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故事|千年运河山东东平段 见证通江达海新时代

··

文/尹燕军

“我把那厮脊梁骨,各支支生撅做两三截……”

这是《黑旋风双献功》里的经典唱段。这样的乡音俚曲,东平湖区的百姓俗称“老戏”。唱词唱腔唱调,出自民间,源于乡野,自古至今,从没有改变水浒草莽味和江湖任侠气。

千年古镇一台戏,舞台或许不在了,戏却没有落幕。这一点,像极了大运河的流脉永远活在当下一样。

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自元代开始流经东平,在东平湖范围内不断变迁。元世祖二十年(1283),开凿了南起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北至须城县(今东平县)安民山,长130公里的济水河;元世祖二十六年(1289)完成了安民山至临清长250余里的会通河(明称永济渠)。至此,京杭运河南北贯通,东平成为运河上的一颗明珠。

运河之心戴村坝 李玉建/摄

大运河流经东平,只有短短的43公里。然而,这43公里的运河,却是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心脏所在,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 的运河之心戴村坝,“遏汶济运”保证了运河畅通,繁荣了明清两代的漕运,毛泽东主席称赞它“是个了不起的工程”。

水流潺潺,顺着运河追寻历史的足迹, 运河东平段内曾形成三个比较重要的城镇。始建于宋咸平三年(1000)的州城(今州城街道),便是其中之一。

州城北门赶庙会 于磊/摄

旧时州城为水旱码头,濒临湖区,是历史上被我国文化名流誉为“郓学”源头、水浒故里、“元曲”始发地的文化重镇,也是宋代东平府、元代东平路治所,是宋元明清千余年间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老人们的讲述中,古城立即重现生机: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运河上帆樯林立,轴胪相连;岸边车马喧嚣,货物堆积如山,运河畔千年古镇连接古今,串起了人们美好的回忆。

梁山县靳口运河段 :下端(北)小路延树林  左上树林带方向是运河走向 方军/摄

夏日街边纳凉的李姓老人讲起当年“一溜十八口”的故事,头头是道:“旧时州城从袁仲口到大安山30余里路程,沿运有王思口、王仲口、常仲口等18个摆渡码头,咱都称这叫‘十八口’,秉承水浒遗风的摆渡人免费为沿河两岸的老百姓、过往的商人摆渡,近年关才跟商铺收取些米粮和费用,他们的善行义举对漕运和物资集散做了大贡献。”

在漕运旺季,运河里的帆船往往首尾相连,一旦起运,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白天百舸争流,夜间渔火满天,成就了东平古八景中的“会河帆影”景象;运河之内,茶肆饭馆人声鼎沸,曲艺弹唱、歌舞杂要,随处可见,诗人元好问曾数游东平,其《出东平》一诗中便有“高城回首一长嗟”“市声浩浩如欲沸”等佳句,描绘当时州城的壮观与繁盛景象。

东平湖上冬捕 张越/摄

天宝物华之地,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达于鼎盛,居于中国文化的高端。其中元代的东平府学和杂剧,声震京都,闻名四海,成为领风骚于华夏的学界骁楚和文坛时尚。

东平学风,由此被专家认为“影响了有元一代”。

在浓重学风影响下,涌现了一代一代英贤俊杰,流传着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宋代梁灏梁固父子同为状元,成为中国千年科考史上流传不衰之美谈;元代集中国农学之大成的农业科学家王桢,所写《农书》为我国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有“小关汉卿”之称的元代大戏剧家高文秀,以写“水浒戏”著称……历史先贤,俊采星驰,彪炳千秋。

农历二月二是白佛山大集,这里是农村传统物资交易的地方 方军/摄

“我把那厮脊梁骨,各支支生撅做两三截……”提及元杂剧,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们总能哼唱出《黑旋风双献功》选段。水浒好汉黑旋风李逵活生生的伫立眼前,彪形黑大汉把作恶多端的坏家伙揪了起来,“咯吱吱”拟写脊梁折断声,形象又生动。

在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的元代,东平府是元杂剧中心,北宋宋江等起义的故事传说成为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水浒戏中蕴含方言元素的唱词,鲜活泼辣,是诗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世人在水浒戏中感受水浒英雄们的豪情壮举,好汉故事广为传扬。

八里湾船闸 张越/摄

文化的丰澹与绚丽,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众多遗址古迹而传世,宋代父子状元坊、状元府,明代武之大“龙门连跃坊”等七十二架坊,另有文庙、关帝庙、报恩寺、清真寺等寺庙祠二十几处,独具特色,今牌坊街、文庙街等古街古貌犹在,古风犹存。

听,非遗传承渔鼓、端贡腔、四音戏;赏,传统技艺摔二鬼、舞狮、踩高跷;观,武术精髓子午门、少林拳、梅花拳;赞,民间艺术剪纸、泥塑……对传统老字号的坚守,对现代元素的探索,这一切,构成了州城历史的源远流长,突显了京杭运河之畔文化的丰满瑰丽。

陈山口出湖闸 张越/摄

“这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干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此为《马可·波罗游记》里描述的东平盛景。如今,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同时迎来新机遇。

大运河文化应如何保护传承?干年古镇州城在实践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贯彻落实“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富有生态底色、农业本色、文旅特色、康养亮色的“四色州城”,让大运河的文化之水、生态之水在此长流不息。

梁山靳口运河古闸遗址 方军/摄

有“运河水柜”之称的东平湖,原为古大野泽和梁山泊的遗迹,是古济水和汶水的交汇地带,是大运河山东段的最大水源地。

辛丑牛年开新岁,全国聚焦“东平港(老湖区)试通航 通江达海促南北货物畅通”,点赞生态东平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位于京杭大运河已通航道最北端的东平港,是泰安通江达海的“黄金港口”,辐射山西、河北及山东济南、泰安、聊城、德州等地,各类大宗货物经铁路、公路运达后,沿京杭大运河可直达长江,大幅降低腹地企业物流成本,促进南北货物畅通,航运发展潜力大,航务服务能力好,极大地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经过紧张的建设和设备调试,东平港老湖作业区目前已具备运行作业能力,彻底结束了泰安“有湖有河不通航”的历史。

“黄金水道”重新具备通航能力 李玉建/摄

运河自然风光,是千百年来农耕社会留给人们的美好记忆。一条清澈的河,千百年来波光云影、千帆过尽;一条生态的河,清淤植绿、绿色发展,河道碧波扑面来。如今,运河东平段即使三九时节,仍见河水逶迤而去,一群群野鸭、鸟禽游弋其间,蓝天碧水、映带如画,大运河愈发年轻,运河文化串起的生态东平文旅精品线,更是为市民奉上了一场“最生态、最水浒、最文化、最幸福”的旅游盛宴,让人们对运河历史、水浒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让人们看到了东平全域旅游的大好前景。

时下,立足保护水源地生态,州城更是高规格打造沿湖绿色生态长廊,全面彻底清理流域河道,着力构筑“蓝绿交融”的生态隆起带,着力建设天蓝、水清、绿满州城,维护好大运河沿线绿色风貌。今日州城虽不见古城旧貌,但清人笔下“荷花半城,渔舟唱晚,风景清幽,不亚江南”的秀美景色愈发靓丽。

仍在营业的铁匠 孟宪鲲/摄

繁华不只为追忆,更应是今生的触手可及。

千百年间伴运河而生的运河文化遗产,并没有随着运河的断航而消失。如今,东平构筑起戴村坝、大清河、黄河、东平湖、州城、大安山等人文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的运河文化旅游带,历史文化与 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大运河东平段,正持续焕发着生机活力。

州城的名吃之一烧饼  采用覆锅烤制 孟宪鲲/摄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