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遏制大数据“杀熟”,不能只靠消费者“反驯”算法
2024-12-20 16:59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最近,部分消费者反向“驯化”算法的话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具体操作是,消费者通过刻意改变浏览习惯、减少在特定平台的停留时间、多个账号切换登录、在评论区反复“哭穷”等方法来营造不同的消费画像,以此来模糊算法对自己消费习惯的精准判断,从而防止被大数据“杀熟”。
的确,随着互联网商业的迅猛发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深度应用,在线上消费领域,大数据“杀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网友都有过类似经历:在网购平台多次浏览同一商品后会自动涨价、老用户订外卖的折扣明显比新用户少、不同手机型号的用户被收取的会员费也不一样等。这些被算法操纵的“杀熟”乱象充斥在网购、外卖、线上旅游、视频网站等各个线上消费场景中,不仅让很多消费者在无形之中遭受经济损失,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诚信原则与公平公正。
一直以来,平台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算法的运行规则和逻辑,这种不透明的“黑箱”操作也助长了大数据“杀熟”、差异化定价等乱象的蔓延。此次部分消费者用反向“驯化”算法的方法来应对这些乱象,被网友戏称是用“魔法”打败“魔法”。且不说这种做法对隐蔽复杂的算法是不是真的有效果,至少向外界与平台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消费者已经不愿再默默忍受算法的“黑箱”操作与“杀熟”策略,同时也反映出广大消费者对公平透明线上消费环境的渴望与期待。
当然,消费者这种“反驯”算法的做法,毕竟是一种自发的、分散式的尝试,产生的影响有限,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平台的算法规则。况且,即使暂时“破解”了算法,平台背后的算法团队也会凭借专业技术及时堵上漏洞。因此,要遏制大数据“杀熟”之风的蔓延,更重要的还是监管部门的积极介入,制定严格且细致的算法监管政策法规,采取全面排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的有力举措。
当前,包括中央网信办在内的多个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就是行动的任务之一。根据任务部署,不仅明令禁止平台对相同商品进行差异化定价,也对平台促销优惠活动的透明性提出明确规定。随着专项行动的开展,相信距离打开平台算法的“黑箱”又近一步,同时也会推动各平台不断强化自律自治,重新审视算法策略、优化算法机制,进而还给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用户”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线上消费环境,促进整个消费市场在算法与数字的赋能下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