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为新时代奉献一部红色经典

··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于国鹏

  为新时代奉献一部红色经典

  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实施沂蒙精神传承工程,精心打造民族歌剧高峰之作《沂蒙山》

  巍巍蒙山高,清清沂水长。山东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唱响一曲大气磅礴的沂蒙精神赞歌,礼赞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已在北京、福州、沈阳等地和省内演出40多场,让无数观众流下了热泪、拍麻了手掌。

  歌剧《沂蒙山》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艺成果。这部歌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深情礼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被观众和专家誉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传承红色基因的精品力作”。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主创团队11次沂蒙采风,打造出——

  一部民族歌剧艺术的高峰之作

  烽火沂蒙歌往事,一曲潮音动京华。今年3月,歌剧《沂蒙山》登上北京舞台,引起强烈反响。演出结束,被剧情深深感染的观众,站在剧场里以掌声向艺术家们致意,久久不愿离去。

  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评价:“这是一部气势恢弘,充满豪情,充满正能量,展示沂蒙精神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优秀民族歌剧;是一部舞台呈现立体、演出阵容强大的民族歌剧。”

  书写革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凝魂聚气、滋润人心,歌剧《沂蒙山》卓然耸立成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座高峰。

  八百里沂蒙,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的山山水水,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见证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伟大历史。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专程来到临沂,他深情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亲临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2018年12月31日,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再次指出要弘扬沂蒙精神。

  牢记嘱托,狠抓落实,山东坚定扛起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大力实施沂蒙精神传承展示工程,以沂蒙精神为重点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在创新宣传普及方面,精心创作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文学、影视剧、舞台剧、广播剧、纪录片、专题片等文艺作品。歌剧《沂蒙山》作为重点项目,取材于抗战时期发生在沂蒙山区的真实故事,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是很多人观看《沂蒙山》后的真切感受。“从创意策划之初,我们就坚持以打造全国一流文艺精品为目标。”《沂蒙山》艺术总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桂林表示。

  一流的文艺精品,需要一流的艺术团队去实现。《沂蒙山》从全国范围内邀请高水平艺术家充实主创团队,顶尖水准的编剧、导演、作曲、主演加盟助力。牢记初心使命,《沂蒙山》在热切的期待中,开启这次特殊的红色之旅。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作品就会爆发出多大力量。山东歌舞剧院院长王彬林介绍,为了创作剧本,主创团队先后11次到沂蒙山区采风,参观红色遗址,访问革命后代、沂蒙红嫂,亲身体验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对素材进行精雕细琢的艺术提炼和加工,故事创意和剧本文本经历九次重大修改。”王彬林说。

  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雕琢出《沂蒙山》一流的艺术品质。精心锤炼主题,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获得充分阐发和表达。精心塑造人物,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塑造出海棠、林生、夏荷、孙九龙等个性鲜明的角色。精心排练表演,担纲女主角的演员王丽达在排练过程中,不管多晚回去,都要把当天录下的视频音频再看几遍,每个音符都要再斟酌几遍,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润色改进。精心构思舞美设计,舞美、化妆、服装、道具、灯光、音效等匠心独运,与剧情融为一体,让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守正创新,歌剧《沂蒙山》与时代同频共振,描绘出新时代的精神图谱。诞生在新时代的歌剧《沂蒙山》,在对沂蒙精神的阐发和传播中,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例如,《沂蒙山》的音乐深入人心,曲作者栾凯巧妙地把《沂蒙山小调》等山东音乐元素融入歌剧音乐中,既优美宛转,又大气时尚,既体现着浓郁的山东地域文化特色,又展示出鲜明的新时代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立意高、格局大、艺术精的《沂蒙山》,如一颗璀璨明珠,绽放着夺目光彩,先后被列入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19年度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入选剧目。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文化动起来。三个版本成就——

  一个以文艺精品服务群众的精彩“样本”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的根本价值所在。从北京到沈阳、福州,从济南到青岛、潍坊、临沂,

  歌剧《沂蒙山》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成为文艺精品融入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模范“样本”。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品艺术的需求,以文化人,是《沂蒙山》创作、展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打造三个演出版本,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脚。

  《沂蒙山》演出统筹张楠介绍,“为了最大限度突破剧场条件的束缚,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欣赏到这台优秀歌剧,山东歌舞剧院特别创作排演了三个版本的《沂蒙山》。”

  三个版本分别被称为大版、中版、音乐会版。大版即首演版,对剧场舞台指标要求特别高。中版也被称为巡演版,A类剧场就可以满足演出条件。音乐会版则适当简化舞美道具,更像一支文艺“轻骑兵”,甚至可以搬上乡村、社区的舞台。《沂蒙山》的演出适应性大大提高,观众覆盖面也随之扩大。

  创排中版、音乐会版,面临很多难题。张楠说,三个版本绝对不是简单的“大套中,中套小”的关系,牵一发则动全身,舞美道具都要重新设计制作,演员表演也必须根据舞台变化重新调整排练。“无论想到想不到的困难,我们都全力以赴一一克服。让人特别感动的是,团队成员高度负责,配合默契,没有一个人在工作中‘掉链子’。”

  《沂蒙山》如春风化雨,让沂蒙精神滋润观众心灵,鼓舞奋进的力量。青岛公交集团的70名党员干部观看了《沂蒙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赵思嵩表示,集团正深入开展“攻山头,稳阵地,促进高质量全面发展”工作,攻山头,需要超人的勇气。“学习沂蒙精神,不怕困苦,还有什么样的山头不敢攻!”

  数往知来。《沂蒙山》赓续红色基因,激励担当作为。诞生于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潍柴集团,如今是国企改革的典范。6月5日晚,《沂蒙山》走进潍柴集团。集团管理团队与潍柴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科技标兵及1600名80后青年员工观看演出,全程响起30多次掌声,众多80后员工感动流泪。演出结束后,全场自发起立鼓掌致敬,掌声持续近20分钟。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红色引擎’马力十足,制造强国梦想激情澎湃”。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永续永存,《沂蒙山》深度融入群众,润物无声,用文艺精品温润心灵,启迪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壮美的沂蒙大地上,一处处红色遗址,一件件革命实物,一个个鲜活人物,如同一座座伟岸精神丰碑,熠熠闪光。脚踏沂蒙大地,在岁月回响中追忆往昔,那段血与火淬炼峥嵘岁月,震撼心灵。《沂蒙山》在各地巡演,仿佛把一座移动的“红色文化纪念馆”送到群众身边,让永不褪色的沂蒙精神融入群众心灵深处。

  费县党史办原主任张乃军说,沂蒙大地的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排演进歌剧《沂蒙山》后,就“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与陈列在纪念馆、博物馆中静态展示不同,以一种更有感染力的方式走进人民大众,以一种更有亲和力的姿态融入群众生活。

  “像歌剧《洪湖赤卫队》,在人民心目中有着特别的分量,很多经典唱段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相信歌剧《沂蒙山》也会成为这样一部红色经典,用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党心、爱国情。”张乃军说。

  伟大复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追梦圆梦不能迷失方向。走进校园成为——

  一部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优秀“教科书”

  “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国魂,应永远铭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永远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济南市历城二中学生张芷晴,这样写下自己观看《沂蒙山》的体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需要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培育一代又一代有情怀、有担当、有行动的追梦人。

  追梦,圆梦,绝对不能迷失方向。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马立新说,青少年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何引导、用什么去引导非常重要,首先要看学生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沂蒙山》这样的优秀文艺作品就非常适合青少年,让他们感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树立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是重中之重。培根铸魂育新人,歌剧《沂蒙山》为青少年思政教育提供了一部优秀“教科书”。

  为充分发挥这部优秀“教科书”的作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沂蒙山》进校园活动。5月21日至30日,《沂蒙山》先后在山东职业学院、莱芜技师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历城二中、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山东工艺美院(长清校区)、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演出18场。

  在历城二中,《沂蒙山》连演4场,给成长的青春注入澎湃正能量。“我用青春追着光,我用青春去热爱。”高一年级学生丁楠,在给《沂蒙山》剧组的一封长信中这样写道。她的同学李焯岳说,“从《沂蒙山》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热血情怀,也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转变和成长。”

  历城二中团委书记张宇介绍,学校特别重视立德树人。“歌剧《沂蒙山》的演出,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歌剧这种艺术样式,也非常自然地让大家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那么多同学主动写了观后感,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这种效果是课堂上无法达到的。”

  搭建交流平台,网状互动,《沂蒙山》为青少年思政教育打造“第二讲堂”。在山东艺术学院,《沂蒙山》并不仅仅是完成一次演出。学院请参与《沂蒙山》主创的10名艺术家担任特聘教授,为艺术家和大学生之间交流搭建起一个新平台。利用这一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形成网状交流互动,收到一个“点”辐射“全网”的好效果,非常受大学生欢迎。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授周爱华评价,“《沂蒙山》摆脱单向表演或俗套的说教,凭借比书本讲授更加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使剧场和网络、微信朋友圈都成为思政课的第二课堂。”

  从供给侧入手,《沂蒙山》主动引领,努力抢占舆论高地,担当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网红”“大V”。这个“网红”“大V”并不好当,要不断提供“有意义”还要“有意思”的丰富内容,才能保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张楠介绍,与《沂蒙山》开展巡演相结合,全程拍摄纪录片、音像资料,制作推出“情感篇”“欢乐篇”等十几个视频小短片,借助自有平台和其他媒体平台进行推送。这些“有料”的内容,非常受青少年欢迎。

  《沂蒙山》的“传播链”还在不断延伸,“影响圈”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山影集团正在积极筹备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做好歌剧电影《沂蒙山》创排制作相关工作,在济南做好“沂蒙山”梦工厂演艺园选址、方案策划及歌剧《沂蒙山》常态化落地演出工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沂蒙山》,高举精神旗帜,彰显家国情怀,正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圆梦奋斗的强大能量。

  打造新时代常演常新的经典,《沂蒙山》值得期待的还很多。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