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丨一段声音测试你听力是否受损,一起了解如何科学用耳
··
今天(2021年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大家可以先听一下下面这段声音,测试你的听力是否受损:
如果你能听到这段高频声波,恭喜,你的听力目前还好。如果你没有听到,说明你的听力可能已经受到损害,需要去医院做听力测试。
古人喜欢用“耳聪目明”来形容一个人聪明,听力和视力虽然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比起视力,听力却总被人忽略。为人们带来有声世界的耳朵,其实是个非常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目前,耳病和听力障碍袭扰着不少人。
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约4.66亿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占全球总人口的5%。到2050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数或将增加至9亿多,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
3月2日,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此外,全球将近50%的年轻人群,由于长时间或过度娱乐噪声暴露,正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
世卫组织建议为所有人提供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安全用耳,科学维护,已经刻不容缓。
这些伤耳行为或许你每天都在做
坐地铁公交时戴耳机、长时间“煲电话粥”、常泡吧KTV、不正确地擤鼻涕……这些行为都会损伤听力,这里面不少行为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的。
生活中这些细节保护听力
1.在室内尽量调低音量:一般来讲,安静的环境下音量设置到自己刚刚可以听清楚的程度即可。对于头戴式耳机来说,音量应该调整在可以听清周边对话为宜;对于入耳式耳机,可以拿掉一边耳机,将另一侧的音量调整到与对话音量相似为宜。在需要调高音量时,最好不超过60%的最大音量。
2.室外应有效屏蔽噪音:当周遭环境嘈杂,将音量开到更高也难以听清时,就应该果断关掉手里的随身听。如果非要在这种高分贝的环境下听歌的话,不妨可以换用入耳式、耳塞式耳机或对外界噪音屏蔽效果比较好的头戴式耳机。当屏蔽了外界的大部分噪音时,设定的音量也自然会小很多。
3.使用适配的耳机:选择合适的耳机,可让使用者用较低的音量就能听清。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使用降噪耳机。
4.切勿长时间使用耳机:一般来说,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2~3个小时(如果音量较大则务必控制在1小时之内),而戴着耳机睡觉更是要避免的不良习惯。
5.设置最大音量:很多播放器都可以手动设置最大音量的上限,可以手动将最大音量设置在60%,这样就不会因为手欠而调大音量了。
6.戴耳塞:在KTV、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正确使用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5至45分贝。
7.让耳朵休息一会:去声音嘈杂的场所时,时不时地到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让听觉器官得到休息。
8.避开巨大声响: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待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也能减少噪音的损伤。
9.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打电话时),或者在其它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如何选择助听器?要根据情况多次调试
众所周知,突发性耳聋、耳鸣等听力受损的情况一般在老年人中高发,这与老年人“三高”等基础疾病高发、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或堵塞而影响听力有关。不论是儿童、中青年还是老人,听力一旦退化或受损,医生一般会建议佩戴助听器是帮助恢复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人以为助听器只要随便到店里买一副就行,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助听器选错了,不仅不能帮助恢复听觉,甚至还会造成损伤。专家表示,助听器不能随便乱买,要根据情况多次调试。助听器验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具备康复听力学专业资质的人员,使用相应的听力学评估、测试、诊断设备,在测听室等特定的声学环境中完成。配好之后,也并非一劳永逸,使用者还要根据使用情况调节不同模式。比如,看电影和打电话的时候,适用的模式肯定不同。
市面上一些几万块的高端助听器,内部设置了不同的模式,使用者只要记得自行调节就好;但便宜一些的助听器,没有那么多模式,需要到购买的店里进行调节。很多人觉得助听器用起来不舒服,不是太吵,就是听不清,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调试好。所以,建议选择品牌较大、店面较多,并且离家较近的验配中心,这样验配和后期服务都有保障,调节起来也比较方便。
从外形看,助听器一般分为耳背机和定制机,定制机又分为耳内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使用者要从舒适度角度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
加强耳部防护,不在一朝一夕。了解关注耳朵健康,养成保护听力的良好习惯,才会让我们聆听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锦川 综合人民网、新华社、河北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