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众日报推出“沂蒙精神·大家谈”理论栏目
2024-10-29 06:57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开栏的话: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此之前的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也深刻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为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众日报理论周刊开设“沂蒙精神·大家谈”专栏,邀请专家从不同维度解析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与“人民江山论”
□ 朱保锋
对于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而言,如何正确看待人民与政权的关系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战略视野,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安邦定国的经验与智慧,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江山为何是人民?人民何以成江山?如何守住人民的心?诞生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可以为这一连串追问提供有力诠释和最好回答。
江山为何是人民
“江山”一词,原指江河与山岳,后成为“国家政权”的形象化表达。在自然界,江河山岳不是一开始就存在,地壳运动是江山成型的关键因素。在人类社会,国家政权也并非与生俱来,民心向背是政权兴替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无以立国家、建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中,“江山”与“人民”紧密相连、合二为一。打江山、守江山,靠的是人民,为的是人民。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也是沂蒙精神的显著标识。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宣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一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价值追求,贯穿在党领导创建人民政权的全部活动中,体现在沂蒙精神孕育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面对外敌入侵和反动统治的压迫,党坚定站在人民一边,救人民于水火,解人民于倒悬。在沂蒙山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要求,根据地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启迪群众,唤醒群众的阶级意识,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群众的革命自觉性。同时,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站稳群众立场,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甚至不惜以命换命也要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是由于认可和接受了党的政治主张,看到和感受到了党一心为民的实际举动,沂蒙人民认识到共产党是在为人民打江山,跟着共产党就是向着幸福走,支持共产党就是在为幸福生活而奋斗。有了这种认识,沂蒙人民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领导,全力支持和参与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党与人民群众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铸就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沂蒙精神,“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了鲜活生动的沂蒙注脚。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小推车运送军粮(□资料图)
人民何以成江山
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问题,也是理解和回答“人民何以成江山”的关键。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和探讨。然而,只有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对此,沂蒙精神有着生动的诠释与证明。
在沂蒙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革命的“铜墙铁壁”。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沂蒙人民节衣缩食、无私奉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涌现出了以“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群体,树立起了仰之弥高的伟大精神丰碑。据统计,在整个战争年代,山东仅沂蒙山区就有120多万群众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做军鞋315万双、军衣122万件,碾米面1亿2000万斤,救护伤员近6万人,有力保障了战争需要,确保了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
对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曾满含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样在山东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则如是评价:山东人民“像千百条小溪流渠,汇成了奔腾万里的大江长河,源远流长,滚滚向前,使华东野战军越打越多,越战越强。有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敌人不可以战胜呢?”这一切无不告诉我们,人民就是江山,有了人民,就有了无尽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携手共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宏图伟业。
民族歌剧《沂蒙山》深刻演绎“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如何守住人民的心
守住人民的心,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党长期执政。守住人民的心,就要以百姓心为心,坚守党的初心,坚持为民造福。只有守住人民的心,人民才会坚定跟党走,党的基业才能万古长青。
守住人民的心,坚守初心是根本。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不渝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由于坚守了这个初心,党与山东人民才能同甘苦、共患难、齐奋斗,共同铸就伟大的沂蒙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昭示了一个最为朴素的道理: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就会跟谁走。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都是党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政治前提。离开这个前提,想要保持和巩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只会沦为一种空想。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守住人民的心,必须坚守党的初心。党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真诚信赖、衷心拥护的领导核心。
守住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关键。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为群众谋利益,从来就不是空洞乏味的政治口号和虚假哄人的“空头支票”,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在艰难岁月中,山东党政军处处为群众着想,想尽一切办法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努力解决民生难题,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崇高价值追求,真正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心支持。“党心换民心,黄土变成金”。在党心为民和民心向党的双向良性互动中,在党与根据地人民长期的并肩作战和同生共死中,伟大的沂蒙精神得以孕育形成。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守住人民的心,必须坚持为民造福。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牢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能够不断看到变化、持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始终信赖党、拥护党、追随党。
守住人民的心,管党治党是保障。能不能管好党、治好党,是关系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历史一再证明,管党不严、治党不力必然导致党内弊病丛生,甚至出现腐败横行的现象,而腐败最伤民心。在艰难的抗战条件下,国民党的腐败就深受人民痛恨。鲁南人民曾用乡谣对其进行了形象的描述:“鱼一碗,肉一碗,烟灯一盏,姑娘一串,闲来无事摸麻将,银洋叮当胜神仙”。与之相反,共产党则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通过制定法规、严明纪律以及发扬优良作风等对各类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进行严厉惩处和坚决抵制。鲜明的对比让沂蒙人民看到了国共两党的根本不同,从而认定了共产党、选择了共产党。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守住人民的心,必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同一切损害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最彻底的斗争,清除一切侵蚀健康肌体的有害“病毒”,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心,确保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