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又迎降温 “春捂”的正确姿势你学会了吗?
··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天(3月5日)16时5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又名“启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这一时节表示着“数九寒天”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式步入“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的仲春时节。
虽然天气日趋暖和,但气温起伏不定,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这不,山东的天气刚刚回暖了没几天就又要变天。3月4日16时,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降温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5日、6日两天山东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多地最高温直降10~14℃。
专家提醒,惊蛰时节,“春捂”还是不能马虎,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那到底什么是“春捂”呢?又需要捂多久?来听编辑告诉你这样“春捂”才最正确!
“春捂”是什么?
“春捂”是指人们春天不要着急脱掉厚衣服,适当捂一点,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的抵抗力较弱,初春时急着减掉衣物,很容易着凉生病。
“春捂”究竟要捂哪儿?
1.头部:帽子可以减少热量散失。洗澡后及时擦干头发,避免迎风直吹。
2.腹部:少穿低腰裤、露脐装。平时可以用掌心对着肚脐,双手用力揉搓,帮助气血运行。
3.腿部:不露脚踝,不穿短裙。使正气存内,提升自身对外界邪气的免疫力。
4.脚部:睡前用热水泡脚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暖遍全身;不要过早穿露出脚踝和脚面的“船鞋”,防止寒自脚下生。
两个“15”告诉你“春捂”捂多久?
15天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服,头部、咽喉、下肢、手部等容易暴露在冷热气温变化中,引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15℃
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春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适当减一点衣服。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可以考虑结束“春捂”。
“春捂”要了解天气,顺应天时
医学专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到来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
当然,乍暖还寒时,大家不但要“春捂”,也要在降温过后,趁着天暖花开的好时节多去户外锻炼和春游一下,只有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加了,才能真正拥有健康。下面再送大家一份春游攻略,展示了全国各地的春游项目,带你“心花怒放”!
除了以上这份“春游攻略”,还有一份全国赏花游地图为大家奉上。对山东的网友们来说,更是贴心推荐了齐鲁本地7大景区——山东潭溪山景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西宋万亩桃园、十里杏花谷、邹平樱花山、沂山景区、青岛山色峪,为计划踏春赏花却没有目标的网友“指点迷津”。
除了以上这些春游赏花地点,网友们还有哪些好去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综合 海报新闻、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大众日报客户端、中国中医药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