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山东姑娘8年苦练,只为了闪耀不灭的杂技梦

2024-10-03 17:46   大众新闻

  10月1日,夜幕下的山东省杂技团人潮涌动。这天晚上是久违的国庆专场演出,演艺大厅里,300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随着场馆灯光熄灭,观众们几乎是同时噤声,翘首等待好戏开场。

10月1日晚,在山东省杂技团演艺大厅,《伊人·碟影》正在上演

  19点整,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转碟节目《伊人·碟影》拉开了演出的帷幕。绚丽的舞台上,20名身穿紫色旗袍的女孩登场。追光灯下,一位身姿略显娇小的女孩引起记者注意。她用双脚稳稳托起上哨演员,每只手同步晃动一根长约一米、粗如铅笔的竿子,竿子顶端有4只银色圆碟在旋转飞舞。跟着节奏,她配合上哨完成平躺、倒立,动作一气呵成、干脆利落,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女孩名叫刘奥杰,是一名来自济宁梁山的00后,任职于山东省杂技团。尽管才16岁,但她已经是入行8年的“老将”,也是团里最优秀的年轻演员之一。由她参演的《弈》斩获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项——“金菊奖”。国庆假期,省杂技团共在济南设置两场演出,她在每场参演3个节目,均承担着高难度动作角色。

  “在《弈》中,我有720°空中转体、蹬人、蹬鼓、圈传等动作。这些对腰部力量和核心力量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受伤。”刘奥杰粗略估计,这场剧目已经练了两年多,上台演出百余场,排练更是超千次,但她觉得“还有细节要抠,还得再加练”。

  倒立、压腿、后手翻、前空翻、跑操……10月3日清晨6点半,天刚蒙蒙亮,刘奥杰如往常一样准时起床上早功。“每天早上1个小时,主要是练基本功,我还会着重练练背肌。”偌大的练功房里,空中吊着的,加上地面练着的,共有20多名年轻杂技演员挥汗如雨,“培训部的演员都是00后,最小的才6岁。我是班长,会帮助大家安全训练。”

  杂技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杂技也是一门危险的艺术,它的魅力来自“惊、险、奇、难”,能给予观众视觉与精神震撼。然而在当下,仍有一部分人对杂技持有刻板印象,将其等同于民间杂耍。这种偏见让刘奥杰有些忿忿。

  “近年来,省杂技团创作了杂技剧《铁道英雄》,以及《弈》《伊人-碟影》《追风者-钻圈》《飒-绸魂》《吊杆》《滚环》等优秀节目,用杂技艺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刘奥杰介绍,“比如,《弈》将中国象棋这门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用杂技语言表现出来,受到了各界高度认可。我希望更多人能重新认识杂技。”

  8年来,日复一日对体能的探索、对技艺的打磨,早已让刘奥杰爱上这个行业,她不否认杂技艰辛的一面,但她也坚信,杂技不只有艰辛。

  “8岁第一次看到杂技舞台时,我就跃跃欲试。”她眼里闪着光,回忆道,“直到现在,站到台上,我还是止不住地兴奋。当灯光打到脸上,虽然看不到观众,但能清晰听到他们的说话声和喝彩声。所以,我喜欢突破自己,做高难度动作,这能给我最直接、最热烈的反馈,也是我前进的动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演员普遍年龄偏小,“能吃苦”是他们入行的首要条件。但在连续多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理想、肯奋斗”,似乎是这群年轻人身上更加弥足珍贵的品质。

  早上7点半,早功刚结束,刘奥杰就火速拉上同伴去食堂吃早餐。不到半小时,他们已经回到练功房,准备开始上杂技课。下午5点半,一天的课程告一段落。6点半到晚8点,来到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这样充实而紧凑的一天,是刘奥杰和同事们没有演出时的常态。

  “目前来说,训练上的难题我都能克服。但如果非要提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控制体重。”她有些羞涩地说,“为了减少受伤几率,也为了更加上镜,我给自己新定了减掉5斤肉的小目标。”

  在业余时间,刘奥杰喜欢和朋友去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拍照打卡,再更新到自己的抖音账号中。“我平时喜欢穿得酷一点,这跟我的性格有关,大大咧咧的,是典型的狮子座。”她说,“在所有文化科目中,我最喜欢语文和历史。所以空闲时,我还会抄写《意林》中喜欢的句子,顺便练练书法。”

  可能因为自幼离家训练,刘奥杰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成熟。“其实,每一行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而杂技演员的艰辛付出是可视化的,每一滴汗水最终都化为了成果,通过在舞台上的演绎而让大家看到。”刘奥杰坦言,“我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也不觉得累。接下来,我要尝试1只手转5块碟,向资深的姐姐们看齐哩!”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责编:宋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