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进入“计划实施”阶段,如何小步走稳?

··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延迟退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延迟退休的影响议论纷纷。那么,中央为什么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这一方案有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稳妥推进延迟退休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延迟退休进入“计划实施”阶段

  近几年,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持续受到各界关注。早在2008年11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2年,由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此后,关于国家将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说法一直未断。如今,相关提法更是从“研究制定”进入“计划实施”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与“十三五”相比,这次规划建议强调实施,就是要真正“动”起来,从顶层设计到付诸行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大势所趋。

  据了解,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近70年未有调整。

  延迟退休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有专家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窗口期”,1963年“婴儿潮”时出生的人口马上就要满60岁,这会导致我国养老保险中缴费人群迅速减少,领取人迅速增加,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十四五”期间必须提上日程。还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国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过早退休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也偏低。人社部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德、日等国都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了65岁甚至更高。

  专家表示,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不仅可以避免人力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减轻养老金的支出压力,对于维护养老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有必要。

↑老人在公园里练习太极剑 孟涛 摄

  方案如何实施,影响几何?

  最近,有关如何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较多,热议的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女性先延长到60岁退休,之后男女同步延长到65岁;第二种是,男女一起延长,女性速度快一点,同步达到65岁。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底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大家普遍关心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第一批“面对者”担忧自己工作生活的不确定性。调查显示,许多70后对此最为敏感,因为他们是最有可能第一批面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有接近退休年龄的女性劳动者表示:“已经计划好准备退休,突然又被告知要延迟。”一些网友也在各大平台留言:退休年龄工作容易出现脑溢血等“老人病”,就医和药品上能否给予补偿补助?上了岁数肯定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高强度工作,能否匀出时间来锻炼?

  二是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对于传统行业和事业单位来说,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年人不退休、不离岗,那么新人想要转正、升职,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人认为,如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的就业岗位在不断创造,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职业只需要年轻人,所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并没有那么可怕。

  三是有可能影响到女性生育子女的意愿。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本来是求解老龄化社会的“一副药”,但是有可能引致新生儿减少,从另一方面加剧老龄化问题。不少人表示,本来女性50岁退休之后,刚好可以替子女带小孩,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如果女同胞需要工作至60岁、65岁才能退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替子女分担压力,此后,年轻人恐怕更不愿意多生育孩子。

↑一名老人带着孩子冒雪出行 刘卫兵 摄

  让政策“走稳”,避免新矛盾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关系到全体公民利益,要小步慢走,稳妥推进,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一是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实施差别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一些工种,比如说重体力劳动者,如煤炭工人,如果非要延迟到60岁以上退休,并不现实。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各个工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意愿,比如说医生和教师等群体可能更倾向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考虑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即设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段,当员工到达退休年龄的最低限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到达退休年龄的最高限时,则必须办理退休手续。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一方面可以给予职工更大的自主权,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使一些有精力、有能力的人员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三是领取养老金可“早减晚增”。不少专家表示,不一定非要强制某一年龄才能退休,但在养老金的领取上可以“早减晚增”,也就是早退休的人领取比例低一些,晚退休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养老金领取,这是对于坚持工作的人的一种激励。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