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75周年已成为中国制药巨子!

··

  1943年,在日寇的封锁下,胶东根据地通往外界的补给线路全部被切断,军需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更是紧张。为实现能够拥有自己的制药工厂,给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的愿望,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参谋长贾若瑜决定成立自己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机构。

  同年11月,在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长张一民的协调下,刘浪、董永芳、董星五等18名有一定医药知识的八路军战士,来到今牟平县后垂柳村,成立一个制药小组,在这里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这也就是山东新华制药厂的前身。

  成立初期,制药组只能就地取材,制作一些传统的膏、丹、散、丸、露等中成药。为了能够尽快生产出这些化学药品,只有高小学历的组员们开始四处奔走求教。

  为了应对敌人大规模的扫荡,制药组频繁更换地点。1944年3月,制药组迁出牟平境内,移驻今乳山县崖子乡的井口村,1944年5月,再次迁入靠近公路的田家村,人员已经发展到70多人。

  随着各类新成员的陆续加入,以及利用畜力代替人力,制药组药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手术用镊子、探针等医疗器械产品也开始纳入生产。

  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 张一民:“新华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当时的延安有新华社,所以这有那个时代的意义”

  抗战胜利后,新华制药厂的发展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为了进一步壮大生产队伍和规模,满足更多的需要,新华制药厂搬迁到了交通较为方便的牟平县观水村。

  1948年10月份,新华制药厂由胶东搬迁到鲁中重镇淄博张店,他们步行了22天在敌人飞机轰炸下一路走到了张店。

  1950年7月,新华制药研制成功特效药斯锑黑克,一举扑灭了肆虐半个中国的黑热病,解救了200多万民众的病痛,解放了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立下了第一功。

  1955年,新华人自力更生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化学合成原料药车间非那昔汀车间建成投产。开创了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化的新时代。1957年中央化工部正式确定新华制药以解热镇痛类药物为发展方向,从1958年开始到1970年代,经典安眠镇静类原料药巴比妥、苯巴比妥,解热镇痛类原料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精神类原料药咖啡因,激素类原料药氢化可的松、醋酸强的松等先后投产。

  978年,咖啡因重大工艺改进和斯锑黑克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进步奖。1980年,经典解热镇痛原料药布洛芬投产。同一年,由新华自主研发的经典药物,不含氟、全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吡哌酸投产。80年代以来,阿司匹林原料药、米妥儿、吡哌酸片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奖,1989年,布洛芬原料药和布洛芬片双双荣获国家质量金奖。

  1982年投产的一分厂,为布洛芬等拳头产品扩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近30年后的大规模园区化生产做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1992年,新华制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座符合GMP标准的片剂生产车间,该车间被国家医药局树立为GMP样板车间。1993年与香港志达公司成立了新达制药公司,1995年与荷兰DSM公司成立了新华肯孚制药公司。

  1992年,新华制药在全国医药行业中率先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从而开启了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华制药以创新驱动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为两条主轴推动公司运营,加速企业发展

  2018年是新华制药成立75年周年。一路风雨走来,新华制药以她那份独有的产业报国、拼搏奋进、忠诚尽责、创新开拓的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新华人,紧随着国家、民族的脉博跳动,同呼吸,共命运;承载着制药兴国,药济苍生的崇高理想,砥砺前行,奋斗不息!

责编:王盈盈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