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二集 精准施策
··
【序】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解说词】
湘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腹地的一个偏远苗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调研,就是在这个小山村,他与乡亲们座谈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同期】习近平
发展生产,实事求是地讲,能抓什么,实实在在地抓起来。这个地方适合怎么脱贫致富,就做什么样的工作。所以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工作要做细,我们现在叫做精准扶贫。
【解说词】
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精准扶贫,让消除贫困的靶心更准,开出的药方更管用,脱贫的成效更扎实。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一场摆脱贫困的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展开。
【推出片名:第二集 精准施策】
【解说词】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只有真正了解有着广阔疆域、苦难历史的中国,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
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近1亿贫困人口,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现实国情,而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脱贫之路,是所有国家贫困治理的共同难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做到这一点更是难上加难。
扶真贫,真扶贫,才能真脱贫,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因此成为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这也是扶贫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林万龙
(到2012年底)我们的剩余贫困人口是9899万,那么这9899万的人到底是哪些人,分布在什么地方,你要做到一个不能落下,那你就要把穷人精确地找出来,并且精准地给他施策。
【解说词】
2013年12月18日,在“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一个半月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紧开展建档立卡,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精准扶贫,迅速落实到行动与实施层面。
2014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他说:“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字幕】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
【解说词】
“两会”结束后不到一周,一个中央扶贫调研组抵达江西瑞金。瑞金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最早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地区之一。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 许锐
我们过去扶贫很多是叫做“大水漫灌”,怎么来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把(扶贫)对象搞精准,(调研组)认为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可以先走一步。
【解说词】
精准识别,就是要把此前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出来的数据一一对应到人。贫困县里有没有富裕人家?富裕乡里有没有贫困人口?怎么才能把真正需要帮扶的“真贫”找出来?这是精准扶贫首先要系好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要前提。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乡长 朱胜江
刚来(乡里工作)的时候,我们乡里2300多户贫困户,8000多个贫困人口,每家每户一些情况,问哪个,哪个都不清楚。
【解说词】
叶坪乡全乡七万多人口中,8000多贫困人口散落在399个村民小组,朱胜江和同事们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登记、精准识别,并按照建档立卡指标体系,为每个贫困户建立贫困档案。
【现场声】朱胜江走访贫困户
我们的干部当时都是这样,两三年是拼命地跑,一户一户过筛。
【解说词】
黄沙村村民华水林是个勤快人,靠着在家附近打零工,2014年收入超过了当年2800元的贫困标准,但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他也想申请成为贫困户。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村民 华水林
欠了一身的债,我们做房子全部都是借、贷这些,当时村干部跟我们说,有(精准扶贫)这样的政策,说需要的话就可以写申请上来。
【解说词】
上门入户调查中,扶贫干部了解到,华水林的妻子患有慢性病,需常年服药,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家里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扶贫办主任 曾能贵
怎么确定贫困人口的问题,习总书记讲的“两不愁三保障”,劳力强不强,家里有没有读书郎,老婆孩子有没有病,这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那他就是贫困户。
【解说词】
找真贫,不仅要看硬指标,更要费一番“绣花”功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扶贫干部详细调查了华水林家的收支情况,又经过村民评议、投票表决、村级公示、乡级复核等一整套严密程序,华水林一家最终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享受到医保缴费、子女学费补贴等帮扶政策,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蔬菜种植技能培训。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村民 华水林
评上了确实有一系列政策还是很好的,可以贴息贷款,原来可以贷3万(元),后来可以贷5万(元)。
【解说词】
学会了技术,又有了小额扶贫贷款,华水林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还做起了农产品电商生意,不到一年就脱了贫,如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国家在危房改造、子女教育、医保和低保等方面都出台了一项项具体的帮扶措施。这些举措落到老百姓身上往往意味着真金白银,因此,能不能成为贫困户,就成了群众们关注的焦点。
【现场声】村民和村干部因为识别问题吵架
村民:你拿出你那个本子去翻是几年前的?
干部:我说你就不是。
村民:你说话越来越那个,龚主任没发脾气,你发什么脾气?
【解说词】
有没有真正的贫困户没被评上?会不会不该评的又被评上了?
在建档立卡的初期阶段,一些基层干部夹带亲友,导致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情况偶有发生,在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2015年,广西马山县违规认定3119名扶贫对象,3000多名所谓贫困人口中竟然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此案一经公布,全国震惊。
【现场声】当时新闻报道背景声
【解说词】
为了让贫困户识别更精准,各地针对有车、有商品房、有自办企业以及干部近亲属等多种情况进行了从严筛查。2015年到2016年,全国又动员起200多万人,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
【同期】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副局长 欧青平
“回头看”的重点主要是看已经识别出来的这个贫困人口,是否还有不精准的地方,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的精准识别做到彻底,做到准确。
【解说词】
经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国共补录未识别的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至此,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只需轻点鼠标,每一个贫困家庭的详细情况都一目了然。华水林、华割禾、华春发……瑞金市叶坪乡的这一个个名字,被记录在共和国的扶贫脱贫档案中。
这一份份数据,不仅清晰地标识出贫困户都有谁,分布在哪儿,更为重要的是,它第一次从总体上摸清了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同期】国家乡村振兴局信息中心主任 陆春生
贫困户相当于一个靶心,通过贫困户致贫的贫困状况我们进行分析,分析出他的帮扶需求,比如说因学致贫,具体的帮扶措施可能有给他助学贷款,发放助学金,如果是因病致贫,肯定有健康扶贫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画像分析他的帮扶需求,制定帮扶措施,最终达到脱贫的成效。
【解说词】
贫困的人口找准了,贫穷的病根找对了,精准扶贫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的第二步更为关键。
面对千差万别的致贫原因,如何开出精准帮扶的“药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破解之策。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通过“五个一批”实现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路径日臻成熟。
【同期】习近平 2015年 10月16日 北京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解说词】
十天之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将“五个一批”的脱贫方式进行了任务分解。
2015年11月,“五个一批”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成为中国全方位根治“穷病”、辨“症”施策的一剂良方。
这之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的101项具体任务,落实到32个牵头部门和77个参与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先后制定、出台了200多个扶贫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也纷纷出台和完善“1+N”扶贫政策举措,至此,中国已构筑起从上到下全面联动的贫困治理政策体系。
【片花】
【解说词】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
【现场声】 水田劳作
【字幕】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黄冲村
【解说词】
安徽霍邱的黄冲村,地处淮河岸边,过去村里大多数人一直靠种植水稻为生,一年忙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
2014年,省里给黄冲村下拨了十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指定要求鼓励村里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业。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孟集镇党委委员 孙庆刚
我们当时村里边只有一个项目,主要是针对贫困户发展家禽,鸡鸭鹅这个养殖。
【解说词】
黄冲村水田多,平地少,发展养殖业,场地和环保等方面都受限制,不过看到政府有资金补贴支持,宋怀胜等一些贫困户打算试上一试。可养起来没多久,有的鹅就生病死亡,急得老宋赶紧把剩下没病的贱卖了事。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黄冲村村民 宋怀胜
本来十块钱一斤,五块钱一斤也卖,三块钱一斤也卖。
【解说词】
2015年之前,扶贫项目的审批权都在省一级,贫困户头上的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也都是从省里层层分下来的,各个村子究竟适合搞什么,贫困户到底能干什么,项目审批者往往并不完全清楚。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扶贫开发局局长 胡浩
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叫做政府要买单,群众不买账,项目安排不精准,资金难以落地。
【解说词】
由于项目选择不精准导致扶贫资金闲置的现象,曾一度较为普遍。
2016年,审计署对全国40个县、区2013年至2015年的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结果发现,抽查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有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时间闲置。
【同期】审计署党组成员 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郝书辰
我们从顶层做好设计,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之后,我们真正的一线贫困地区、贫困县相关的项目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相关的规划还不是很完善,这也是导致资金来了之后存在大量闲置的一个原因。
【解说词】
就在基层干部为项目难落地发愁的时候,扶贫领域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2015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要提高扶贫精准度,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省市主要负责监管。
2016年,中央又把统筹整合使用水利、农业等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赋予贫困县,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精准度。
【同期】财政部副部长 程丽华
通过整合给基层授了权、松了绑,2016年出台政策时,原打算先在两三百个贫困县搞试点,没想到各省积极性很高,当年试点县就达到了700多个,第二年就推广到了全部832个贫困县。
【解说词】
精准脱贫,重在精准施策。霍邱县从全县干部中选调精兵强将,建起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并要求所有扶贫项目必须立足实际,按照“户参与、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流程统一进入项目库。
经过充分论证和市场调研后,稻田里套养小龙虾被确定为霍邱县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但对于这个新项目,当年在养殖业上吃了亏的贫困户们,态度并不积极。
【现场声】刘俊平去找宋怀胜做思想工作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黄冲村村民 宋怀胜
我们就过个平淡的日子,也不想什么再搞这搞那了。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黄冲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俊平
发现他有这个抵触情绪,因为啥?家底子薄,折腾不起。
【解说词】
贫困户怕折腾,是因为过去安排的扶贫项目不精准。摸清了大家的心理,扶贫干部先组织他们出去观摩学习,再请来专家进行技术培训,贫困户们心里的顾虑慢慢打消了。
宋怀胜也拿出了家里的一半稻田,跟着养起了小龙虾,因为虾的品质好,一上市就销售一空。
【现场声】宋怀胜捞虾卖虾
宋怀胜:这个虾多少钱一斤?
商贩:给你13元一斤。
宋怀胜:你看手都夹到了,加一点。
商贩:15元。
【解说词】
养虾头一年,老宋赚了一万多块钱,年底就脱了贫。第二年,老宋把家里20亩稻田都养上了小龙虾,而扶贫干部们也开始谋划起下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扶贫产业。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黄冲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俊平
原先是项目来了之后,说给你十个指标,你把十个指标安排给谁?不好安排。现在不一样,现在搞什么项目,哪个群众想搞,哪个群众能搞,哪个群众适合搞什么,我们就帮他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的“精准”。
【解说词】
如今,霍邱的小龙虾养殖规模已经超过了60万亩,光这一个产业,全县农民就增收18亿元,带动了17000多户贫困家庭成功脱贫。
【同期】安徽省霍邱县扶贫开发局局长 胡浩
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这个规划要跟着什么走?要跟着市场走,真正让这个产业能达到一个稳定脱贫、持续脱贫的效果。
【解说词】
立足实际,精准施策。
河北省张北县的德胜村,过去世代靠农牧业为生。干旱少雨是这里贫穷的主要原因,但日照充足又是德胜村的资源优势。2014年,国家启动了光伏扶贫工程,鼓励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因为拥有便利的入网条件,张北县从中看到了机遇。
【同期】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志军
张北县这个地方年日照时长在 3000 到 3200 小时,比较适合光伏发电。
【解说词】
因地制宜的好项目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跑手续、找资金、搞基建,德胜村很快就建起了两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同期】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村民 陆金旺
我家一共 3 口人,流转给光伏电站 12 亩土地,加上在光伏电站打工,擦光伏板、在药材地里面拔草浇水,一共加起来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
【解说词】
到2020年底,全国近六万个贫困村有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平均每个村的年收益20多万元,收益期有望超过20年以上。
发展产业要有源头活水,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家创新性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基准利率放贷,有效降低了贫困农户的贷款门槛。在湖南宜章县,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搞起了脐橙、油茶种植,每年每家增收几千元。
【同期】湖南省宜章县竹梓塘村村民 肖均信
本来我是没资金的,但是刚好有这个扶贫小额信贷,它是三年免利息的,这个心里面又放心一些。
【解说词】
几年时间里,全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超过7000亿元,贷款逾期率不到1%,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
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山西大同的小黄花、陕西秦岭的小木耳都成长为大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个个被精心培育起来的特色产业,解开了一个个脱贫“死结”,找到了一条条致富门路。
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
【同期】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司长 左常升
这几年干下来,贫困县和贫困村真正地实现了扶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样一个历史性转变,增强了广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实力,大大地提高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片花】
【字幕】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
【现场声】老师点名:巴桑顿珠 到
【解说词】
挪穷窝、拔穷根,易地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寒假第一天,40多名中小学生一大早就集中在墨脱中学,准备返回80多公里外的家。回家的路崎岖难行,汽车开不到的地方只能步行。
【现场声】孩子们通过危险
扶贫干部:看清楚以后赶紧冲过去,快快快过来,快快快,这里不能再待了。
【解说词】
每一次回家,都如同上演“生死时速”,孩子们多希望能把家搬到离学校更近,也更安全的地方。
墨脱地区山高路险,地质灾害频发,很多村庄进出极为艰难。村民嘎玛平措永远都忘不了自己结婚时,背着一百多斤重的铁炉做彩礼,用了两天两夜翻越海拔4000多米雪山时的艰难。
【同期】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多卡村村民 嘎玛平措
雪瓦拉的山路非常难走,每年都有一些骡马从雪瓦拉山上掉下去,我当时就想,早晚都要从这里搬出去。
【解说词】
按照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五年时间里,要对近一千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这个数量是当年三峡库区移民人口规模的近八倍。如此短的时间,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搬?房子如何建?搬出来的百姓如何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这一系列难题,考验着各级干部的智慧和能力。
【现场声】
村民:想搬的那些可以搬到那边去,我们不想搬的可以留在这里。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原县委副书记 谢国高:这个故土难离的情绪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是就是说,摆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就是保持现状甚至会变得更差;一条就会发展得更好,子孙后代这种发展的空间会更加大。
【解说词】
安置点早一天建成,孩子们的求学路就早一天安全,村民们的好日子也就会早一天到来。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迅速在墨脱扎根落地,多卡村搬迁的新安置点位于160多公里外,这在四周都是高山的墨脱算是一块难得的开阔地。从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商业配套到耕地分配,搬迁工作组都做了精心安排。
多卡村的孩子们和嘎玛平措终于如愿搬离大山,住进了安全宽敞的新房。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嘎玛平措还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一个月下来就能挣到两万多块钱。
不仅在墨脱,在全国,960多万贫困群众搬进了新落成的266万多套住房,水、电、路、气、网一一配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扶贫车间等全都落实到位,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在中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役中,易地扶贫搬迁,这场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特殊迁徙,让贫困群众走出了世代生存的大山和如影相随的贫困,融入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许多贫困地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探索出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齐驱并进的共赢之路。
【字幕】山西省吕梁市岚县
【现场声】 村民上山植树
【解说词】
这是一支特殊的造林队,队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主要由留守老人和妇女组成,他们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同期】山西省岚县蛤蟆神村村民 徐海亮
种树二月份开始的,能干到十月份,今年连上我自己种的地,能收入四万多元。
【解说词】
植树造林每天可以赚上100块钱,两个贫困户搭档一天能种八九百株树苗。既能绿化环境,又能赚钱,这样的好事过去想也不敢想。
按照过去的规定,上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由专业的绿化公司承担,贫困户很难有机会参与。
2015年,国家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
【同期】山西省岚县林业局原局长 王志平
如果政策不突破,我们基层很难操作。岚县从2016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使贫困户充分地参与进来,也就使造林和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老百姓增绿又增收。
【解说词】
靠种树,每个贫困户每年能获得超过4000元的劳务报酬。岚县新一轮退耕还林13.5万亩,带动一万多贫困户脱贫。
【同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李春良
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和生态产业扶贫,带动了2000多万名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可以说,在一个战场,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
【解说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全国有110多万贫困人口变身为生态护林员,他们守护着绿色生态,也直接带动了300万贫困群众脱贫。
【字幕】广东省佛山市
【现场声】学生们上烹饪课
【解说词】
凉山彝族少年吉则工人,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来到千里之外的广东佛山,更没有想到会有国家级烹饪大师亲自授课。父亲过世早,兄弟姐妹中只有吉则工人读到了初中。
【同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学生 吉则工人
(在)凉山的时候能有什么梦想?天天干农活,这样那样的,反正没想过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解说词】
像吉则工人这样的少年,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并非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鼓励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
从2016年起,《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根据这一规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免费接受中职教育,从而实现“职教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就在这一年,吉则工人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到佛山学习烹饪技术不仅学费全免,寒暑假往返学校的路费和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也都由学校所在地的财政拨付。有了这样的好政策,吉则工人学习异常刻苦,技术进步很快。
【同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学生 吉则工人
没有精准扶贫的话,我也不会来这,都不能见到这么好的世面。现在有梦想,把这些东西都弄懂了、学会了,然后再回去自己创业。
【解说词】
摆脱贫困,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教育打造出让人生飞翔的翅膀。
到2020年底,全国800多万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学习和就业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费接受了职业教育。全国20万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了动态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
【同期】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性难题,比如“控辍保学”,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比如教育城乡一体化和标准化发展。现在到农村去,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学生们通过信息化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县这一级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解说词】
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没有未来,没有全民健康的社会难以称得上全面小康。
2015年,全国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达到了44%,在因病致贫比例最高的省份黑龙江,这个数值一度达到60%以上。
贫困户崔艳华患有严重的脊柱变形,导致心肺功能失常,经常会出现气短、乏力甚至休克的症状。
【同期】黑龙江省兰西县红星村村民 崔艳华
有病也不敢去看,家庭条件也不好,也没有钱去治病,一直就是这么在拖着。
【解说词】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曾是许多贫困群众就医状况的真实写照。2017年夏天,崔艳华在家中突然休克不省人事,被邻居送到医院就诊。
半个多月后,病情刚刚稳定的崔艳华担心付不起住院费,急着要出院,没想到工作人员给出的费用清单,让她大感意外。
【同期】黑龙江省兰西县红星村村民 崔艳华
就是说原来都是说上千几千块钱的费用,到最后(个人)承担就是几百块钱,那时候真的是没想到,那时候心情一下就是放松了。
【解说词】
让贫困群众减轻医疗负担、避免因病致贫的,正是国家精心编制的兜底扶贫保障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财政和资源投入,贫困人口全部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国家以政策性兜底的方式助力帮扶。
2016年以来,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确保脱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同期】民政部部长 李纪恒
把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兜住底,从根本上防止了贫困群众收入跌至贫困线以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得到充分体现。
【解说词】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有790万户原本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破旧的泥草房、土坯房,住上了安全舒适稳定的住房。
2020年6月,国家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逐户进行了核验,确保住房安全“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同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倪虹
一个让贫困人口他们真正能够不受住房安全的影响,能够去幸福地生活。第二就是说通过危房改造,使我们贫困人口在遇到一般的灾害的时候,能够减少损失。群众的房屋危险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那么他们对于美好生活就会有新的希望。
【片花】
【解说词】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中国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始终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确保贫困退出反映客观实际,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的第一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各地纷纷规划了自己脱贫摘帽的时间表。但是,在部分贫困地区也涌动着一股急迫的情绪。中西部个别省份甚至提出,要提前到2018年就实现全面小康。对于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扶贫,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
【字幕】2016年5月25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同期】习近平
现在已经2016年了,这种口号可不宜全省去提。我们提的2020年已经是很紧迫的任务了,更不能因为最后要兑现你这个承诺,你搞数字游戏,你弄虚作假。
【解说词】
按照脱贫攻坚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将第三方评估方式纳入脱贫成效考核评估体系。
【同期】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成员 员学锋
我们把它统计一下,大缝有多少,小缝有多少。为什么我刚刚拍的时候要放这支笔呢?它就是一个参照物。如果手能放进去,手放进去,把手拍下来,我们大小做一个统计,四条通体的裂缝,这个是稍微有点斜了。
【解说词】
2016年底,全国有72个贫困县提出摘帽申请,这些贫困县到底达没达到脱贫标准?贫困群众到底是否真正脱贫?国家向这些贫困县派出了第三方评估小组。
【同期】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办原主任 张世斌
从来没有遇到这么严的考核性措施,就是进村入户也不让你跟着,我们村干部最多把你领到村口那就不得了了。
【同期】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禄劝组组长 杨子生
我们到禄劝以后第一感觉就是,新房子的地方(住的)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然后,破房子的地方(住的)就是非贫困户,所以我们当时也是想不通,怎么会这样。
【解说词】
评估组走访调查中发现,在禄劝,除了有112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脱贫标准,还有不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等问题没有解决。评估组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进行综合评估,禄劝最终没有通过考核,延缓摘帽。
【同期】国家乡村振兴局考核评估司司长 杨炼
专项检查禄劝县没有通过这件事情,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贫困县退出摘帽不是说摘就摘的。它是要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而且是一个较真碰硬、从严从实的这么一个程序。一丁点的弄虚作假、糊弄,都是不可以的,都是过不了关的。
【解说词】
禄劝延缓摘帽后,各地对照评估标准,重新检视自己的脱贫工作,一些贫困县主动撤回了自己的摘帽申请。最终,原本72个贫困县中,只有28个县接受了国家组织的评估核查。
2016年,利用全国扶贫开发大数据,经基层扶贫部门核实,未解决“三保障”或收入不达标的245万脱贫人口,回退为“未脱贫”状态。
确保脱贫实效,切实把好贫困退出这“最后一关”,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考核评估方法越来越完善,制度体系也越来越严密。
2016年,增加了省际交叉考核,不打招呼,不走过场;
2017年,增加了媒体暗访,直指问题,真刀真枪;
202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为解决贫困问题而开展的大型专项普查正式启动,覆盖全部国家级贫困县和100个非贫困县的全部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现场声】普查员出发
领队:严格按照国家普查程序,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现在出发。
【解说词】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二字,已成为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最显著的特征,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策。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在中国减贫事业中最生动的运用、最鲜活的体现,成功地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