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离校”与“就地过年”,这可咋选?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先说“强制离校”。
“非必要不留校”是不少中低风险地区高校的放假举措。比如,一所“双一流”高校1月14日发布寒假通知,明确学生于1月20日前分批放假,没有考试任务的学生即日起离校。寒假期间原则上非必要不留校,离校后未接到通知不得自行返校。
有学生抱怨道,“我下个学期就要毕业,春节回家的话担心疫情形势加重,返校遥遥无期,会影响下学期找工作。我和家人商量后,还是觉得留校比较稳妥。但学校却因为我学校、老家都是低风险地区,认为‘非必要不留校’,要求我返乡。”
面对学生抱怨,学校也有苦衷。“要求学生尽量离校,有利于学校管理,意味着学校将承担更小防疫风险、责任。”有资深大学教师、高校管理者和辅导员谈到这个问题普遍认为,“学生留校,每日的防控举措、查明去向、测温观察等工作难以避免,肯定会增加部分教职员工的工作量。”
不仅如此。“尽管对于疫情防控大家都有了去年的经验,但今年的疫情发展形势仍然不明朗。把学生留在学校,保险起见最好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容易引发学生反感;而开放校园则会增加隐患,一旦出问题,责任、后果学校也难以承担。”多位高校辅导员说。
于是,“强制离校”成了学校首选。
再说“就地过年”。
据央视新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先后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等。北京市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多个省份发出倡议,主要内容为外地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乡”,本地居民“非必要不出省”“各企事业单位错峰离岗返乡、实行弹性休假制度”等。
春节期间人群跨地域大规模流动,必会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基于切断病毒传播链条的考量,号召“在工作地过年”“减少出行”,是合情合理的。多个省份出台举措倡议“就地过年”,也是落实属地责任、凝聚抗疫合力的体现。
单说“强制离校”,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有道理。
单说“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有道理。
但是,两个道理碰到一块,似乎让不少学生很尴尬。正如记者调查,“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留校”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闹心事”。“外省大学生太难了,学校要求‘非必要不留校’,老家政府提倡‘非必要不返乡’,学校和家都不要我啦?”部分大学生陷入“想回不能回”“想留留不下”的尴尬,吐槽夹在中间太难。
“强制离校”与“就地过年”都有道理,但不能让学生夹在中间为难。希望各地各高校考虑这一实际情况,不能简单一刀切,不能简单发个通知就把学生撵出校园,而要多些换位思考,多些共情意识,拿出治理智慧来,拿出有效办法来,让有条件的学生能有办法回家过年,让留校的学生得到学校合理安排和照顾。
(新闻来源:半月谈、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