酒店。在一家酒店大堂内,前来办理入住和咨询的客人络绎不绝,不少消费者正在询问关于“先囤后付”的相关优惠。

  “我们没有预售。”工作人员张清宇明确告知消费者,春节临近,酒店销售旺季,一些低价“囤房”兑现的可能性降低,所以,酒店并未推出预售产品。他认为,消费者在“囤房”时,要选择正规平台和正规商家,事先了解清楚交易规则,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不要轻信商家的低价宣传。

  1月19日,记者来到一家推出“先囤后付”模式的酒店前台。

  “通过提前锁定客源,酒店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调配和人员安排,降低运营成本。酒店可以根据预订情况提前准备物资,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避免因人员闲置或物资浪费而造成的成本增加。”酒店经理王逸萌介绍,在推出该模式后,淡季入住率有了明显提升。这不仅增加了酒店的收入,还让酒店在淡季也能保持一定的运营活力。

  当记者询问有无限制条件时,王逸萌给出的答复是,“酒店促销的重点在于提升非高峰期的入住率,因此在设计套餐产品时,往往会附加消费条件,比如要求消费者按照当时市价适当加价。由于部分消费者是在‘饥饿营销’场景下抢单,往往会忽视消费条件等细节,可能在后续实际消费时遭遇酒店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情况。”

  “以全国各地热门旅游景区的酒店为例,在春节期间,很多景区周边的酒店房间供不应求。”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景区周边酒店的工作人员提醒,部分酒店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将大部分房间留给了愿意支付高价的临时预订客人,而对之前通过“先囤后付”模式预订的消费者,则设置了各种限制条件,或以各种理由给出“满房提醒”,或者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的加价费用。

  平台:

  酒店房券核销率并未大幅追高

  记者致电某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赵琦,他介绍,从往年数据来看,酒店总体核销率还没有出现追高趋势。

  “消费者的个人行程肯定是一项重要的原因之一。消费者在0元可‘囤房’等促销活动推出时秒下单,但行程冲突、出行取消等导致酒店预约订单最终被搁置。”赵琦说,部分酒店的促销活动规则复杂,也是消费者“囤房”未实际入住的原因。消费者在购买时可能没有仔细阅读,到了核销时才发现有诸多限制,从而放弃核销。

  另外,针对模式创新,某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认为,通过“先囤后付”模式推迟了与酒店的结算账期,刺激了消费意愿,可以更从容地调节淡旺季的影响。

  对平台的观点,不少酒店从业者、消费者发声——

  针对从业者良莠不齐,平台应建立规范的售卖规则和退款机制。平台、酒店双方共同细化和完善服务流程和政策规定。

  平台应建立健全先行赔付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替代性解决方案,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加大对违约酒店的处罚力度。

  在商家入驻平台时,要严格审查其资质和信誉,确保商家具备良好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平台可以建立商家信誉评级体系,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对于信誉不佳的商家,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警告、罚款、下架产品等。

  “应加强对酒店和平台‘先囤后付’产品的管理,杜绝个别企业为赚取流量而空挂超低价酒店套餐的行为。”律师张健提醒,酒店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公示或告知“囤酒店”产品适用范围、适用时间以及排除适用的情形,一旦销售,就应按照承诺履行与消费者之间的预售合同。另外,“0元囤酒店”并不等于零风险,消费者尽量选择充分公开适用范围的产品,并在购买前详细阅读产品须知、适用范围及其他条款信息。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孙慧娟

  

责编:王逸群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