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孩子心理状态良好
2024-08-02 10:56 生命时报
《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发布
超八成孩子心理状态良好
受访专家: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 陶 然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孙云晓
本报记者 李珍玉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显示我国大多数青少年(85%)表现出中等或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不同成长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引起重视。
这项大规模调研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主导,针对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收录的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西藏)、近10万名13~18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卷数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21%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幸福感较高,64.6%认为幸福感一般,14.4%觉得幸福感较低。从地区上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省份为吉林(39.6%)、黑龙江(33.1%)、上海(32.9%),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为江西(19.3%)、海南(19.1%)和安徽(18.9%)。平均而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丰富、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压力大、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等因素或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除了地域分布,研究还发现,年龄、性别、城市或农村背景、兄弟姐妹多少和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在:
年龄较小者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实生活中,年龄越大,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越多。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特别是学业压力,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在竞争激烈的地区体现更为明显。
男生比女生心态好。青少年阶段,女生比男生发育早,生理、心智更成熟,对各种事物更敏感。另外女生容易有外貌焦虑,心理困惑较多。
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比例高,这在中西部体现更明显。城市中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更加关注,更愿意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加以运用。
独生子女的幸福感较高。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发现。在我国,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幸福感反而较低,可能与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导致父母关爱和物质资源被稀释有关。特别是老大为女孩的家庭,常认为父母重男轻女,父母生了弟弟后,自己的家庭地位下降,从而导致一定的心理波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20多年调查的结果都显示,在中小学生心目中,人生最幸福的事是有温暖的家,其次是有知心朋友。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对18万中小学生的调查也得出同样结论。因此,要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家长们给孩子创造健康的精神环境最为重要。
一要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不要一味施压。父母要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创造更多家人共处的美好时光,这是孩子的幸福之源。父母需要更多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二是从小帮助孩子培养伙伴关系。在13~18岁的成长阶段,青少年有玩伴至关重要。父母要多鼓励、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玩,一起游戏、聚会、野餐,鼓励孩子参加团体的运动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
三是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多阅读,在趣味、故事和潜移默化中开阔孩子的视野,帮他们形成多角度认知的思维习惯,避免“一根筋”,这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