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中】

··

【按】韦辛夷先生的“红竹迎春展”开展,80幅轴装朱砂红竹子在柔和的射灯映照下竹影摇红、赏心悦目。省城担纲文化艺术的媒体人悉数聚于展厅读画论文。话题自然是从竹子始,又从竹子终,所论由今及古,再由古及今,大家纵横开阖,发言热烈,以文化为主线,旁及其他。座谈会参加人员:臧文涛(主持人)、由卫娟、赵晓林、郑铁军、霍晓蕙、傅晓燕、贾佳、高超、徐尘、鹿毅、韦辛夷。(按发言顺序排列)

此雅集实属“四美具,二难并”,真个是“幽赏未已,高谈转清”。现将当日诸贤发言整理出来,分为上、中、下三期推送给大家,以飨众老友。

红竹迎春,红竹迎春,今天是辛丑年正月初八,我们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而春天也与我们同行了。

中【第二集】

上:臧文涛、由卫娟、赵晓林、郑铁军、霍晓蕙

中:傅晓燕、贾佳、高超、徐尘、鹿毅

下:韦辛夷

傅晓燕

山东商报《风雅》专刊主编

与韦主席认识也有十多年了,当然比30年的老师们还是短了一些,但是通过这十几年的交往,我觉得韦主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老师,也是很让人尊敬的一位老师。因为每次去韦老师那里交流,总是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回去还是要多多努力。

今天看了韦主席创作的这些红竹子,我想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干净。

不写墨竹写红竹,秋山如醉酒一壶。

朝霞才映晚霞映,神女衣袂照高烛。

庚子冬遁翁辛夷撰

韦辛夷|68x68cm

一是它画面的干净,画面的干净就是落的每一笔,都没有多余的东西,好像多一笔则繁,少一笔则简的那种感觉。它画面的干净,肯定是得益于韦主席深厚的笔墨功力和文化修养。

伊子伊子问流年,川逝六十四年前。

寄意寒星荃不察,一枝红竹伴月残。

遁翁辛夷画

韦辛夷|71x36cm

二、我感觉是气息的干净。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作品,看后感觉好几天都过不来劲儿,好多作品我们不愿意再去看,因为看了之后回去还要洗一洗内心。但是韦老师的作品,我们看后觉得它确实是给我们内心一种很好的滋养,一种温润的感觉,它是一种很干净的扑面而来的文化的气息,这就是韦老师这些红竹子给我的感觉。

又见龙孙长凤毛

韦辛夷|34x34cm

三、我想说的是,韦主席在年底拿出这么多的红竹子作品来,给了大家一个意外之喜,就如刚才文涛老师说的,他在去年的时候仅一幅作品就可以呈现一个大的展览,给大家很多的震撼和感染,而今年又换了章法,让大家觉得挺惊讶,但是我觉得也不惊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这背后有韦主席几十年的积淀,因为他的学养和经历太丰厚了,他拿出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形式,我都感觉是我的接受范围之内的,是肯定会呈现这样的形式。我就说这些。

叶叶如闻风有声,消尽尘俗思全清。

夜深梦绕湘江曲,二十五弦秋月明。

元贤吴镇咏竹诗

韦辛夷|34x34cm

臧文涛:傅主编说的很重要一点是:干净。辛夷先生的画像他的人一样,其实咱们平时看到有些画家的画,其实难以形容,它是脏乎乎的,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朱砂其实也是有很多种,因为平时看到很多朱砂画的作品,有些颜色也没有这么纯正,真的不知是为什么。下面我们请齐鲁晚报的著名记者贾佳,也是给韦辛夷先生做过很多推介工作的,从《齐鲁壹点》到《齐鲁鉴赏》都做了很多。有请贾佳聊一聊。

贾佳

齐鲁晚报《齐鲁鉴赏》责任编辑、《齐鲁壹点》书画频道记者

我聊一下对这个展览的一些感受。

那天徐尘发给我了图,我把这些作品每一幅都看完了之后,就有了深刻的感触:80幅作品,就一个题材,每一幅都不重样,而且每一幅都特别耐看,让人特别激动。我那天就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领略了他的匠心所在。我看到韦老师画的这80幅竹子里边有风竹有雨竹,还有老竹,有新竹,还有一些折枝竹子,我就领悟了一个意思:这就是韦辛夷先生他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题材中挖掘出新意来。他特别擅长把一个比较单一,或者是比较常见,别人去画会比较枯燥的题材新翻杨柳枝,他就会把它做的比较有趣味,再推向极致。就像刚才蕙姐说的那样,画李清照也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韦老师比较用心的地方。另外我觉得这个展览还特别难得的是,就是徐尘在前言里面提到的说韦老师是在画大画之余,每天早上晚上挤出一些时间去发枝添叶的,我觉得韦老师特别珍惜时间,他在大画创作的时候还能画出来这么多的精彩的小幅作品,而且每一幅作品都是这么用心地去画,展示给我们的也是让大家觉得特别耐看,非常让人感慨,如果说韦辛夷先生的大画是“致广大”的话,那么这些红竹子小画就是“尽精微”了。

金玉慎高节千载承清欢

韦辛夷|71x36cm

另外我觉得这些竹子还特别有一种画面感,这个画面感体现在韦辛夷先他创作这些题画诗里面,这些题画诗每一首读起来,都能想到他创作的时候的一个情景,给我记忆深刻的一首是:“凝思调朱墨,心下本无竹,忽闻稚孙语,介个女成图”。“介”和“个”与“女”字应该就画竹叶的方法,我就觉得这个特别有画面感,有故事性,有温度。

凝思调朱墨,心下本无竹。

忽闻稚孙语,介个女成图。

韦辛夷|71x36cm

另外,我入行这几年从韦辛夷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读书方面,他经常督促我要多读点书。我们也经常聊一些有关读书的话题,或者他有时候看到一本有意思的书也会及时地给我们推荐,我觉得这是韦辛夷先生特别提携我们这些后辈的地方,也是他那天开幕式能吸引那么多人来看这个展览的一个原因。再一个就是我觉得韦辛夷先生他画画、做人、读书,是特别追求极致的,这一点徐尘也有相同的地方,两个人有很多的共通点,所以这个展览能做得这么细致这么到位,特别受欢迎,朋友圈也好评不断,我觉得这个也是跟徐尘的倾心付出分不开的。大概聊这些吧。

枝结连理竹报平安

韦辛夷|71x36cm

臧文涛:这场展览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展览很低调,没有什么通知,结果最后开幕式的地方站都站不开了,不少外地的朋友也都赶过来了,我还是站在这个展厅很远的地方,翘首站在这里听,这说明人人心里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下面想请一个很有魅力帅哥聊一聊。他前段时间刚刚做完了《画说山东》大型展览,集策展人、主持人、制片人、艺术推荐人多重身份于一体的高超。他给韦辛夷先生做了很多推广,包括从各个平台上。去年《吾问西东》的展览上,给韦辛夷老师和孔新苗老师做了一个对话谈话节目,也特别讲究,我当时也在现场印象很深。好,我们请高超聊一聊。

高超

山东诗画声文化总经理、《画说收藏》制片人、主持人

首先对韦老师的这种敬仰就无需多言了,包括今天在座的,平时我都很敬重的各位老师,现在想想其实挺斗胆的,大哥大姐地叫着,咱其实完全是这小辈里边的小辈儿,我觉得说多了显得客套,但是内心对大家的这种崇敬心情我是一直有的。

我就从我的角度来说几点。

淡烟轻扫一窗云

韦辛夷|51x24cm

一个就是从策展方面说,这几年就打入行里以来,所接触的这些展览里边,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场展览:一场是《吾问西东》展,一张画,是臧文涛先生策展的;再一个就是这场《一枝一叶总关情》,我觉得这两场展览充分展现了策展的魅力所在。参展的作品无需多言,其实我们在其他的展览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好的作品,但是从策展的角度看,里边有没有融入一些策展人的思想、理念、观点?还有他的能力?就另当别论了。我觉得这两场展览从整体策划而言是特别值得我学习的两场展览。

恰巧这两场展览的服务对象是同一位我们特别敬仰的老师,这就成了一件特别值得耐人寻味的事情。

《吾问西东》

韦辛夷|475x363cm

今年年初的时候,不能在外拍片子了,于是就在家中报了一个班,每天8小时的上课学习,就是学习当下,学习新媒体的推介,然后翻来覆去聊的一个事儿叫——用户思维。所谓用户思维,就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要以用户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你做了一个推介工作,你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来考虑他需要什么,然后你来给他提供什么,你给他提供的过程当中,植入你所想宣传和推介一些事物,无非就是从精神上、认知上传达我要传达的意思。

爽如哀梨,快为并剪。

朱墨生竹,履夷平险。

庚子冬遁翁辛夷画并撰打油

韦辛夷|71x36cm

说过来倒过去,其实这个道理我按说早就应该明白,无非就是用你所熟悉的领域来植入我的思想,嗨,这不就是《吾问西东》“山的这边和那边”嘛,这不就是上一次韦老师您和孔新苗老师聊的那个话题嘛——我觉得豁然开朗——这也是我现在经常会碰到的一个感受:你好不容易收获的一个人生道理,结果回忆一下与你周边的老师们的交际,蓦然发现,其实老师们早就跟你提过,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地、敏感地认知到这个问题而已,是因为悟性不够,就搭了功夫,费了周折。

孔新苗(左):

知名艺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韦辛夷(右):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吾问西东》作者

摘自:《画说收藏》2019-06-20

视频采访:山的这边和那边

所以我一直都说我们身边存在着那么几位宝藏级的老师,这些老师他们在平时与我们的交流当中,在他们平实的语言中常常会蕴含一些闪光的原则和准则,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愿意去为这个事情去思考,我们会收获很多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是能保证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有所作为的,它不一定是那个优势明显的捷径,但它至少是一个方向性的提示。

展览现场一角

我觉得在认知这一块上,对这些老师们的感谢和钦佩是难以言表的,包括刚才数位前辈的大哥大姐们也都说了,都说到与韦老师那些过往均有所收获,我也有这样的体会。一开始的时候很稚嫩的时候,前几年我觉得挺骄傲的,还能和韦老师等其他老师聊到一块去,后来慢慢地发现这些老师他们是有“降维”向下兼容能力的,他在楼顶观风景,但不影响和在一楼的你侃侃而谈,和你聊一聊你所见的这些花花草草,就聊这些你所见的事情,他是在用通感通俗的语境和你聊天,当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从心底深处涌出的感动,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特别受益和受教的。

欣铺尺素耽思空,看碧成朱色更红。

挥笔写出湘女意,娥英帝子琅玕风。

庚子冬月遁翁辛夷并撰小诗

韦辛夷|138x68cm

关于什么是好画的标准,每个人的认知不尽相同,但是也有基本标准的,我认为,至少要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层面:,大家都觉得舒服,百行百业的受众都觉得舒服,那是公共认为的好画,你不要和他们去太多的争辩什么,业内专家也觉得舒服,那是另外一层标准,所以我觉得第一点是舒服。

展览现场一角

第二层面,对于画家同行来说,可以再细分化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技巧的表达,再一个是气韵的营造,如果符合了这两个标准,这就是在业内认可的好画。

第三个层面,刚才晓林大哥(赵晓林)也说了,是文人精神,是有内涵的文人风骨,这是我觉得第三个层面的好画。这三个层面,只要有了一个层面,就可以有很多的受众,我觉得在韦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层面都符合。我们就以今天的这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展览为例,普通的受众会觉得舒服,他可能说不出来哪里好,但他觉得舒服。业内的画家老师们会从技巧与气格方面来评判,知道那里好。第三个层面我想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包括韦老师那么多年以来个人艺术创作上的一些辉煌的战绩,所以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一种感召力!所以我觉得时间会进一步证明我们在自己的从业历程当中遇到了一位多么优秀的艺术家,多么好的老师。再次向韦老师表达我们的敬意!

展览现场一角

臧文涛:高超用了一个词——舒服,不但自己舒服,还让别人舒服。有的时候是这样,让别人舒服是一种能耐,高超还说到了“降维”、“向下兼容”,这很新颖,也是一种境界。下面请徐尘先生谈一谈整个策展的情况。

徐尘

国家注册拍卖师、一平尺文化创始人、策展人、品宣人

其实昨天下午我和鹿兄(鹿毅)在这个展厅里聊了一下午,从吃完中午饭,一直聊到下午闭馆,我说这次展览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好评,我说鹿兄的功劳占着大头,我占着小头,为什么这么说?

不是谦虚,也不是夸大,这是真实的情况。因为银座美术馆和其他的美术馆不太一样,咱们在座的都知道,银座美术馆的属性比较特殊,是在索菲特银座大酒店的中间,前期所有的工作,包括呈报联系、疏通关系等都是由鹿兄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这些铺垫的话,这个展览不会这么顺利。从展览开幕当天到现在,我是每天都在馆里,几天下来,我就总结了这次展览的几个亮点。

竹能虚心是吾师

遁翁辛夷画

韦辛夷|51x24cm

一:纯粹。也就是咱们这次展览的80幅作品,每一幅都不一样,而且就是一个题材,全是由朱砂画的红竹子。

二:真正的回归了传统。这次的装裱是真正采用了“苏州工艺”做的精裱,它的价格要比普通装裱的价格贵很多。

三:这80幅作品中竟然有24幅作品是韦老师的自作诗。是他自己专门为这个红竹子题材写的诗,许多诗是完全合律的,他谦虚,一律说成是“打油诗”或“口占”诗,这些诗的代入感让好多观众看着画读着诗就会会心一笑。

展览现场一角

四:诗书画印完美呈现。这一次作品除了几个名章和闲章是韦老师一直用的印章,其中七、八方印章,是他专门请了郑珂先生为了这次展览刚刚新刻的,而且印章打的位置和每幅画配合都是十分专业和考究的。我以前就说过,一个能称得上的艺术家的画家一定是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个画家可以不会刻印,但是一定要懂如何用印。这次展览的80幅作品,如果咱仔细看的话,每一幅画的印章位置都非常讲究,所以说这是第四个亮点,就是诗书画印都非常完美地给展现出来了。

徐君遗【wèi】朱墨,鲜亮如秋月。

专写凌云意,飘渺上姑射【yè】。

韦辛夷|71x36cm

另外我想说的是,这次展览如果没有咱们在座的各位媒体老师的推广和宣传,这个展览不可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知。你像东营的、淄博的、泰安的、青岛的,还有潍坊的不少热情朋友都是开车来了,有些朋友是头一天就来了。这些外地的朋友全都是通过咱们某位老师的朋友圈得到消息后赶来的,所以说现在互联网时代真的是传播力度太强大了了。这个红竹子展览举办展览仅仅是个开始,后续还要分组、分类进行精细化宣传,以满足大家的期待,今后还少不了各位老师的关照和支持。总之,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咱们优秀的艺术家推出来,把优秀的作品推出来。我就说这些,谢谢!

臧文涛:我觉得这次徐尘策展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成功地调动了媒体的朋友们带着感情去宣传。有时候常规性的做个宣传,做媒体的他们自己连个朋友圈都不愿意发。这次就不一样了,大家重复着发,不少老师是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才看到的消息,第二天一开幕就来了,比如仇世森老师就是这样的,就是看了由总的朋友圈特地赶来的,他一来,就成了意外之喜。

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应该是还有很多,有了网络传播和没有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另外你所说的诗情画意也跟你细致缜密的策展和布展分不开的,比如说,我们倒是想看辛夷先生题在画上的自作诗,但是你如果没有展签上的释文,没有细致的体现我们怎么看?有的字我们不认识,看不懂,有了展签上的释文,大家就能深入解读了,也就有了不少的会心一笑。

展览展签

这一点挺贴心的,也体现了徐尘在做事的方面精细化的思路,我觉得也挺重要的。大部分策展布展都是像晓蕙老师说的那样,拿到作品用挑杆一挂就拉倒,有些甚至连展签也没有,恨不得越简单越好,这样的展览能好的了?所以,徐尘的这一点是特别可贵的。这个展览的成功,还有一个硬件的优势,就是画轴精裱,专业射灯一打,数个好合成了一个好,最终是美美与共。咱们的场地也非常的专业,格调也非常高。你看深灰蓝色的背景板,象牙白的画轴再跟朱砂红竹这么一配,相得益彰。下面我们就请鹿毅谈一谈你对这场展览怎么看?

鹿毅

银座IN艺术空间、银座美术馆负责人

朋友们上午好!刚才听了大家从文化艺术角度和专业角度对整个展览和相关问题的发言,使我对此次展览的认知又升华了。我想换一个角度就是从画中跳出来,说一下我们和“一平尺文化”公司合作这场活动的构思。

展览现场一角/

早些时候,当时是看到了徐尘做的《美丽文字》,一看到这个东西,就感觉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当时我最想的就是要他把商业品牌做好,能够把它推广给更多的人。为什么?因为你的专业实力这在里摆着,专业人群就无需多言了。但是怎么能把它推广到更多的大众视野里?这就是课题,当时我就和徐尘商量着通过《美丽文字》来切入。

展览现场一角《美丽文字》

后来我发现在他的茶社里边有韦辛夷老师“一平尺”的墨竹原作,因为他一直在打造“一平尺”这个品牌,这种定位清晰营销策划模式就是推介小而精的优秀的书画作品,这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边最值得把玩的一个领域,一平尺左右的竹子画,很符合传统标准,很符合推介要求。于是就通过徐尘与辛夷老师谈了,得到了他的理解和支持。后来我们想,这个活动放在什么时间搞比较合适?经过商量认为放在跨年时搞这个展览较适宜,可以利用竹子的美好寓意当作亮点,后来与辛夷老师沟通,就达成了画红竹子的创意。

帝竹乘鸾谒紫清,满天风露翠衣轻。

閒将十二参差玉,吹向云间作凤鸣。

元人乃贤诗

韦辛夷|51x24cm

银座美术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做过不少有影响力的展览,包括当年为潘公凯先生做的展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从我分管该馆以来,一直把做精品,推精品当成工作主旨,我是希望能够把精品力作推荐给更多的人,能让社会各界人士得到更多美的陶冶享受。最终做成的这件事情,离不开徐尘兄的这种精细到位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当然更离不开韦主席您真诚的倾注心血的创作。

清风不时来忽闻环佩声

遁翁辛夷

韦辛夷|51x24cm

我觉得您是用精美的80幅红竹子作品表达了对我们这个展览策划的一种认可度、满意度。我想未来我们能够再做更多的这种精品画展以及精品的文化高附加值衍生作品,能够把它推广给更多的受众,能够让更多人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美,谢谢!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韦辛夷|51x24cm

韦辛夷|红竹迎春

一枝一叶总关情

座谈会合影

左起:鹿毅、徐尘、赵晓林、贾佳、由卫娟、韦辛夷、

霍晓蕙、臧文涛、傅晓燕、郑铁军、高超

画家简介

韦辛夷,1956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其创作风格凝重奇谲,具感染力和人文内涵。被誉为“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画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隽秀、意韵悠长。曾多次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埃及、越南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交流活动。

代表作__《鸿蒙初辟》《蓄须明志》《马陵道》《灵山法会图》《在那个夏天》《小岗村之夜》《广陵散》《怀沙》《好日子》《拯救希望》《大地之子》《闯关东》《拾荒者》《苟坝的马灯》《稷下学宫》《鞌之战》《腊月二十三》《吾问西东》等。

出版美术专著__《占有空间·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当代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金手指美术自学丛书·写意人物》《写意古装人物·仕女篇》《写意古装人物·钟馗篇》《中国画名家丛书人物名家·韦辛夷》《名家·韦辛夷画高士》。

出版文集__《提篮小卖集》《担水劈柴集》《我看可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