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偏重”的山东,如何实现这一重大目标
··
自2020年9月首次提出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已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强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中国责任和中国决心。
目前,围绕“30·60目标”,一系列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国家层面,抓紧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提出积极明确的达峰目标,制订达峰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并把强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作为生态环境相关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30·60目标”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硬约束。
山东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特征比较突出,作为全国工业大省、实体经济大省,实现“30·60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
山东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特征比较突出。作为全国工业大省、实体经济大省,全国重要的工业品、消费品供给基地,能源消耗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位能耗,一直居全国前列。产业结构路径依赖、技术锁定效应较强、惯性发展势头较大,今后一段时期一批能源消耗大户重大项目还将陆续开工,碳排放的峰值仍未到来,实现“30·60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目前,山东能源结构仍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2019年能源消费量达4139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8.5%,居全国第一位,遥遥领先其他省区市。其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8%,这离我国承诺的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仍有很大距离。
煤炭是碳排放最主要的能源,其碳密度远高于天然气和石油。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山东省煤炭消费占比达到67.3%。并且,2019年山东煤炭消费量不降反增,未达到“十三五”煤炭消费减量目标进度要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面临巨大挑战。
碳达峰高峰值对碳中和目标实现也带来较大压力。山东省是受气候变化目标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可以预计山东碳达峰峰值将会是相对较高的峰值,碳达峰到碳中和的降碳曲线将更为陡峭,这无疑增加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难度。山东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碳产业预计将长期存在,碳捕获的投入将会是巨大成本,从而出现达峰容易中和难的问题。
动能转换和低碳发展要同向而行、形成合力
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制造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增速、结构和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同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山东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结构均有利于低碳目标实现,利于山东尽早碳达峰。
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虽然从能源消费总量看仍有小幅上升,但是主要化石能源占比逐年降低趋势已经形成。能源供应方面来看,可再生能源占比有了大幅提高。随着我国核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可以预计山东核电发展将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据生态环境部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的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启动,这将在全国形成碳价信号,明确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价值理念,对促进清洁能源生产和低碳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引作用。先期主要以发电行业的企业为主,预计“十四五”期间,碳交易将从发电行业分阶段扩展到钢铁、冶炼、石化、造纸等其他重点能耗行业。目前,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管理的企业为2225家,其中山东共有338家,占比15.2%,大幅领先其他省市。山东其他的一些企业也早已开始减碳行动,摸清自己企业的碳排放量,为在碳交易大趋势当中抢占先机做好准备。
虽然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已经开始运行,但是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仍在逐步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仍待进一步细化。由于碳达峰、碳中和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需要多方的市场主体参与,具有明显的经济金融属性,需要完备、系统的制度安排。先期进入这一领域的区域与市场主体,能够在技术进步、企业管理、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形成先发优势,带来制度红利。
山东较早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城市先期也已经开展过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累了经验。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新的改革发展形势,制定出台促进低碳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技术推广政策,在全国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以“倒计时”的紧迫感,明确划定实现“30·60目标”路线图和施工图
受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影响,山东受气候变化政策影响更为敏感,更应该注重低碳发展的科学性。应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制度体系完善、管理能力提高,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转化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科学制订中长期战略规划,尽早明晰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山东要实现“30·60目标”,必须有“倒计时”的紧迫感,“十四五”期间最为关键。需要更多的政府干预,超前谋划、科学谋划,将阵痛降低到最低点。实现“30·60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0·60目标”所代表的“碳约束”,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部门的发展,需要全局性构架。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碳排放政策部署要求,推动中央决策和政策措施在山东落地见效,完善制度体系。构建省、市、县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公开接受大众监督,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对重点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制度。细化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制定更详细的市、县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增强对重点行业、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能力,为碳排放达峰分析提供有效支持。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能源节约。通过针对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优化能源结构,突出山东新能源地域发展特色,逐步打造海上风电、先进核电和氢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以能源节约为突破口,促进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形成。围绕重点耗能行业,开展产业节能诊断,查找节能潜力,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节能环保产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牵引保障功能,作为实现“30·60目标”的战略支撑产业,给予重点谋划、优先发展。
做好重点行业与重点区域示范。总结好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经验,进一步选取一批县(市、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社区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工作。在做好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的基础上,针对石化、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披露试点。建设省碳披露平台,集中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现相关目标,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样板。
(作者:范玉波,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