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三项科研成果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1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鲁政发〔2020〕18号)正式发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中药‘效-毒整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余之刚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乳腺癌高危人群社区筛选技术的验证与推广应用”和苑辉卿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抗前列腺癌天然活性小分子的化学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分别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蓉教授项目团队紧密围绕以下制约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如何科学认知其效毒特征、效/毒网络,明晰其效毒作用机制、毒-效-证内在关联关系,合理辨识其效毒物质基础、效/毒质量标志物,针对功效与毒性整合分析与评价技术不完善的现状,在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支持下,历时13年,率先提出“中药毒性与功效和证候密切相关,毒性可在功效和证候的背景下去科学认知、系统评价、合理应用”、“基于临床生物学替代指标集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和药效评价技术”以及“基于效-毒相关的Q-marker合理辨识与科学控制”的学术思路和“效-毒整合”研究与关联评价策略,构建了基于效-毒整合的作用网络预测、效毒作用特征、机制靶标验证、物质基础确认、质量标志物研究的中药评价技术体系,并将中药“效-毒整合”评价体系用于疗效确切又有ADR报道的中成药再评价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发表论文215篇,副主编著作4部;经省内外20多家单位技术应用推广,培育中药大品种6个、获临床批件2个,近三年项目团队横向收入4552.90万元;企业相关产品新增销售24.82亿元,新增利税3.01亿元。

  余之刚教授团队获奖项目《乳腺癌高危人群社区筛选技术的验证与推广应用》获得原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京科技大学及鲁东大学合作完成,是国内最早探索适合中国女性特征乳腺癌预防模式的体系研究。项目明确了中国女性中新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筛选指标,进一步优化了团队前期建立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并藉此创建了适合中国女性的乳腺癌高危人群社区筛选适宜技术;建立了2000余人的标准化乳腺癌高危人群队列,并开发了乳腺癌风险在线预测评估及信息追踪系统;在以上工作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社区初筛-精准复筛-个体随访”的中国女性乳腺癌风险分级预防模式,为开展中国本土化的乳腺癌预防提供了优化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SCI论文40篇,他引499次,并申请发明专利1 项,软件著作权1 项。项目建立了江苏省泰兴市高危人群筛选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并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等国内5家医疗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广人群约5万人,筛选乳腺癌高危人群2000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为未来进一步系统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风险干预策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苑辉卿教授团队研究聚焦转移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mCRPC),mCRPC是高死亡率的男性恶性肿瘤,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是唯一中度延长其生存期的治疗方案,但约50%的患者对多西他赛天然耐受,临床治疗手段有限。苑辉卿教授团队历经十年研究,通过对苔藓等植物来源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一系列靶向前列腺癌的炎性微环境、靶向溶酶体介导的耐药以及诱导肿瘤细胞非凋亡性死亡的新型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对结构新颖、活性明确的潜力化合物进行化学全合成、修饰改造及衍生物制备,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用靶点、药效学及毒副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项目通过团队间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借助学科交叉的优势,利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发现新型抗前列腺癌的特色潜力化合物,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扎实的实验基础。该项目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总经费逾400万元,并在药学、肿瘤学等经典杂志发表34篇SCI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不仅在学术理论有突破,也为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奠定良好的基础。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奖励在实施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社会公益、重大工程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等项目中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三项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推动了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为山东省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通讯员 龚立平)

责编:王乐双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