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政协委员林红昕: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破解招工与就业“两难”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翟岩 高志玟 通讯员 吴华 德州报道
1月22日,德州将进入两会时间,目前已有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自己提案建议。 德州市政协委员、武城县工商联主席林红昕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本次两会她带来了3件提案建议,涉及乡村振兴、企业治理、人才就业等多个方面,其中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定制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是她的主要关注点。
近年来,中小民营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林红昕认为,从产生原因上看,这两方面的问题并存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但通过与民营企业、职业院校人员座谈和部分民企订单式培训班的尝试,建议大力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搭建起人才沟通的桥梁,以缓解德州市“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问题。
为此,林红昕建议,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参与高校课程计划设置,高校也应主动与企业对接,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建立课题小组,制定培养计划,合理安排学生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培养目标和学时学分以及考试要求,让学生课程与将来从事的工作贴合度更强。
在“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还应当加强校企互动,校企双方互聘。由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就业前更早接受岗位知识训练;安排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案例素材,使教学不与社会脱轨。
同时,还要增强企业与学校间的合作互信。企业与高校共同出资建立符合企业生产实践的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实验室,既可以增进企业与学校间的交流,又可以使学生就业前更早接受岗位知识训练,企业岗前培训前移,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结果。
“对于刚从学校中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而言,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马上做出成绩并不现实,因此,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忽视对于人才的培养。”林红昕说,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的人才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可以有效破解当前人才供需中的不均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