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线】赵凡:法医心路

··

之于你我,皆属“小众”职业

在成为法医之前,我和你一样,满心好奇;

在成为法医之间,我将好奇心转化为行动力;

在成为法医之后,我在培养和塑造特有的专注力。

法医不只是尸体解剖,它涵盖病理鉴定、临床鉴定、精神病鉴定、物证鉴定、毒物鉴定等多个门类,每个门类里又包含很多小项。司法鉴定也被称为“证据之王”,直接关系到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在诉讼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一份司法鉴定书或许仅有薄薄几页纸,但背后都是沉甸甸的的责任和担当,是公平正义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电视剧中的法医形象光鲜,西装领带,勘察箱在侧,于一尘不染的解剖室中讨论案情。现实中的法医不是这样,各色现场,各色案情,各种尸体,一次次进行视觉、嗅觉、触觉的极限挑战和考验。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抽丝剥笋解尸语,明察秋毫洗冤情。用所学专业让尸体“说话”,找出死因,这是我们的解题方程式。

司法改革下的新挑战

司法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内设部门调整以后,技术工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基层技术部门不复存在,技术人员所剩无几,技术案件几乎全部移送市院,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工作难度也在逐年增大,特别是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从过去对鉴定意见是否正确的简单审查,到现在的全面审查,考验着我们对鉴定时效、鉴定资质、检材提取、送检流程、检验依据标准、伤情评判标准、文字逻辑表述甚至标点符号等方方面面的审查精确度。送审要求更多的是成伤机制分析及争议鉴定意见的鉴别,2020年有6件法医案件涉及致伤方式的分析推断,这类案件需要对损伤特点、病历资料、影像资料、致伤工具及基本案情等进行详细了解,鉴定人不但要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知识,还需要对生物力学、结构力学、心理学甚至材料学等都有所研究了解,为得出正确结论,需要进行多次研究或会检,耗时一两周方能完成。

鉴定中心的超强“价值感”

自2011年起,为了更好的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我们通过审查关口前移,每年直接参与公安机关疑难案件办理和会检工作百余件,通过现场共同检验,与提前介入的检察官一起,对案件有一个具象把握,对案件监督提出专业视角的意见,为之后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乃至庭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自2012年起,司法鉴定中心的法医临床、法医病理、电子数据、文件检验、痕迹检验等多个门类均积极参加公安部及司法部组织的司法鉴定能力认证,每年均以优异表现通过测试,取得了全省市级鉴定中心参加测试的最好成绩,聊城检察机关的司法鉴定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我们倍感骄傲,也倍加珍惜。用新作为擦亮聊城品牌,我们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为生死“相望”搭建桥梁

在案件诉讼过程中,法医作为办案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桥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鉴定人作为相对中立的第三方,更容易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提疑问进行解释,更有说服力。多年的尸检工作让鉴定人有细微的同理心,在语言表达上更容易让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接受,做到案结事了。2020年参与的监狱在押人员死亡案件中,不只是对尸体进行检验,当面解答家属疑问,还多次参与检察官和死者家属的工作会谈,用专业知识系统解释家属疑问,在关键时候成为检察官的专业助手。

法医多悲悯,因为见证了太多于当事人而言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最不能接受的,是被害的幼童。稚子无辜!她曾天真烂漫,他曾调皮可爱,他们本该健康成长,却成为他人泄愤的对象。当他们的父母亲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我们的心里也泪流成河、不可遏制。女性司法工作者着实令人佩服,她们有着女性的温润柔软,也有着职业素养的严谨公正,所以她们需要平衡的情感与理性更多一些。依法侦查、依法审查起诉、依法审判,向她们致敬。

喧嚣下的一隅宁静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司法鉴定工作也在不断向前,我们有了更专业的设备、更精准的仪器、更精良的团队,一切的改变、提升,只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不变”,那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无论外界何其喧嚣,我们一旦到达现场、一旦开始工作,风雨雷电、蝉鸣蛙声、车水马龙、悲戚哭声……我们瞬间在这个世界“失聪”,只有尸体,只有它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把正确答案写进鉴定意见书,给案件最准确的“真相”还原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我喜欢这份宁静,这种纯粹感让置身瞬息万变中的自己,方寸之间稳得住脚力,定得住心力。所谓的职业尊荣感,便是“投入”二字。

真挚热爱,是从业底色

人们常说“干一行伤一行”,所以偶有吐槽抱怨在所难免,但赤诚热爱,存乎每一名法医心间。接到任务,我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无论严寒酷暑、疾风骤雨还是雪地冰天,一往无前。愈珍视,愈不轻言,生怕语言的分量不够厚重,反而轻薄了我挚爱的工作。各行各业各类角色,没人轻言放弃,没人尸位素餐,没人浑浑噩噩,大家都知道,工作是我们的“名片”,出自己手必然要精雕细琢,经得起检视、耐得住考验。做司法案件的幕后“英雄”,我们甘之如饴。

你的“好奇”,你的“回避”

很多时候我在思考,人们对法医的好奇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动机,从自己找,从他人寻,一点粗浅的看法便是,人们对“死亡”这件事的回避。有生自然有死,这是必然规律,但是对“死亡”这门课,我们大多数人还不能够及格,如果有可能,建议大家通过专业的书籍进行学习,毕竟,我们都要走进那一天。了解生死,反而能够让人活得更通透一些、真诚一些,能够消化过程中的挫折压力,能够正视过程中的鲜花掌声;能够对不幸的人多一些悲悯,更能够对幸福的人多一些祝福。

真诚的为他人莞尔,更考验人性。做一个良善之人,承担起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做伤害他人的事。平静,最养人养心,也最能在危急关头拯救自己。

愿平安、愿康健。

文字:赵凡

编辑:刘艺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