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山海天·“守”艺人:手工制琴传承人郭秀明,匠心琴韵桑榆情

2024-11-26 16:03   海报新闻

  开栏语:

  山海天,依山傍海,人杰地灵,良好的生态资源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公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亦有众多能人巧匠,他们择一物,倾一生,凭着刻苦与执着,坚守世代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守住匠心,传承技艺。为更好地宣传展示我区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民间技艺,特推出《山海天·“守”艺人》专栏,展现他们精于工、匠于心的传承故事。

  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通讯员 于立伟 日照报道

  在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安家村三村的一户平房里,几十平方米的院子里满满当当地放着木块、刨、锯、凿等物件,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手工制琴技艺的传承人郭秀明平时制作乐器的工作间。

  因为制琴的蒙皮用料要特别讲究,需要选用蟒尾上的几块皮才符合制琴要求。郭秀明说,一条生长期七八年的蟒皮也只能在蛇尾处分出三块好皮。郭秀明一边翻出他以前用剩下的蟒皮,一边在普及着制琴常识。蒙皮的技术也至关重要,需要用巧力把整个纤维力全部释放开,过程繁复,而且有好多是靠实践得出的技术经验,精益求精才能保证琴的音质好。

  手工制琴工艺考究,材料要烘烤去潮,钻孔要谨小慎微符合音律,打磨雕刻要精细且具有艺术气息,安装要遵循结构符合乐理,调音更是要琴心同一,韵律自然,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手艺人的水平与经验。

  民族乐器结构看似简单,但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把坠琴由琴杆、琴头、琴轴、琴筒、底托以及琴弓、琴弦等部件组成,每制作一件乐器都需要耐心、细致、全神贯注。无论哪个环节,郭秀明都精益求精,力争把每一件乐器都做成艺术品。

  虽然现在机械制琴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在郭秀明看来,机械永远都无法替代手工制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制琴手艺人既要懂木艺,还要懂音律、会弹奏。只有“心意相通”,才能做出“趁手”的乐器。经过手艺人的精心雕琢,使每一把琴都具有了情感的温度和生命的张力。

  郭秀明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乐器制作,从开始制作简单的二胡到现在坠琴等多样乐器,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钻研,手工制作的山东坠琴、民乐二胡、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件件都是精品,销往全国各地专业剧团,受到广大戏曲和乐器爱好者的青睐。

  “做琴如做人,做人求人格,做琴求精品,这是我父亲的座右铭,也是郭氏手工制琴的价值追求。”郭秀明从屋内找出一枚印章,他深情地回忆,这枚印章是当时人民公社成立乐器业制造的专章,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

  和传统手艺人交流,非遗和传承是绕不开的沉甸甸话题。郭秀明告诉记者,手工制琴工艺复杂,学习制作周期长,还要求制作者懂得音律,随着时代发展,学习手工制琴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的市场大潮,更多人的心思放在谋生和赚钱上,而学习手工制琴这门传统技艺需要经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所以找到传承人真的不容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重拾匠心,将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在制琴之余,郭秀明还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少儿乐器爱好上,为此他还受聘了安哲小学艺术老师。希望能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更多的民族器乐爱好者,薪火相传,把我们的传统民乐继承和弘扬下去。

责编:张晓
审签:孙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