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脚步》第31期丨徐景安:未来四十年,建言深圳做幸福城市示范
··
记者:张玉升 窦永浩 见习记者:赵子周 剪辑:张玉升 赵子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徐景安简介
1941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5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调深圳任体改委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推进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首创企业产权转让市场,主持设计深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等。
2012年“幸福中国”的倡导者。《21世纪幸福宣言》、《幸福企业宣言》、《共享深圳宣言》的执笔者。
2009年创办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开通热线电话,提供电话咨询。同年被评为“第二届鹏城慈善楷模”。先后指导创建幸福城市、幸福企业、幸福养老。首创幸福人格培训。2019年获“百位深圳改革人物”称号。
“你看我今年七十九岁了,身体很健康,血压也不高,心情很愉悦,为什么?投身公益慈善,推进幸福事业,还能够有所付出,自己感觉人生有价值,活得有意义……”
访谈徐景安,于我而言,深深被他的高屋建瓴又接地气的思考和表达所打动,别看他近八十岁了,国际国内,时事大事,民生热点,各种数据,他都脱口而出,逻辑严密,观点新锐,让人叹服。
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我们访谈他的时候,是在一座大厦的一楼大厅,旁边时常有人走过,会打断我们的交流,让人吃惊的是,每当旁人走过以后,每次他都能续上刚才的讲话,丝毫不受影响……
“未来的四十年,深圳要转向人民幸福为目标,要改善保障民生,要全覆盖,要关心人的情感,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作为深圳的改革老人,对于深圳的现在和未来,徐景安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继续有着精彩的表达。
1、六年五件事:参与多项改革,提出多个概念
“我为什么到深圳来呢?我有理想和目标啊。”
时间拉回到1987年,徐景安在那一年从北京调任深圳,任深圳体改委主任,上任伊始就在深圳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
“企业制度如何改革?当时是一个全国性的焦点问题,在北京有两种声音,一种主张搞承包,学习安徽小岗村承包经验,认为一包就灵;另一种则是激进改革派,提出企业私有化……”
徐景安时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对于上述两种声音他都持反对态度,“搞承包,要一家一家去谈,全国那么多企业,怎么谈得过来?搞私有化,注定走不通……”
他认为,股份制才是企业改革的方向,“股份制不仅能解决企业制度问题,还可以解决投资体制问题、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所以来到深圳,就任体改委主任,徐景安用“如鱼得水”形容之,接下来,他发明了一系列新词汇。
为了处理企业转让和破产,他又提出“强制产权转让”、“强制企业破产”的新概念,明确写到相关文件里,“消灭企业亏损,消灭亏损企业”……
他专门成立了一个产权转让办公室,后来在此基础上,到1993年,转为深圳市产权交易所。
“设立产权交易机构是我发明的,西方的企业是私人的,而我们国家当时大部分的企业是国有的,要卖掉,一定要通过产权转让机构审核……”
深圳体改委还提出,改革当时的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实行国资委、集团公司和一线企业等三级管理,确立国企制度的管理改革……
在1992年的全国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徐景安发言建议,改变过去企业按所有制划分的做法,改成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公司……这个概念发展开来,就是全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根据深圳流动人口多的现状,深圳成立社会保险改革工作小组,由此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由股份制改革到企业破产、转让,再到产权交易、国企管理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徐景安亲身参与推进的深圳这一系列改革,现在听来,犹如一声声春雷,震动着深圳,震动着全国……
时间走过三十多年,历史已经证明,在深圳的改革史上,在中国的改革史上,徐景安注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研究不停步:关注精神健康,聚焦情感护理
1993年,告别深圳体改委,徐景安一度下海创业,“没有挣到什么钱,接下来的近十年时间,我什么也没干,回归自己的老本行,研读中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研究中国的国情……”
他观察到,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三大矛盾日益凸显,那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我的关系,“那个时候雾霾还没有那么严重,但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道德问题、贫富差别等,已经开始显现……”
徐景安查到一个数据,全国每年的自杀人数大大高于交通事故死亡、工伤事故死亡、刑事案件死亡、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精神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这给我巨大的震撼,我开始反思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开放,为什么要发展,不是为了民众的愉悦和幸福吗?”
由此,他开始关注、研究中国人的精神健康,提出一个新概念:情感护理。在他看来,国人的精神健康保障应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精神病治疗;第二是心理咨询;第三要情感护理。
“从数量上看,精神病患者是少数,心理有疾病的也有一部分,几乎所有人是情感困惑……”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困惑,人人都有情绪,有了困惑没地方讲,时间一长,长期积压,各种心理障碍、自杀、抑郁症就随之而来……
关注到这个现实问题以后,徐景安找到时任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在他的支持下,于2009年创办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情感护理的口号是:人人都有困惑,要关心、关注、关爱,人人都有责任来关注、关心周边人的情绪。”
中心面对低收入群体,无偿提供服务,广受好评,媒体纷纷介入报道,他首倡的情感护理模式被纳入广东省社会发展纲要。
随后数年,徐景安先后指导金华市、秦皇岛市、中山市成立情感护理中心;为了将此项目持续开展下去,他又成立精神关爱基金会,四处筹款,忙个不停……
由当年叱咤风云的一位改革者,到退休后成为一名公益人,徐景安一直没有停止思考的脚步,关注社会现实……
3、建言示范区:建设幸福深圳,探路幸福中国
对于深圳的未来,深圳被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该如何走好新的四十年,徐景安有着一番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他看来,历经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它的任务,“当年的任务是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个发展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
徐景安强调,接下来,深圳要进行一次新的历史性转折,要从以发展为目标转向以幸福为目标,在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再次充当全国的标杆和示范,走出一条“幸福深圳”的路子,为建设“幸福中国”探路。
“这具有更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以提出‘幸福香港’、‘幸福台湾’、‘幸福澳门’,消除意识形态的障碍,统一海峡两岸。更是为以追求财富最大化的现代文明转向幸福最大化的人类新文明做贡献。”
徐景安表示,坦率地说,现在抓发展,全国都有经验,深圳的示范作用已经实现了;但怎么抓幸福,中国还没有经验,深圳就应该转向:怎么使老百姓更幸福?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求深圳“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徐景安分析说,这是深圳问题的核心,也是中国问题的症结。
他指出,深圳的GDP是户籍与非户籍共同创造的,深圳的财政收入也是户籍与非户籍共同贡献的,“深圳的口号是‘来的都是深圳人’,社会保障却做不到一视同仁……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一样,但深圳更为突出、更为严重……”
如何建设幸福深圳?徐景安建议,要以“民生幸福标杆”为目标,制定民生五年规划。用民生规划“倒逼”产业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不合理开支,实现向非户籍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区基层倾斜。
他进一步指出,“制定民生长远规划是目标与方法的创新,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为全国做示范”。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徐景安表示,深圳2019年人均GDP超2.9万美元,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深圳作为全国最富有的城市,也最有条件朝着这个方向、目标努力,在全国城市中再次做出示范……”
改革老将,壮心不已,对深圳寄予厚望。
(访谈时间:2020年12月2日 访谈地点:深圳)
深圳的脚步,中国的脚步
2020年,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深圳做对了什么?中国做对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评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广州新闻中心在2020年走进深圳,推出大型原创全媒体产品:《深圳的脚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区40年》,访谈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业精英,通过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呈现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亮眼数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千千万万的新深圳人,奔来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献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离不开千千万万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奋斗,深圳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挥洒汗水、共同书写;深圳的辉煌,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区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胎记一般,蕴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蕴藏在深圳飞速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中。
……
深圳历史,个人亲历;深圳经验,个人评说。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经验,将透过40期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走向山东,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