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拼单”:“文化大餐”变成“私房小菜”
··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已不再是以往讲究“有”,而是追求“更丰富、更高品质、更个性化”。近年来,部分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精准服务,试水“拼单”式服务,受到群众欢迎,取得了积极效果。
上海长宁:扩大社区居民的“朋友圈”
一剪、一取、一洗、一抛,一个个手工珍珠胸针在居民们的手中完成。金属配件上,圆润的珍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美不胜收,惹得制作者们咧嘴大笑。日前,上海长宁区一场公共文化配送活动——DIY纯手工制作珍珠饰品活动在长宁天山社区二村居委会活动室举办。参与这一活动的,除了二村居委会的居民,还有来自其他居委会的居民。原本少有交集的他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感受公共文化带来的美好生活。
这得益于长宁区创新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拼单”模式。这里的“拼单”,指的是长宁区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在开放了向居民社区点单的四级权限的基础上,同一街镇的多个居民社区先通过协商发起采购同一项公共文化服务订单需求,由其中一个居民区作为主点单方下单,其他居民社区参与进行“拼单”操作,待街镇审核通过后产生有效订单。
看似简单的“拼单”模式,却让长宁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以长宁天山社区为例,2019年度,其公共文化配送总数约50场,2020年度总数近60场。数量的增多得益于“拼单”模式的运作,“以往某个居民社区想要点一场质量高一点的活动,就需要消耗他们的所有额度。几个居民社区一起‘拼单’,就分摊了一场活动所需成本,让他们有了再点其他项目的额度。”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周荣说,公共文化服务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上海四级公共文化供给让服务更精准,满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而“拼单”则在此基础上,将“文化大餐”变成“私房小菜”,进一步满足部分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贾琳桦是二村居委会的文教干部,看着场场爆满的活动,以及居委会活动室频频出现的生面孔,她颇有感触。“‘拼单’模式推出后,居民可以选择的余地变多了,促使一些原本很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人也加入进来。”
如果说,“文化走亲”打破了文化资源区域分割的壁垒,那么“拼单”式公共文化配送模式,则在实现资源优化共享的基础上,扩大了社区居民的“朋友圈”。78岁的戚文英没想到自己也能和年轻的学生们成为好朋友,一起在公共文化活动中接触新鲜事物,参与潮流DIY。仙霞居委会的金瑛也感慨,居民因文化生活而“填平”了年龄鸿沟,“即便是寒暑假期间举办的活动,老年居民的参与度也很高,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和谐。”
在满足需求侧的同时,“拼单”也给供给侧带来了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正如长宁区基层文教干部江梦之所说,每个居民社区的活动空间不尽相同,对于参与人数及项目类型各有偏向,“拼单”会根据点单项目的特点选择主办场所,让社区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合理的场地利用也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有居民表示,如果一场小众的演出在大的剧场举行,寥寥无几的观众总会使演出显得冷清,“合适的空间,适量的参与人数,会让活动显得更加圆满。”江梦之说。
新一年度的公共文化配送即将启动,“拼单”模式让更多社区居民跃跃欲试。二村居委会党支部张恩杰说:“如今长宁公共文化配送‘菜单’越来越丰富,‘拼单’将让我们在精准对接百姓需求方面更有的放矢,更好地把每一份配送额度和社区资源用在老百姓的需求上,切实提升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山东济南:“拼单”服务帮群众梳理需求,结交朋友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屯小区的刘桂香,今年春节换了部新手机。“经常要在网上听课,旧手机电池不行,闺女给买了一部,花了3000多元。”刘桂香口中的“网上听课”,指的是济南市文化馆的线上培训课程,包括舞蹈、曲艺、绘画等多个门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济南市文化馆线上培训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文化馆清楚:不能盲目录制课程,必须提高精准度。秉承精准聚焦理念,济南市文化馆探索与镇街、社区联合,广泛征集意见,首先确定好受众面广的项目,进而再开展培训。
2020年5月,常去济南市文化馆参加公益培训的刘桂香,看到该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拼单”公告,明确只要报名人数达到一定比例,济南市文化馆即刻启动培训项目。
刘桂香是个广场舞迷,她所在的黄屯小区广场舞队伍成立5年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培训老师,尤其是熟悉基层情况的培训老师。各级文化馆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长期提供辅导。济南市文化馆的“拼单”公告让她很兴奋,她迅速上报了自己在民族舞领域的辅导需求,并很快“拼单”成功。
济南市文化馆线上民族舞培训共持续两个月,超过15节课。刘桂香在线上课堂微信群里,与来自全市的700多位初级民族舞爱好者成为同学。
济南市文化馆馆长马迎春说,“拼单”本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精准对接,意味着服务效能的提升。具体工作中依然会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固有问题,但也慢慢有了解决办法。
2020年初至今,济南市文化馆克服重重困难,让“拼单”服务理念从市馆向区馆发展。一些社区群众听闻消息后,表现出极大热情,认为这是真正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
槐荫区金科城小区的赵德丛是一位书画爱好者。济南市文化馆没有“拼单”服务时,他最大的乐趣是去全市的文化场馆看展。书画是群众基础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2020年下半年,济南市文化馆开设线上书画培训,一个季度的培训,共有数千人受益。与其他培训不同,线上书画培训时,济南市文化馆尝试由社会文艺志愿者来担当老师。如此一来,济南市文化馆只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又壮大了文艺志愿者队伍。
“拼单”让赵德丛从一名书画爱好者渐渐变成了热心志愿服务的人。老人说,“拼单”的好处在于,能让你明白你所提供的服务“不会掉在地上”,是先有了需求订单,而后有了“做菜的人”。赵德丛希望“拼单”服务能成为今后艺术普及的常态模式。“每一门艺术形式都有固定受众,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挖掘。”赵德丛说,“拼单”的过程是寻找需求的过程,也是寻找朋友的过程,通过“拼单”服务,他在小区找到了七八位志同道合的书画好友。2021年春节,应小区物业要求,赵德丛等金科城小区的书画爱好者开展了免费写春联送邻居活动,“拼单”让金科城小区多了一道文化风景线。
湖南怀化:打通供给堵点,共建城乡美好文化生活
2020年12月,由湖南省怀化市艺术馆牵头组织的文旅志愿者服务队当年第3次来到麻阳县吕家坪社区开展“拼单”公益演出,由怀化市及多个县的艺术工作者组成的10多人的演出队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自2019年与怀化市艺术馆开展‘拼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以来,几乎每次我们社区组织大型演出活动,他们都会派10人至20人的队伍带着好节目来助演。”麻阳县吕家坪社区胡绵水说。
近年来,怀化市通过城乡“拼单”、文校“拼单”、文卫“拼单”、文企“拼单”等多种形式,打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堵点,用城乡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互动共荣的思维模式共建城乡美好文化生活。
这种城乡“拼单”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给怀化市的乡村旅游带来了利好。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中方县荆坪古村于2020年6月开办了创意集市,集中销售当地的手工艺品、农产品和文创产品。“为了聚集人气,我们经常在创意集市举办文艺演出和书画展览等活动,并第一时间向怀化市艺术馆求助,他们先后10多次为我们派来了演员、书画家等专业艺术工作者。”中方县荆坪管理处主任杨海蓉说,“去年‘七夕’我们举办的传统文化集市上,志愿者们带来的演出和书画展览吸引了很多人,当天我们的创意集市吸引游客2万多人,直接销售额超过20万元。”
在文校“拼单”合作中,怀化市艺术馆与大汉小学达成“艺校联盟·劳动实践”合作协议,双方围绕“艺术劳动实践”开展文艺共建活动,由怀化市艺术馆组织文旅志愿者深入大汉小学开展传统工艺、非遗、本土京剧泰斗进校园等活动。
文企“拼单”也是怀化市“拼单”式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当前,“拼单”文旅消费已成为怀化的一道风景,该市通过文、校、企三者互动举办艺术设计专题培训,指导县、乡、村建立起侗锦研究中心,涌现创意产品1300多种,实现传统工艺销售收入1.85亿元。全市还“拼单”组成了侗锦织造技艺等46个优秀文化项目进入有关乡村、景区展示。
怀化市还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拼单”对象延伸到文化和旅游系统之外的卫生部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20年,在群众因疫情防控需要宅家抗疫的特殊时期,怀化市艺术馆与当地中医院合作的“穴位养生舞”风靡一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怀化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肖尊雄说,“文卫‘拼单’合作的模式有效推动了中医通俗化,使中医为更多人所接受。”
据怀化市艺术馆馆长杨芷清介绍,目前怀化市的“拼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进行,线下重点建立健全城乡文艺专家库、业余文艺人才库,形成市县“拼单”、文企“拼单”、文卫“拼单”、文校“拼单”的“手牵手”格局,线上则主要通过怀化市数字文化馆等线上服务平台,探索设立App派单、拼单系统,建立派单应用“商场”,推动实现网上下载开展“拼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