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山东号准了这根“脉”

··

大众日报 · 新锐大众记者 邵方超 李岳岳;策划张德春 任宇波

  7月21日下午,山东省党政代表团由书记、省长率领,囊括16市和部分厅局主要负责同志等30余人,乘坐高铁,前往北京,开启了京冀沪“问道”之旅。

  5天3地22站,进园区、入街道、访企业,深入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山东干部一路轻车简从,边看、边学、边思考、边总结,真切感受三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奋发有为的务实作风、制度创新的丰富实践。

  学习归来,代表团一下高铁,就地在济南西站会议室召开总结会议。

  总结过程中,省委书记刘家义提出一个关键词——流程再造!

  (一)

  从去年的“制度创新”到今年的“流程再造”,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应该说,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发展特点,也自然就有不同的发展经验。取回的真经,自然就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是“流程再造”?

  这是继去年赴南方三省学习提出“制度创新”之后的延续。去年7月5日至8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当时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总结时强调,苏浙粤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流程再造”是“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化,是制度创新根本性的举措,意味着省委对山东发展把脉更加精准更加精细。

  可以说,没有流程再造,就没有制度创新。流程不改革,再好的制度举措也没用,再好的规划、方案也运转不起来、落实不下去。

  梳理北京、上海、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无论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创新,还是“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审批改革,无论是聚集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创新要素的“平台思维方式”,还是打破壁垒,消除“数据烟囱”的“城市大脑”建设……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够把事干成、干好,能够干成干好打基础、利长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事,无一例外,都紧紧抓住了“流程再造”这个关键核心。

  (二)

  所谓流程,顾名思义,是一种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

  流程再造,就是要对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目的是让各个节点之间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让这种“次序”“顺序”变得更加科学、平顺,从而实现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要素的飞跃性改善。

  说得明白点,就是一种用户思维,核心是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一种追求全局最优的管理思想。

  事实上,关于流程再造,早在去年年初的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上,就已经提上日程。省委深刻认识到,工作运行机制这一看似技术层面的问题,实则是体制障碍,流程不通、环环受阻,极大影响效率,降低工作质量。

  比如,一些重大事项特别是民生保障,急需资金、嗷嗷待哺与大量滞留闲置、趴在账上呼呼睡大觉并存,不能及时发挥资金效益与资金多头管理、严重分散、大量浪费并存,同一件事多部门一哄而上,资金投入重复浪费与众多事情无人管、无资金保障并存;

  比如,考核本应是检验政策、目标、措施正确与否,检验下级落实、担当、尽责成效的“指挥棒”,却一定程度成了繁琐哲学,简单问题复杂化,成了显摆权威的手段;

  再如,信息孤岛、烟囱林立,厅厅建网络、层层管数据,这种数字垄断、信息隔绝,把一个技术先进、有利民生、便捷群众、提升效率、保证质量、阳光透明的大平台,变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的代名词……

  流程机制的不通不畅,导致服务体验不舒服,获得感不明显,老百姓意见很大。说到底,这就是流程设计出了问题。

  着眼山东长远发展,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来上一场破旧立新的“流程革命”,以机制流程系统优化,促发展效能全面提升。

  (三)

  具体该怎么干?

  参观完北京政务服务中心、双井街道,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感叹,这叫“从群众笑容里看实效”。

  北京通过流程再造,把改革落实在干部岗位上,聚焦在社会诉求回应里,很好地解决了工作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给我们深刻启示:

  去政府办事方便不方便,是流程再造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站在群众的视角思考流程,以群众的感受确立标准,将流程再造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流程问题,在本地区本部门有哪些具体表现,体制机制症结在哪里,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当前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是什么,就应该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改在发展的关键处,改到人民的心坎上。

  流程再造,由企业和群众需求引发,但我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层面上。

  从优化流程切入,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改革举措,更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其复杂和艰难程度不亚于任何一场革命。

  这几年,我们研究出台了国企“10条”、非公“10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企“35条”,最近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又审议通过了开发区改革“24条”……一系列有效制度供给,只有落实落地、执行到位,才能激发内生动力。

  在现实中,我们有些制度创新推不动,根源在于有的地方和部门装着自己的“小九九”,抱着权力不放,不想舍弃既得利益,不愿动自己的“奶酪”……新与旧、破与立之间,必然是一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应该认清,今天克服的困难越大,为未来创造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现在解决的矛盾越大,为今后释放的发展能量就越大。

  我们必须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山东发展负责的态度,勇于向部门利益开刀,坚决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壁垒、机制障碍,以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制度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

  流程再造,“造”的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责编:马婉莹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