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图片撷英丨智能生活方便你我 增效增收智慧农业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12月21日至12月27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农民日报等央媒,用镜头聚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智能生活、“三农”发展、海洋经济、科学考察、非遗传承等。

  图片是凝固时光的艺术。从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图片撷英,既可以发现山东之真、山东之善、山东之美,以及山东之精采、山东之活力,又可以看到亿万齐鲁儿女奋力前行的铿锵脚步!

  一、主打图片

  本期主题:关注智能生活

  智慧农业 增效增收

  隆冬时节,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智慧农业产业园内的西红柿陆续采收上市。近年来,兰陵县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智慧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兰陵县智慧农业产业园内,智能小拖车正在运送采摘的西红柿。房德华摄(人民日报12月22日1版)

  “科技课堂”伴成长

  12月22日,大信普东小学学生进行机器人运球比赛。

  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大信普东小学开设机器人课堂,学生们参加机器人科技课程的学习,进行机器人作品展示。课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成为小“创客”。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竞技智能机器人

  12月20日,山东科技大学举办了大学生智能机器人竞赛,数百名大学生同台竞技机器人循迹、机器人爬坡避障、机器人定向取物等项目的比赛,感受智能机器人的魅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图为山东科技大学学生正在进行智能机器人技能大比拼。韩洪烁摄(光明日报12月21日8版)

  打造智能化“蓝色粮仓”

  图为山东省烟台市“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12月25日摄)。“耕海1号”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该平台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装备打造“蓝色粮仓”,推进智能化渔业养殖、休闲渔业、科技研发和海洋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高兴贵摄(经济日报12月26日2版)

  二、图片故事

  山东郓城:古筝新曲唱振兴

  “古筝之乡”山东省郓城县有着600多年的古筝制作历史,近年来不断加强古筝技艺的传承与挖掘,并将古筝文化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培育,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古筝奏响乡村振兴新曲。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12月25日,在郓城县双桥镇,工作人员在加工古筝。

  12月25日,在郓城县古筝坊,郓城古筝制作工艺第24代传人李钦民在制作古筝。

  12月25日,在郓城县鲁韵古筝艺术学校,古筝乐传承人刘瑞强指导孩子们在排练古筝乐节目。

  三、面孔

  邱昊:科技扶贫大棚直播带货忙

  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汇鑫街道北邱蔬菜大棚基地建有6座科技扶贫棚,在扶贫大棚里直播带货成了退伍返乡军人邱昊每天的工作重点。“‘扶贫棚’里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价格低,而且买这些货就是在扶贫,所以深受网友欢迎。”邱昊说,直播带货、为扶贫下单正成为一种潮流。直播中,新鲜的农产品成了线上“爆品”,北邱村的致富路变得更宽广了。

  图为邱昊正在扶贫大棚直播带货,他推介的扶贫产品经常“秒光”、卖断货。马爱平 刘凯摄 (科技日报12月23日3版)

  于阔涛:企业每一天都必须有价值

  青岛青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阔涛。(经济日报12月27日12版)

  端鼓腔传唱“好声音”

  近日,在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爱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国家级非遗端鼓腔传承人杨成兴(右二)带领剧团用新编唱段《全会精神传四方》传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王恒 摄(农民日报12月23日7版)

  李淑芳:用大爱,守护一座“小岛”

  青岛市政协委员李淑芳,是一名教育系统的公务员,也是“支教岛”创办人。“支教岛”是一个致力于农村地区学校发展及教师成长的公益组织,全国已有近3000名乡村教师从中获益。“‘支教岛’会一直存在下去,直到农村老师不再需要培训的时候。”李淑芳说:“只要我能动,我就能做下去。”

  图为李淑芳到乡村学校参与支教。郭帅(人民政协报12月22日11版)

  四、微观山东

  雪趣

  日前,一场大雪将山东省荣成市装扮得银装素裹。在荣成市区樱花湖,数百只天鹅沐浴着温暖的冬日朝晖,或游弋或飞翔,尽享雪趣。林海珍摄(人民日报12月21日6版)

  海上“冬耕”

  12月24日,在山东荣成桑沟湾海洋牧场,出海作业的船只往返于海上养殖区和码头之间(无人机拍摄)。

  寒冬时节,山东威海荣成市海洋牧场上依然热火朝天,养殖工人们忙着进行海带、扇贝“播种”,更换养殖浮漂,整理养殖筏架以及清理海草等海上作业。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

  年度调水

  12月23日,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启动东线新的年度调水。新华社发(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供图)

  花红菜绿美乡村

  12月23日,在菏泽市定陶区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将西红柿种苗装箱。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近年来将扶贫专项基金注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发展玫瑰种植加工和蔬菜育种,一方面通过建设温室大棚、厂房出租给承包户,稳定租金收益助力脱贫攻坚;另一方面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为当地稳定发展添活力。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借“光”增收

  图为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大沙洼三村光伏电站。沾化区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新模式,利用人居环境整治新增的土地建设光伏电站小镇,使村集体年均收入达8万元以上,助力村民借“光”增收。闫兆国摄(经济日报12月24日2版)

  实施“归雁大学生”培养工程

  今年以来,山东聊城度假区深入实施“归雁大学生”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基层后备人才和党员队伍建设。图为12月23日,“归雁大学生”在聊城度假区开展调研。肖长博摄(光明日报12月24日10版)

  铁路运输助力商品车产销畅通

  12月25日,在青岛即墨国际陆港济铁物流园,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生产的汽车准备通过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线发往全国各地(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为助力商品车产销畅通,今年1至11月,青岛即墨国际陆港济铁物流园发挥铁路运输受气候影响小、安全性高、车运量大的特点,累计向全国各地发运商品车11余万辆。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一线监督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一线监督,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精准发现落实惠民政策等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图为该区纪委监委干部到张村镇福德庄村草莓采摘园走访了解情况。刘兵 摄(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3日3版)

  “海洋地质七号”科考船交付使用

  12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七号”科考船在山东省威海市交付使用,该科考船也正式加入中国地质调查局科考船队序列。

  据了解,“海洋地质七号”科考船长57米,宽8.8米,最大航速16.5节。可以进行多波束测深、重力、磁力、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侧扫声呐、地质取样等多种海洋调查,主要承担国家近海基础地质、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图为“海洋地质七号”科考船在山东威海交付使用。张进刚 王健高(12月21日4版科技日报)

  研学游热起来

  研学游正成为曲阜文化旅游发展新业态。杨国庆摄(光明日报12月24日5版)

  娃娃舞龙迎新年

  12月25日,幼儿园小朋友在练习舞龙。

  当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一家幼儿园开展“舞龙迎新年”活动,小朋友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学习传统舞龙,迎接新年的到来。新华社发(陈彬 摄)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整理报道)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