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说 | 时潇含:把诗与远方变为现实
··
时潇含
时潇含,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2017级本科生,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知识出版社重点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三友”首批全国重点签约作者,《深圳青年》自1988年创刊以来聘请的唯一特约作者,曾作为交换生赴法国里尔政治学院学习一年。出版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创立个人公众号“智齿说话”,多次获得各类写作大赛奖项。
“今天翻书的时候,看到了这句话:历史,这一他者的旅行,应当有助于我们走出自身,至少有助于提供一种合法的方式,以在自身的范围内去适应自己。”
——时潇含《如何理解自己的偶在》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时潇含也曾感到迷茫,可能是因为并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专业的内容也并非所想象的那样轻松有趣。但随着不断地接触,她发现这是一个很有人文情怀的学科,学院的老师愿意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帮助,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两到三场讲座,同学们一起出去游学、实习,让她很快便适应了大学生活。
时潇含说,在这四年的时光里,她逐渐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历史文化学院给了她很大的选择空间,让很多像她一样的学生能够在大学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我看了看西沉的太阳说:‘总不能因为下雨就不出门了呀,我们管这叫来都来了。’心里想‘行至朝暮里,坠入暮云间’的乐趣岂能同外人道也?”
——时潇含《马赛不停的雨》
时潇含在入学之初了解到学院有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后,便在大一大二努力提升自己的法语水平,最后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之下,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去法国交流。那一年里,她不仅在里尔政治学院学习专业知识,还去了十多个国家,写了很多文章记录所见所感。她的第三本书,关于在法国一年的记录也会在今年上半年出版。
谈到一直坚持的写作,时潇含觉得写作对她而言,就是记录生活,同时也让她更加深入地去感受生活。写作能够让她走出家门,和更多人接触,去到更多的地方。从中学开始,时潇含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到大学后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她觉得与其把写的文章在自己电脑里藏起来,不如分享给大家。于是在大一时,时潇含便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智齿说话”,基本上坚持每周一更,一写就是四年。她说:“回头再看自己的文章,我还挺感慨的,要是没有记录下来的话,很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可能早就被遗忘了。”或许,这便是写作的意义与力量。
“不得不说,经过了三个月的刻苦学习,我早就在那些开着导航找到的烟熏火燎的小店中乐不思蜀了。如此想来,大约每天把我这个铁打的身体从磁铁打的床上拉起来的力量,就是一句‘该吃饭了’吧。”
——时潇含《床以外都是远方》
时潇含的很多作品都以美食作为切入点,带领大家走近生活、走近美。她感觉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总是书本,有闲暇时间基本上也消磨在网络上,很少走出书房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世界。而吃,是一个大家都会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她想,不如从吃说起,写一些食物背后的故事,透过味道去看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刘国辉先生曾评价到:“时潇含继承了文人好饕的传统,‘食’与‘文’相得益彰,需要有情、有趣、有声、有色。”
学校很多同学都读过时潇含的《北门外的菜煎饼》,其实这篇文章也给时潇含自己带来了很深的感触。“一次很凑巧的机会,我在和山大北门外的菜煎饼店老板聊天的时候,得知他马上就要转手他那经营了十多年的小摊。除了对那份熟悉味道的不舍,我觉得他的小店的命运其实也是疫情对市民商贩生活影响的缩影,所以回去就写了一篇关于他和他的菜煎饼的文章。老板说本来早就不想干了,结果看了那篇文章,突然觉得干劲十足,感受到了自己这些年来对山大学生的陪伴是有回音的。”
作为文科生,总是会被人略带尴尬地问:“你写的东西有什么用?”时潇含觉得,只要能通过写作带给别人一点点共鸣,留下一些有温度的东西,就足够了。
“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已经大四了,同学考研的考研,保研的保研,要找工作的找工作。各自奔赴自己明亮……”
——时潇含《北门外的菜煎饼》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潇含笑称自己做了历史专业的“逃兵”,很早就决定会出国读研的她,已经申请到了欧洲排名前15的商校攻读硕士学位。之前她也曾尝试过很多不同方向的实习,做过内容运营,去过博物馆整理古籍和归档青铜器、瓷器,甚至去过经济犯罪侦查局实习。“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虽然不长,但是我希望可以尝试一两种不同的工作,丰富自己的经历,只要不加班、双休、有饭吃就可以。”
“最终,我们彼此映照,因为世界上有相似的灵魂而得到慰藉。”
——时潇含《写在二十岁的开头》
作为一名快要毕业的学姐,时潇含给学弟学妹们写下了几点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尝试更多东西,大学是用来探索和试错的,因为人生里不会有比现在犯错成本更低的时间了。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快速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想要考研,那就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想要出国,就要学好外语,多实习,多参加活动。大学里其实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抓住的,出国交流、参赛、做项目,甚至创业的机会都比毕业之后多。总而言之,埋头读书是可以的,游山玩水是可以的,探索爱好也是可以的,唯一不可以的是浑浑噩噩度过四年。”
素材来源 | 融媒体中心 历史文化学院
文 | 王萌萌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胡明霄 程诗琪
责任编辑 | 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