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山东青岛平度市仁兆镇:4万多亩大葱迎来收获季 助力农户致富增收

··

  进入10月以来,在山东青岛平度市仁兆镇的大葱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十几帮务工人员重复着拔葱、捆葱、搬运、装车的工作。2020年仁兆镇在收获大蒜后,共计种植大葱近五万亩,大葱作为“短、平、快”农作物种植产品,每亩效益超过1万元。2017年以来,仁兆镇大力推广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率先实现了大葱育苗、定植、移栽、收获等工艺流程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大葱丰收带火用工潮

  青岛日报记者在仁兆镇窦戈庄村大葱种植基地里看到,看着满载大葱的卡车向外驶去,大葱价高畅销,村民们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虽然,收获大葱劳动强度较大,村民们依旧干劲十足。

  “我家种植了5亩大蒜,收获后就栽了5亩大葱,2020年价格高,比种玉米划算多了。”窦戈庄村民刘学民高兴地说,2020年葱农克服雨水内涝的困难,大葱每亩产量可达到5500公斤,目前地头收购价格2.2元每公斤,每亩收入超过1万元,优良的区位优势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取得了成功。看到大葱获得丰收,并且不愁销路,村民们对种植大葱增添了信心。

村民抱着大葱心里乐开了花

  仁兆镇发展蔬菜产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直接带动2000余户村民务工增收。张百成是窦戈庄村民,他成立劳务公司,组织村民抱团务工,村民不出镇就可以务工,每天300—500元的务工费,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既有收入来源,还能照顾到家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窦戈庄村民窦在永说。

  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

  2018年以来,仁兆镇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在东寨子村试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大葱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对于促进仁兆大葱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快推动仁兆镇蔬菜产业化进程具有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南淖泥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先学介绍,传统人工种葱一人一天能种1亩地,而1台大葱移栽机的作业效率为每小时种1亩,是人工种葱效率的8—10倍。秧苗从秧盘中的推出、皮带输送、开沟、种植、培土过程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具有经济性好、作业效率高的优点,而且轻量便捷、操作简便,用完秧苗可自动报警。该机行距、株距可调,移栽后秧苗垂直度、入土深度、土壤紧实度均优于传统人工移栽,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移栽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

大葱种植实现机械化

  “乡村振兴工作队根据村民的种植习惯和土壤特点,在这里做大葱栽植一体化试验,现在看,是成功的,每亩费用1360元,比人工栽植费用差不多,种植户不用自己忙活,可以干别的多挣一份工钱,确实好,老百姓很认可。”东寨子村党支部书记于立武说。

  “农创客”赋能乡村振兴

  仁兆镇紧邻土地肥沃的大沽河,是青岛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仁兆镇12万亩耕地中,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主要品种为大蒜、大姜、大葱、土豆、圆葱等。目前,蔬菜播种、收获主要靠人力种植,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菜农热切期望发展机械化。全自动大葱钵苗移栽机,作业效率1亩/小时,秧苗从秧盘中的推出、皮带输送、开沟、种植、培土过程的全自动,具有经济性好,作业效率高,轻量便捷,操作简便,全程自动化,无苗自动报警,自由选择间距等特点。

仁兆镇的大葱种植基地

  “我一人一天腰酸背疼地才能栽1亩地大葱,机器1小时就干完了,以后还得用机器种。”仁兆镇东寨子村农户刘丽说,种绳蔬菜播种机可实现开沟、播种、滴管、覆土、镇压同步完成,深浅自动调节,播种深度均匀,速度可调,作业效率高,一台机具每天可作业30亩,还配置了自动差速器,可实现原地转弯360度,适合小地块作业。

  在仁兆镇还有一名农民发明家刘德波,他研发的大葱收获机,也为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帮助农民增收;刘德波团队已经拥有5个发明专利,采用按需“定制化生产”的方式,一个订单7—15天的周期完成。1台大葱收割机一天可以收30亩地,这在之前是人力30天的劳动量。刘德波成功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机合作社+创业基地+农机户”的农机产业化经营路子,从一位“农机达人”成长为“农机创客”。2016年,刘德波的发明还问鼎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并入选了“中国农业人才库”。

  2020年仁兆镇种植的4万多亩大葱收入在4亿元左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崔汝平)

  (稿件原载于2020年10月10日观海新闻客户端)

责编:马婉莹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