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王进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三:平凡中的精彩

··

  巡线,对于一名线路专业的工人来说,是最基本的工作,但背后却蕴藏着无数的“门道”:看似简单机械的“沿线而行”,不仅要全面了解巡视区域内的地形情况,还要熟练掌握线路杆塔的巡视技巧,更要具备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缺陷的“火眼金睛”。二十一年间,从黄河沿岸到沂蒙山区,从鲁冀交界到黄海之滨,一万多公里的特超高压线路下,都留下了王进坚实的脚印。

  世上难事,莫如坚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进精心守护着山东电力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用对事业的赤诚之心守望着万家灯火明。

  在平凡中坚守

  用王进自己的话说:第一次带电作业是“惊心动魄”,第一次巡线则是“险象环生”。2000年的冬天,王进接到第一次线路巡视任务:巡视泰安、莱芜、淄博、济南交叉的鲁中山区。受当时条件所限,王进和同事们的装备只有望远镜和记录缺陷的小本子,漫天风雪让周边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模糊,只有站在铁塔底下才能看清楚。

  于是,王进和同事们从山脚出发,冒着风雪向线路杆塔“藏身”的山区腹地挺进。山区阳面的积雪只到膝盖,背阴面却到了腰部,原来有迹可循的巡线路径也在冰雪覆盖下完全没有了痕迹。跌跌撞撞一个上午,等找到背风背雪的树坑准备补充体力时,才发现背包中的矿泉水已经冻成冰疙瘩,就着积雪吃面包,是唯一的选择。下山后,王进的秋裤和毛裤全都湿透了。这一次的巡线,让王进对线路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17年,是公司的特高压“丰收年”。短短一年间,“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相继投运,扎鲁特—青州工程更是创了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的纪录。当王进他们收到这条线路的验收通知时有点傻眼——180公里线路、364基杆塔,要在10天内完成。平均每人每天至少验收4基特高压塔、2公里线路,相当于每天至少要在30层的楼上爬8个来回。这样的工作量,让每一个参与验收的人员都感到“压力山大”。

  作为验收负责人,王进带领大家把这场攻坚战变成了“对抗赛”:你半个小时能爬到塔顶,那我20分钟就行;你一个小时能走完线,那我40分钟就行,而且保证验收的每个节点都到位。随着纪录的不断刷新,他们也把验收周期缩短到了7天。“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再难的仗也能打得赢,这就是我们‘电网铁军’的承诺!”在一次宣讲活动上,王进这样说。

  在实战中锤炼

  “大国工匠”的锻造也并非一朝一夕,“盖世绝技”的练就并非一招一式。二十一年与线路杆塔的“亲密接触”,让王进练就了一身的工匠技艺。

  “微声辨伤”。线路带电运行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音,如线路有损伤,声音也将产生异常。在距离线路数十米的地面上,王进可以凭耳朵听线路声音的细微变化,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微小铝绞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

  “双手同工”。在数十米的高空,作业人员有时会根据工作需要坐在一根导线上,用一只手辅助身体平衡,另一只手开展作业。而身材纤瘦的王进在多年的体能训练中,练就了惊人的下盘力量,仅用双腿坐在一根导线上,就可以确保自身的稳定,用双手完成作业。正常需要一个小时完成的带电作业,王进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

  “一把抓线”。在使用“秋千法”进电场时,作业人员需要乘坐吊篮从杆塔上像“荡秋千”一样荡到带电线路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撞线或无法进入电场。王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合理发力,控制身体在晃动吊篮中的稳定,用最理想的方式进入电场,同时还能精准判断出自身与带电线路的距离,一把抓住导线迅速进入电场。

  “精准预判”。目前,特超高压线路带电作业进电场有“跨二短三”“软梯法”及秋千法等多种方式,线路缺陷的位置和性质不同,作业人员选择进入电场的方式也就不同。王进能够通过对线路缺陷的综合判断,迅速准确找到进入电场的最合理方式,并罗列出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及安全注意事项。

  近年来,公司系统着力开展智能运检体系建设,让特超高压线路智能化率先成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生动实践,是这场攻坚战中的重要战役,王进在实战中修炼的这些匠心技艺成为了战斗中“法宝利器”。哪些通道的隐患多,哪条线路跨铁路,哪基杆塔在山里,王进手写的30余本线路隐患“作战图”,成为了公司部署线路可视化装置的“规划图”;无人机要重点拍摄哪里,可以搭载什么设备,回传图像如何精准识别,王进凭借着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金点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进深知,自己成功并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于是他开启导师模式让“劳模身边再出劳模、能手身边再出能手”蔚然成风。他的徒弟李敏,是2011年才进入公司的青年员工,在2013年就获得中国电力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带电作业技术比武第二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李敏更是作为等电位作业人员,完成了山东省首次特高压交流带电作业,成为“山东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在平凡中坚守,在实战中锤炼,王进用“敢于有梦、善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不懈奋斗,浇灌出实现美好“中国梦”征程上的青春之花;用“敬业乐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摄影:徐可)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