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下,老城“二次生长”的瞭望
2024-11-07 17:14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11月7日,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镇街高质量发展——书记观察》第二期节目邀请到市中区白马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念忠做客演播室,共话白马山街道的高质量发展。
访谈过程中,通过与专家学者座谈、与主持人对话,我们得以看见一个不一样的白马山。作为济南市中区的一个重要片区,如今这里随着一系列拆迁和改造计划的推进,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化正在发生。
瞭望一:将“沉睡”唤醒
济南白马山位于济南老城区的西南部。相传,是由一匹头南尾北、欲借龙窝(龙窝庄)之灵气、欲与青龙(青龙山)相媲美的昂首腾飞的白马化作而来。
尽管海拔仅有89米,但万万不可低估了这座小山,它可是有着不少故事。
比如,1948年9月16 日,济南战役打响,我华东野战军纵队攻克占领了白马山,并利用东山坡上的敌碉堡设立了作战指挥所,一举解放了济南城。
比如,名盛一时的白马山啤酒厂,出产过白雪、北冰洋等啤酒。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厂区每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曾是济南人的骄傲。
比如,立下汗马功劳的白马山火车站。那时,南来北往的货物在白马山车站装卸搬运,周转全国,作为货运中转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时光流逝,白马山见证了太多人的青春岁月与努力劳作。然而如同人类的青春与暮年,这里的繁华也在由兴盛逐渐走向衰老。老旧小区、旧厂房、历史遗址、老街区,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沉睡。
当现有环境机体出现了老化问题,就需要重新经历一次“新陈代谢”。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这场代谢的催化剂。
2001年,原市中区七贤镇撤镇设办,白马山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自此,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更新逐步展开,要空间、要环境、要发展、要后劲,再造一个更美好的“白马山”。尤其今年,按照市中区“转战二环西 拓展新空间”的城市更新目标,街道正在如火如荼推动白马山片区拆迁和项目建设。
“片区更新涉及6个村,5100余亩土地。片区更新完成后可出让经营性用地约1200亩、建设体量超200万平方米。盘活载体14万平方米,新建载体50万平方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念忠介绍,目前,片区内三个商品房项目正在建设,其中,二环西路第一高楼云启中心计划年内封顶。通过打造二环西路产业隆起带,进一步激活区域发展潜力,为全市优化发展空间增添“市中蓝图”。
瞭望二:将“空间”重置
作为一个典型的济南城乡接合区域,白马山片区的开拓发展离不开旧村改造,也必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对此,白马山街道的经验做法是,将城中村改造视为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而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
其代表作是片区内的西南红庙社区城中村改造。这是今年全市城中村改造第一个正式启动,第一个拆迁净地,第一个当年拆迁、当年安置,第一个民事民决、一村一策、低成本拆迁的示范项目。
先看白马山的“拆迁做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快”,指的是签约拆除快。西南红庙项目实现“首日签约过半”,64天基本拆迁清零,展现了近年来市中最快拆迁速度。
二是“低”,指的是拆迁成本低。项目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安置,减少过渡费近亿元,极大降低了拆迁成本。为新形势下低成本城市更新蹚出“市中路径”。
三是“活”,指的是政策方法活。白马山片区村庄多,各村情况不一样,街道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以人口为依据的房屋安置方式,确保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为全周期、全闭环推进工作开创“市中模式”。
四是“全”,指的是配套设施全。西南红庙村民集中安置,片区整合统一建设,确保路网、水、电、气、暖等设施完善,为改善民生打造“市中样板”。
五是“大”,指的是更新片区大。西南红庙改造项目总投资约 66.48亿元,总改造面积约 110.81 万平方米,其中拆除面积51万平方米、涉及 589 户,建设内容包括拆除旧村庄和村界范围建构筑物,腾空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城市开发建设。
拆迁工作虽然重要,但背后的故事同样值得关注。对于被拆迁的居民来说,拆迁不仅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还意味着重新寻找新的住所。在这个过程中,街道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西南红庙拆迁改造中,我们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经全体居民代表民主表决,全票通过了拆迁补偿方案。在签订拆迁协议的同时,同步启动安置工作,提前界定、确定安置人口,有效提升了推进效率。”
李念忠表示,针对部分外来购房但不符合安置条件的家庭,确有困难的,街道会主动协调资源,帮助联系房产中介寻找合适的房源,出资协助做好短期租房过渡,保证拆迁工作既有“速度”,也有“温度”。
瞭望三:将“产城”融合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对建筑和环境实施改造提升,还能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加速产城融合? 其中的关键是要想清楚“融合”的内涵。
对白马山而言,城市更新腾出来的空间“装”什么产业,会决定城市更新的成败。因此在街道的“顶层设计”下,“一园三区、两圈两带”总体产业布局孕育而生。
“一园”,即促进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转型升级,推动白马山片区整体联动开发;
“三区”,即前后魏片区、西南红庙片区、朱庄尹堂片区。目前,前后魏片区已经回迁完毕、西南红庙片区拆迁基本清零,朱庄尹堂片区腊山河以南区域将尽快净地,与西南红庙片区连片开发;
“两圈”,即“红场·1952—邻里中心”经济圈和“花鸟鱼宠市场”休闲生活圈,如今已经形成集婚庆、餐饮、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娱乐休闲等多种业态良性发展的局面;
“两带”,即打造沿刘长山路、二环西路商业商务隆起带。利用沿街商务地块和载体,布局科创企业、数字经济、能源互联和总部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济南的“项目深化年”,以此为总目标,白马山街道也在全面发力,走出一条项目带动“产城融合”发展的突围新路。
聚焦打造质量好、数量足、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梯队。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片区发展项目库,实现安置房项目圆“安居梦”、商品房项目添“助力器”、产业项目促“增总量”。
聚焦布局西城“教育高地”,加快“宜居宜业”城市片区建设。谋划在前后魏片区、西南红庙片区、朱庄尹堂片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再建2处初中、3处小学和6处幼儿园,打造白马山片区“教育高地”。
聚焦拓展空间,加快推进二环西路以东7个村的城中村改造。按照“一村一策”“民事民意民决”的原则,引导村民算大账、算细账、算长远账、算历史账,针对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渠道招引资金,推动城中村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城市正在有机更新,吐故纳新。
如今的西部片区,是市中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拓展城市空间的主战场、主阵地。当老城区经历改造升级,迎来精雕细琢,也让“白马山之变”可见、可感、可得。
土地还是这片土地,但土地的肌理正在发生变化,诞生的新气息与新故事正扑面而来,呈现它“二次生长”后的茁壮生命力。
(图片来源 市中区白马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