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省外观澜⑤转调版本看广东

··

  继2015年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2.5%,越过“拐点”指标迈进创新型地区行列后,去年广东研发投入强度达2.65%,技术自给率达72.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蹿”到3.3万家,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超过江苏,跃居全国首位。

  当地干部、企业家这样总结:如果说“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1.0版的话,广东动能转换经历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2.0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0版,现在正向自主创新4.0版跃进。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压力,见识早、行动快,搭上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头班车。

  壮士断腕推进“双转移”

  深圳比亚迪将首个跨座式单轨产业项目“落子”汕头;佛山与云浮共建氢能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实现氢能商业化……与珠三角进行先进产业共建是粤东西北87个省级产业园的发展新趋势,占到了新签约项目八成以上。

  经过低端产业整体转移,珠三角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但“高手云集”用地成本也水涨船高,同一产业、同一企业需要更大范围整体布局。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认为,产业共建是产业梯度转移更高阶段,是“双转移”战略升级版。

  “广东见识早、行动快,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4月1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汪一洋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广东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形成共识:珠三角出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一些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已零星开始自发转移,比如深圳钟表制造向河源转移。有睹于此,广东顺势提出“双转移”战略,使之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切入点。

  这是顶着巨大争议的。汪一洋回忆,很多干部和企业认为“力度太大了”:企业订单不缺,日子还比较好过,转了反而影响经济增速;金融危机后,部分企业生存困难,希望政府出手援助,更认为不合时宜。

  但省委态度坚定。仅用了一个月,广东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七个配套文件,省财政5年拿出400亿元资金扶持“双转移”。即便遇到金融危机,广东也不为所动。最终市场“寒冬”让近8万家企业关停;而珠三角4年共转出低端企业5983家。

  “双转移”带来强烈阵痛。靠“三来一补”起家的东莞,经济曾多年保持18%增速,2009年—2012年却连续增速排名全省倒数,最低一年仅增长5.3%。

  “压力非常大。但广东果断将增长目标调到个位数。一个直辖市的干部听说我们主动调低数字,他们非常不理解。”汪一洋说。忍住阵痛的东莞,5年拿出100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此同时加快引进高端产业和资源。

  以电子信息业为例,生产复读机起家的步步高苦练内功,培育出OPPO、VIVO两大智能手机自主品牌。与此同时,东莞吸引华为将手机终端制造搬迁过来。2017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8亿台,占全球22%。2013年后东莞经济年均增长超过8%,回到全省前列。

  这个过程中,广东最大限度遵循市场规律,同时有效发挥政府作用。陶瓷企业蒙娜丽莎在清远建生产基地。公司董事张旗康说:“对我们怎么转、转到哪里,政府从没有硬性规定,更没干涉企业转移的速度和进度。”

  珠三角一些企业因粤东西北交通不便不愿转移。从2013年开始,广东开展交通大会战,投资过万亿元,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粤赣交接处的河源市龙川县有两条高速过境,还将通两条高铁。县委书记、县长“说服”珠三角120多家空气能企业全产业链搬迁。经济落后县竟成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国家级生产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

  引领现代产业体系

  走过“双转移”1.0版后,广东率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个版本的最大看点,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

  传统产业在国内外环境的“倒逼”下,主动拥抱高新技术。佛山陶瓷从各类陶企600多家减至60余家。不加快高新技术改造,只有死路一条——这些陶企形成共识。

  走进佛山南海区蒙娜丽莎自动化生产车间,全国首创的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薄如纸翼,厚度仅为5.5毫米。立起来,就是一面艺术墙,目前已“装进”多个城市地铁隧道。张旗康说,他们是陶瓷薄板国际标准起草者,去年在意大利建设生产基地,让意大利陶瓷企业为其贴牌生产。品牌意识本来就强的佛山陶企,有了高新技术支撑,愈发掌握先进制造业的优势。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多次发问:佛山,何时实现让日本人来买马桶盖和电饭煲?佛山将本土陶瓷卫浴产品与日美对比,形成全国首个中外智能马桶盖质量标准比对报告,企业对照报告逐一缩小差距。为向世界高新技术冲刺,佛山提出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领跑者。2010年,广东觉察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在全国率先发展八大产业,并确定以新能源汽车、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为突破口。“现在全部见效,比亚迪、华为等就是标志性企业。”汪一洋说。

  集群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必由之路。广州对此采取的办法是:建设价值创新园。4月2日,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这围绕世界级龙头企业展开,相比传统产业园,生活、生产性服务更加完备,产业链更长、产业集聚度更高、创造的价值也更大。”

  价值产业园项目享受立项、用地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尤其是用地价格按同等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在此吸引下,唯品会、腾讯、科大讯飞等创新巨头扎堆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广州正谋划建设10大价值产业园区。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基础支撑。2015年,广东有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2016年突破2万家,2017年达到3.3万家。

  突飞猛涨奥秘何在?广东省科技厅办公室副主任袁海涛介绍:他们建立后备资源库,将准高新技术企业拉进来,帮助其分析存在哪些差距,有针对性加以补齐。企业一旦入库,就按一定比例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如果认定成功,优惠差额财政一次性返还。“新增数量的80%是从库里‘冒’出来的。”

  有些地方担心高企培育会影响税收,积极性不高。但经测算,广东这些企业纳税总量反而增加了。因为,这是涵养税源的长效之举。

  自主创新成

  核心战略和总抓手

  “东南西北中,创新到广东”,新的时代口号预示着广东正迈向转调4.0版本。广东省区域与产业创新研究会会长向晓梅说:“广东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举全省之力推进,迎来自主创新的拐点。”

  2015年7月,广东成立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各市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连续4年首个全省性工作会议,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

  在全国率先将自主创新上升到法律层面,并根据实际修订,也体现了抓创新的意志和决心。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加快科技创新“粤十二条”,为了让有关政策有法可依,2016年广东修订《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为让地方政府清楚怎么抓创新,广东部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融合“八大举措”,举措指标清晰,对珠三角各市均设定严格的评估考核体系。

  东莞联合高校院所组建31家新型研发机构,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位居广东地级市第一。原始创新是短板,他们四处奔走,引进我国迄今最大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今年2月,又启动建设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现在反而成了创新要素聚集的“创新基地”。“考核压力很大,我们必须这么干。”东莞科技局一位干部说。

  在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下,广东的企业将创新视作生命。近年来,美的集团收缩战线,主动关闭全国多个生产基地,退还地方政府7000亩土地,产品型号从2万个减少到2000个,集中精力搞创新——他们在全球布局了17个研发中心,有超过4000名研发技术人员,能够同时进行近千项研究开发项目。

  不仅如此,去年美的花费292亿元收购德国库卡超过94%的股权,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的大股东。向晓梅说:“广东的企业为创新不惜重金,去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了研发机构全覆盖。”在此带动下,广东全省专利授权量达62.78万件,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68万件,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

  世界发展经验表明,创新活跃地区的创新资源总是呈现高度集中状态。珠三角地区创新资源呈廊带分布:广州有学、研优势,深圳科技金融资源丰富,而东莞制造业发达。但目前各城市创新上还是分头作战,形不成合力。为此,去年底广东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硅谷”。

  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这在全国又走在了前列。”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