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公示
··
为将菏泽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鲁西崛起,突破菏泽”,2015年3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2018年9月11—12日,《规划》成果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审查论证,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第十九条等法律法规规定,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吸纳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将《规划》(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和意见征集。
一、公示时间:2018年10月13日—11月12日。
二、公示方式:菏泽日报、菏泽市规划局网站(www.hezeup.gov.cn)。
三、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1、电子邮箱:5899902@163.com
2、联系电话:5899901
3、邮寄地址:菏泽市规划局总工办(收);邮政编码:274000
热诚欢迎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在公示期内,采取网络、信函等多种方式,对《规划》(草案)提出修改意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须附有意见和建议提出者的真实姓名和有效的联系方式。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8-2035年)
公示稿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中心地带,下辖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七县二区及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高新区,总面积12239平方公里。2017年底总人口 1018.6万人,常住人口873.6万人。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中原地区经济繁荣、和谐幸福、文化彰显、生态绿色、富有活力的平原宜居大城市,打造中国牡丹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
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远景—2050年以后。
三、规划层次
1、市域:为菏泽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牡丹区和定陶区的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约为2272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总面积约为680平方公里。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1、2025年,菏泽市域常住人口约为920-93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9%,城镇人口约为543-549万人。
2、2035年,菏泽市域常住人口约为970-98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0%,城镇人口约为679-686万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分四个等级: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分六类: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农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构建“一心多轴网络化”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建设区域联动、中心强化、市域协同、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
一心:中心城区。
多轴:京九铁路发展主轴、巨野-东明发展主轴、日兰高速公路发展次轴、菏徐铁路发展次轴、中心城区-鄄城发展次轴。
网络化:以交通网络、信息通道、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等为骨架,以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为主体,形成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城乡网络体系。
三、市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客货枢纽建设,构建区域多向、立体交通网络。把菏泽打造成为山东省“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融入济南、郑州1小时交通圈,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1、铁路系统:规划新建菏徐铁路、菏兰铁路(新石-陇海铁路连接线),远景预留菏泽至濮阳、菏泽至徐州高速铁路通道。规划5座高铁站。新建成武、单县2座普铁站。
2、公路系统
(1)高速公路:规划形成“三纵四横一联”高速公路网。规划新建阳新高速公路、济祁高速公路、枣菏高速公路、徐民高速公路、沿黄河高速公路等5条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2)国省干线公路:规划形成“中心辐射、内接外联”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形成以国道为骨架、省道为主要连接线的国省干线公路网结构,实现县县通国道。
3、民用航空:新建菏泽4C支线机场。
4、港口和内河航运:规划4条航道连接京杭大运河,包括洙水河航道、新万福河航道、郓城新河航道、郓巨河航道。
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规划
一、总体目标
营造宜人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田园城市;构建城市规划区开放、协调、互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升和凸显菏泽城市特色;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区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实现城市规划区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二、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
1、禁建区:禁建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
(1)基本农田保护区:原则上禁止开发建设,确需建设的项目须经国土相关部门批准,并确保“占一补一”。
(2)黄河行洪区:黄河堤防内原则上不新增与防洪水利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3)河流水库: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以及浮岗水库等水域承担着城市防洪、水资源提供等重要功能,应严格保护重要水域,保证水质安全。
(4)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任何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确保饮用水安全。
(5)市政廊道:日东输油管线、天然气平泰支线、特高压电力线两侧各预留100米防护距离;天然气管线两侧各预留50米防护距离, 220kv电力线两侧及引水管线两侧各预留20米防护距离。
2、限建区
(1)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严格保护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湿地;其他确需建设项目应避免或减少对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影响。
(2)重要水源涵养区:黄河故道水源涵养区内需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等人为干扰活动,注重生态修复。
(3)水源二级保护区: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确保饮用水安全。
(4)采空区:采空区以生态修复为主,确需进行项目建设的,应结合工程措施。
(5)压煤区:基建项目应避开压煤区选址。压煤区范围内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应划定禁采区范围,并合理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确需搬迁的项目,做好搬迁安置工作。
(6)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工程地质评价,确定适宜建设的规模和类型,并配套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工程,引导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遏制因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积极采取工程措施防治采矿采石等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
(7)地震断裂带防护区:活动地震断裂带两侧各划定200米的限制建设区域。地震断裂限制建设区内不得建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重要建筑和一般工业民用建筑需要考虑避让问题。
(8)机场净空区:为避免影响飞机的正常起落与飞行过程,机场净空区内需满足机场净空限高要求。
(9)林地:严格保护森林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退耕还果还林、水系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造林绿化工程。
3、适建区:适建区包含已建区及其他适宜建设区域,适建区内要加强土地利用和合理规划,避免城乡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五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中国牡丹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山东省现代特色产业基地,黄淮平原生态田园城市。
二、城市规模
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0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人以内。
三、城市职能
1、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牡丹产业化基地;
2、国家重要的非遗产业基地;
3、山东向西融合发展和中原城市群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4、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医疗健康中心;
5、山东省重要的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和机电设备制造基地;
6、山东省新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六章 中心城区规划
一、发展方向
规划菏泽主城区和定陶城区相向发展,主城区以东拓、南跨为主,适度向西和向北发展;定陶城区以向北、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控制向南发展。
二、用地布局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重点东拓和跨万福河南进,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田园化”布局方式,延续“外圆内方”古城脉络,强化小街区尺度,构建密路网和慢行体系,彰显“城田交融、大开大合”组团城市特色,总体上形成“花城水邑、两城五片区”的空间结构。
“花城”:中国牡丹城,依托城市绿地开敞空间系统,融入牡丹文化,凸显牡丹特色,打造牡丹花城和田园城市。
“水邑”:水域菏泽,疏浚水系,保护坑塘,构建临水而居的城市。
“两城”:指主城区、定陶城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五片区”:指城东片区、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和东部片区。
三、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约为900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0.1%,人均34.6平方米。配套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主要结合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建设;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选址在城市交通干线周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地区建设。
四、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为25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为10.0平方米。规划市级、片区级、社区级共三个层级的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分级配置、均衡布局、多层次的“三心四轴多点”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五、城市交通规划
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约为51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1%,人均19.8平方米。其中城市道路用地约为50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9%,人均19.5平方米/人。中心城区道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构成。快速路与骨架性主干路构成城市干路系统,组团内主、次干路及支路组成一般道路系统。
六、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为40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人均15.7平方米/人。规划构建“三横四纵、三河五泽、两环七楔多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三横”:指依托日东高速、新石铁路、枣菏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形成的生态廊道。
“四纵”:指依托京九铁路、日兰高速、济广高速公路、阳新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形成的生态廊道。
“三河”:指赵王河、万福河、定陶新河。
“五泽”:指孟渚泽、大野泽、临济泽、雷夏泽、九卿泽郊野公园。
“两环”:指环城河公园、环堤河公园。
“七楔”:指解放大街、原牡丹北路、洙水河、南关沟、原国道220城区段—贵阳路北段、沿东方红西街、原菏刘路七条放射状”绿楔”。
“多点”即多个公园绿地。
七、水系岸线利用规划
规划构建“四环、三带、五泽、多节点”的城市水系结构。
1、“四环”即菏泽水域古城“外圆内方”格局的护城河、环堤河;城南片区依托王秀生河、万福河形成的万秀河;以及由思源河、店子河、沙河、七里河等串联形成的大菏泽水环。沿“四环”建设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滨水环线公园。
2、“三带”即赵王河、万福河、定陶新河。沿河规划不同类型岸线及滨水景观带。
3、“五泽”即孟渚泽、大野泽、雷夏泽、九卿泽、临济泽。规划依托“五泽”建设大型郊野公园。
4、“多节点”即结合水系节点打造城市人性尺度水面,创造亲水空间。主要包括位于主城区的青年湖、双月湖,位于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湖,以及位于定陶城区的镜湖等。
八、城市特色和总体城市设计
1、城市特色风貌定位
菏泽市城市风貌定位为“田城交融、花城水邑”,保护外圆内方古城格局,依托城市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发掘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平原森林城市”。
2、城市特色空间格局
构建“三带四环,四轴多点”的城市特色空间格局,塑造蓝绿交织、和谐宜居的菏泽城市形象。
(1)“三带”分别为万福河生态景观带、赵王河滨水景观带和定陶新河滨水景观带。
(2)“四环”分别为护城河、环堤河、万秀河,以及由思源河、店子河、沙河、七里河串联形成的大菏泽水环。
(3)“四轴”分别为东方红大街-丹阳路城市发展主轴、人民路文化景观主轴、广福街-成阳路次轴、济南路-高铁站次轴。
(4)“多点”老城商业中心、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城东片区行政中心三大城市客厅,以及高新区服务中心、牡丹区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高铁商务中心、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多个特色中心节点,塑造中心形象,凸显城市特色风貌。
九、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严格保护市域内461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7处。严格保护市域内3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规划: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三条主要出境河流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和市区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河流水质。
2、大气环境保护规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建立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加大对机动车排气监管能力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3、声环境保护规划:有效降低交通噪声,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的建筑做隔声、降声处理,建筑设计上朝向道路的房屋应在使用功能上、布局上符合其环境状况。
4、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和可降解农膜,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第七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原则
遵循市场主导、政府统筹、重点突出、基础先行、产城融合、设施配套的基本原则。
二、近期规模
至2025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910-9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
至2025年,中心城区总建设用地约为20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为17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20平方米/人。
三、近期建设重点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系统;落实近期建设项目,加快工业、商贸物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步推进新区建设和存量更新;加强城区绿地、水系岸线和景观环境建设,突出菏泽的城市特色。
第八章 城乡远景发展构想
菏泽大都市区核心区一体化发展。范围包括菏泽中心城区、东明县城以及周边的乡镇、村庄,是菏泽市域发展核心区。规划形成“两轴引领,多团多点协同发展”的菏泽大都市区核心区空间结构。
“两轴引领”:中心城区沿中华路的东西向功能拓展主轴和沿人民路的南北向功能拓展主轴的外延,串联各大组团和特色节点,引领协同发展。
“多团多点协同发展”:12个组团和多个特色发展节点,严格控制组团规模,保护组团间的绿化隔离空间,形成多团多点协同发展的田园城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